首页 > 国学启蒙 > 诗歌篇 > 唐诗三百首 > 卷三《七古乐府》十四篇 >
弟子规

丽人行 杜甫 著

  • 原文版
  • 注音版
  • 译文版
  • 评析
  • 朗诵版
  • 字帖版
  • 丽人行
    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㔩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 jiào
    duì
    zhōng
    qǐng
    xiān
    kàn
    zuǒ
    yuán
    wén
展开剩余的(50%)
部分展示

图片版

评论列表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 0

暂无评论
注音版
文档下载
纠错评论
丽人行[1]
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2],长安水边多丽人。
三月初三上巳节,天气分外晴朗,长安曲江河畔,聚集了好多美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3],肌理细腻骨肉匀[4]
她们姿态凝重,神情高远,文静自然,肌肤丰润,胖瘦匀称。


绣罗衣裳照暮春[5],蹙金孔雀银麒麟[6]
身上穿的绫罗衣裳映衬着这暮春的时光,上面的金丝绣的孔雀、银丝绣的麒麟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有光彩。


头上何所有,翠微㔩叶垂鬓唇[7]
头上戴的是什么?原来是翡翠薄片做的髻花,垂挂在两鬓。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8]
身上穿的是什么?原来是缀有珍珠的腰带压住裙身,才既妥帖又合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9],赐名大国虢与秦[10]
其中有几位都是后妃的亲戚,皇上亲封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


紫驼之峰出翠釜[11],水精之盘行素鳞[12]
翡翠蒸锅,端出美味的紫驼峰水晶托盘,盛着鲜嫩的白鳞鱼儿。


犀箸厌饫久未下[13],鸾刀缕切空纷纶[14]
吃腻了珍馐,犀角筷子许久没动鸾刀细切,白白地忙活了一阵。


黄门飞鞚不动尘[15],御厨络绎送八珍[16]
黄门宦者骑马奔来,不扬灰尘,御膳房络绎送出海味山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17],宾从杂遝实要津[18]
低回宛转的箫鼓能感动鬼神,要道站满了杂乱的随从来宾。


后来鞍马何逡巡[19],当轩下马入锦茵[20]
最后骑马来的人,多么自得,直到长窗跟前才下马,踏着锦毯进帐门。


杨花雪落覆白蘋[21],青鸟飞去衔红巾[22]
杨花轻浮,飘落到白频之上随波漂流,青鸟充当密使,口衔红巾传衷情。


炙手可热势绝伦[23],慎莫近前丞相嗔[24]
杨家权势如焰,气焰嚣张,闲杂人等,快快退去,不要近前,小心宰相发怒惹祸临身。





注释:
[1]丽人行:新乐府辞。天宝十二载(753)春,讽刺杨国忠兄妹骄奢淫佚。
[2]三月三日:即上巳节。古代习俗,人们在这一天要到水边去洗除不祥。后来就演变成到水边宴饮、游春的一个节日。水边:指长安城东南郊的曲江池。为汉武帝时所开,唐开元中曾修建,是当时一处游览胜地。
[3]态浓:梳妆浓艳。 意远:神情高雅。 淑且真:娴静和端庄。
[4]肌理细腻:即皮肤细嫩柔滑。骨肉匀:体态匀称。
[5]绣罗:绣花的细绸。
[6]“蹙金”句:言衣裳花样有金银线所绣的孔雀、麒麟等。蹙(cù)金:又叫拈金,刺绣的一种方式。用拈紧的金线刺绣,使刺绣品的纹路皱缩起来,形成凸起状。银麒麟:用银线绣成的麒麟。
[7]翠:翡翠。 㔩(è)叶:古代妇女的发饰㔩彩上的花。㔩彩,妇人头花髻饰。 鬓唇:鬓边。
[8]珠压腰衱(jié):即在裙带下沿缀饰玉珠,使裙带下垂。腰衱,裙带。珠压:用珍珠缀压。衱,衣服后襟。
[9]就中:唐人习语,即其中之意。云幕:指宫室内层层轻薄的幕帐。 椒房:后妃的宫室。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暖,辟除邪气。 亲:亲属。这里指杨氏姐妹。
[10]“赐名”句:贵妃姐妹赐国夫人号:大姐嫁崔家,封韩国夫人,三姐嫁裴家,赐封虢国夫人,八姐嫁柳家,封秦国夫人。因限于字数,这里举二以概三。赐名:指赐封号。
[11]紫驼之峰:紫驼之峰:即驼峰炙。用骆驼的肉峰做成的食品,唐代贵族享用的珍肴。翠翠釜:镶有翠玉的锅。釜,无脚之锅。釜,无脚之锅。
[12]水精:水晶。 行:传递。 素鳞:一种名贵的白鳞鱼。
[13]犀箸:犀牛角做的筷子。厌饫:吃腻了。
[14]鸾刀:柄部系有小铃的刀。缕切:切细丝。空纷纶:空忙一场。
[15]黄门:指宦官,太监。东汉时,给事内廷的黄门令、中黄门诸官皆以宦官充任,后遂以“黄门”代指宦官。飞鞚:指飞马,有嚼口的马络头。这里指代马。不动尘,形容马快如飞,尘土不扬。
[16]御厨:皇帝的专用厨房。 络绎:接连不断。八珍:泛指各式各样的山珍海味。《周礼•天官•膳夫》:“珍用八物”,原指八种烹调方法,后泛指珍美之食。
[17]箫鼓:指代器乐。哀吟:指婉转缠绵、优美动听的乐声。
[18]宾从:宾客侍从。此指杨氏的门下人。杂遝:众多的样子。遝通“沓”。实:充满,占据。津,渡口。要津:重要的渡口。这里语涉双关,表面说杨氏姐妹游春队伍拥塞通途要道,实际暗示杨家兄妹窃据朝廷要职。
[19]后来鞍马:指贵妃的堂兄杨国忠骑马姗姗来迟。 逡(qūn)巡:原意是欲进不进、迟疑不决,这里指杨国忠神气十足,缓辔徐行。
[20]轩:指堂前平台,也称敞厅。 锦茵:织锦地毯。茵,地毯。
[21]“杨花”句:影射杨国忠与虢国夫人关系暧昧。《广雅》有“杨花入水化为萍”的说法。《尔雅翼》又说:“萍之大者曰蘋,五月有花,白色谓之白蘋。”这样,杨花、浮萍、白蘋虽属三物,而实如一体。暮春三月正是杨花飞落的时节,杜甫用杨花覆盖白蘋,暗喻杨氏兄妹的淫乱。
[22]“青鸟: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的使者。《汉武故事》记,西王母将见汉武帝,先有三足青鸟飞集殿前。后以青鸟指男女相悦的信使。红巾:贵族妇女用的红色手帕或饰物。
[23]炙手可热:热得烫手。比喻权势大、气焰盛。炙(zhì),熏烤。绝伦:超过同辈。这里是无人可比的意思。
[24]丞相:指杨国忠,嗔:发怒。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中华书局 2015

  此诗当是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春所作,讽刺杨国忠兄妹骄奢淫逸。首二句提纲,“态浓”一段写丽人的姿态服饰之美,“就中”二句点出主角,“紫驼”一段写宴乐之奢侈,“后来”一段写杨国忠的气焰和无耻。整首诗不空发议论,只是尽情揭露事实,语极铺张,而讽意自见,是一首绝妙的讽刺诗。《杜诗详注》云:“此诗刺诸杨游宴曲江之事。……本写秦、虢冶容,乃概言丽人以隐括之,此诗家含蓄得体处”。《读杜心解》曰:“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概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

  全诗通过描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揭露了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实。诗分三段,先泛写游春仕女的体态之美和服饰之盛,引出主角杨氏姐妹的娇艳姿色。次写宴饮的豪华及所得的宠幸。最后写杨国忠的骄横。全诗场面宏大,鲜艳富丽,笔调细腻生动,同时又含蓄不露,诗中无一断语处,却能使人品出言外之意。

  语极铺排,富丽华美中蕴含清刚之气。虽然不见讽刺的语言,但在维妙维肖的描摹中,隐含犀利的匕首,讥讽入木三分。

  本诗约作于天宝十二年(753),时值杨国忠任右相不久。诗作对杨家兄妹骄纵荒淫的生活和狂妄嚣张的气焰进行了有力鞭挞,也从侧面揭露出当时君王昏庸、朝廷腐败的社会现实。诗开篇即点出时间——三月三日。诗人用细腻的笔法、富丽的词采,描画出一群体态娴雅、姿色优美的丽人。接着又言其服饰之华丽和头饰之精美,所有这些无不显示出丽人们身份的高贵。“就中云幕椒房亲”等十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丽人中的虢、秦、韩三夫人。据《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杨贵妃的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每逢出门游玩,她们各家自成一队,侍女们穿着颜色统一的衣服,远远看去就像云锦粲霞;车马仆从多得足以堵塞道路,场面甚为壮观。诗人对三位夫人宴饮的奢华场面描写得尤为细腻。她们在云帐里面摆设酒宴,“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用色泽鲜艳的铜釜和水晶圆盘盛佳肴美馔,写出了杨氏姐妹生活的豪华奢侈。然而,面对如此名贵的山珍海味,三位夫人却手捏犀牛角做的筷子,迟迟不夹菜,因为这些东西她们早就吃腻了,足见其骄矜之气。可怜了那些手拿鸾刀精切细作的厨师们,真是白忙活了一场。内廷的太监们看到这种情形后,立即策马回宫报信,不一会儿,天子的御厨房就络绎不绝地送来各种山珍海味。六句主要写杨国忠权势煊赫、意气骄恣之态。他旁若无人地来到轩门才下马,大模大样地步入锦毯铺地的帐篷去会虢国夫人。他外凭右相之尊,内恃贵妃之宠,在朝中独揽大权,阻塞言路,使朝政变得十分昏暗。“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句,诗人借曲江江边的秀美景色,并巧用北魏胡太后私通大臣杨华的故事以及青鸟传书的典故,揭露了杨国忠与虢国夫人淫乱的无耻行径。北魏胡太后曾威逼杨华与己私通,杨华害怕惹祸上身,后来投降梁朝,胡太后为表达对他的思念,特作《杨白花》一词。“青鸟”一词最早见于《山海经》,是神话中的一种鸟,传说是西王母的使者。据说,西王母在见到汉武帝之前,先看到青鸟飞集于殿前。后来,“青鸟”被视为男女之间的信使,在这首诗中指的是为杨国忠传递消息的人。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终于将主题点出,但依然不直接议论,而是温和地劝说旁人:千万不要走近他们,否则丞相发怒后果就严重了,这样的结尾可谓绵里藏针,看似含蓄,实则尖锐,讽刺幽默而又辛辣。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四库全书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