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朝廷大事亦多在此两季举行,因此“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墨子所谓“百国春秋”,俱已不传。传之唯《鲁春秋》,《春秋》遂成其专名,即《春秋经》。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最早《孟子·滕文公下》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持此说法者虽众,存疑者亦众,《左传》虽言《春秋》是圣人所修,但其旨亦赞其文笔。《春秋》作者是谁未有定论。
《春秋榖梁传》,又作《谷梁传》《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是战国谷梁赤撰的儒家著作,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谷梁》一书原有经文十一卷,传文十一卷,各为单行。文章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其强调必须尊重君王的权威,但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各有行为准则;主张必须严格对待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希望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但其对政治更迭、社会变动较为排斥。
《春秋公羊传》,又名《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全书共十一卷。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其作者为战国时齐国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一起将《春秋公羊传》着于竹帛。《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经籍,历代今文经学家时常用它作为议论政治的工具。同时它还是研究先秦至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为《左传》。《春秋左氏传》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54年(鲁悼公14年)。《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