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叶,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爱妾。王献之曾作《桃叶歌三首》赠桃叶,这三首诗是桃叶的“答夫之辞”。生卒年不详,经历不详,成就不详。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右军将军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女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太元十一年(386年),病逝,时年四十三岁。安帝时获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为“宪”。王献之精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在楷书和隶书上有深厚功底。在书法史上与王羲之并称“二王”,有“小圣”之称。又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
孙绰(314年~371年),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省平遥县)人。东晋大臣、文学家、书法家,是玄言诗派代表人物。生于会稽,博学善文,放旷山水,与高阳许询齐名,袭封长乐侯。起家太学博士,迁尚书郎,出任章安县令,建威长史、右军长史、永嘉太守。晋哀帝时,迁散骑常侍、领著作郎。阻止大司马桓温迁都洛阳,迁廷尉卿,参与王羲之兰亭集会。太和六年(371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他颇以文才著称。温、王、郄、庾诸君之薨,必作碑文,然后刊石。尤工书法,张怀瓘《书估》列入第四等。曾撰《遂初赋》《游天台山赋》,辑有《孙廷尉集》。
苏伯玉妻,古代诗女。传说苏伯玉曾官游蜀地,久而不归。他的妻子居住在长安,作《盘中诗》以寄,倾诉思念之情。《盘中诗》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回文作品。
李充(生卒年不详),字弘度,江夏郡钟武县(今湖北省安陆市)人。东晋时期学者、文学评论家、书法家、目录学家,江州刺史李矩的儿子,母为书法家卫夫人。少年丧父,善于楷书,爱好刑名之学。起家丞相(王导)记室参军,历任中书令(褚裒)参军、剡县县令、大著作郎,累迁中书侍郎,卒于任上。个人思想集中体现于《论语注》、《学箴》等著作之中,表现为以儒为本、刑名之学、兼综道玄的特征。文学颇有成就,作品流传后世。《翰林论》是文体论在东晋发展的重要表现,对后世文学批评和总集编撰有重大影响。
张协(?~307?)字景阳。 西晋文学家,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父亲张收,蜀郡太守。张协少有俊才,与兄长张载齐名。曾任公府掾、秘书郎、华阳令等职。永宁元年(301年),为成都王、征北将军司马颖的从事中郎,后迁中书侍郎,转河间内史,治郡清简。惠帝末年,天下纷乱,他辞官隐居,以吟咏自娱。永嘉初,复征为黄门侍郎,托病不就。后逝于家中。
王宋,生卒年不详,平虏将军刘勋的妻子。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270—311)西晋陈留尉氏人,字宣子。阮咸从子。好《易》、《老》,善清言。王衍尝问《易》于修,深为叹服。与王敦、谢鲲、庾同为王衍“四友”。證鬼神无有之说,论者皆服。性简任,不修人事。居贫。王敦以为鸿胪丞,转太傅行参军、太子洗马。避乱南行,遂见害。原有集,已佚。
(334—416)东晋僧。雁门楼烦人,俗姓贾。幼好学,博综六经,尤善老庄。年二十一,师从道安,精般若性空之学。晋孝武帝太元六年入庐山,结庐讲学。又建莲社,倡弥陀净土法门,卜居三十余年,足不出山。后人尊为净土宗初祖。撰有《沙门不敬王者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