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右军将军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女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太元十一年(386年),病逝,时年四十三岁。安帝时获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为“宪”。王献之精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在楷书和隶书上有深厚功底。在书法史上与王羲之并称“二王”,有“小圣”之称。又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
人物生平
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为右军将军王羲之第七子。他少负盛名,高超不凡,放达不羁,虽终日在家闲居,但形貌举止并不懒散,才华气度超过时人。
他曾与兄长王徽之、王操之一起拜访名士谢安,两位兄长多谈世俗事,王献之只随便说了几句问候寒温的话。离开谢家后,客人问谢安王氏兄弟的优劣,谢安说:“小的优。”客人问原因,谢安回说:“大凡杰出者少言寡语,因为他不多言,所以知道他不凡。”后迎娶北中郎将郗昙之女郗道茂为妻。
王献之最初出任州主簿、秘书郎,转任秘书丞。后来,他被挑选为新安公主司马道福的驸马,屡辞不得,遂与郗道茂离婚。已经执政的谢安十分敬爱王献之,请他担任自己的长史。
太元五年(380年),谢安因功进拜卫将军,王献之仍担任其长史。不久,授职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征拜入朝担任中书令。
太元十年(385年),谢安病逝后,有关他的封赠礼仪在百官中存在着不同意见,只有王献之、徐邈共赞谢安对朝廷有忠心与功勋。王献之上书极力陈述谢安的功绩,晋孝武帝以隆重的礼仪封赠谢安。
王献之长期服散致疾,为了避娶新安公主,曾灸足心,导致落下后遗症 。太元十一年(386年),病逝,时年四十三岁 。
隆安元年(397年),王献之之女王神爱(即晋安帝安僖皇后)被立为皇后,安帝便追赠王献之为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为“宪”。
主要影响
书法
王献之幼年随其父王羲之学习书法,得其笔法,后又学习张芝,在此基础上,对前人书法进行大胆变革,创造出了一种不拘六书规范、省并点画曲折、务求简易流便的“破体”。王献之学习张芝,主要是效法其字字贯通的气势,变革发展了张芝的草书,即省并点画,务求简易,便于书写和血脉贯通。同时他又变革其父的草书,主要用“极草纵之致”,极力发挥“一笔书”的笔势。王献之笔下的草书既有别于张芝,又有别于王羲之,自成一家。俞焯曾说:“草书自汉张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
谢安曾问王献之:“你的书法与令尊大人相比,怎样?”王献之道:“当然不同,各有所长。”谢安道:“旁人评价不是这样。”王献之道:“旁人哪里知道。”桓玄很喜爱他们父子的书法,做了两个书袋,分别装着他们父子二人的字画,放在左右欣赏。由晋末至梁代的一个半世纪,王献之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王羲之。梁书画家袁昂在《古今书评》中说:“张芝惊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将四贤并称。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一度推王献之。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当时几乎成了王献之的天下。一直到了唐代,唐太宗竭力褒扬王羲之而贬抑王献之,一些书法评论家才开始认为王献之的书法比不上他的父亲王羲之。宋人米芾主要向王献之学习。现代书法家胡小石更认为张旭、怀素一派之“狂草”,便是由王献之草书发展而成的。
庾肩吾《书品》将王献之的书法定为上中品。张怀瓘在《书估》中评其书法为第一等
,并评其真书第四、行书第二、章草第一、草书第三,与其飞白书都为神品,他的八分书则被列为能品。盛熙明在《法书考》中则将其书法列为上品。
王献之的遗墨保存很少,数量远没有王羲之那么丰富。因唐太宗贬献之而不购求其书作,内府的王献之书迹“仅有存焉”。宋初的书法,并举“二王”,宋太宗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摹刻《淳化阁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单著录王献之书帖的有七十三件,经后人考证为伪作或他人所书者达二十余件,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雅好王献之书法,《宣和书谱》所收的王献之书迹增至八十余件。但这些墨迹本绝大多数没有保存下来,仅存的墨迹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历代刻帖还保留着一些真迹刻本。
今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他的用笔,从“内拓”转为“外拓”。传世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皆为唐摹本,他的《鸭头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绢本。清代吴其贞在《书画记》里对此帖推崇备至,认为:“(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见。清朝乾隆帝将它收入《三希帖》,视为“国宝”。
绘画
王献之擅长绘画,曾应桓温之邀将扇上墨迹改画成黑马母牛。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目其画为“中品下”。
主要作品
王献之有文集10卷 ,始见于《隋书·经籍志》注文记载,但注文称已亡佚。《新唐书·艺文志》已不见著录。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辑有《王献之集》,《全晋文》收录有其文 ,《全晋诗》亦录有其诗。
轶事典故
墨迹变牛
有一次,桓温让王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王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将字污染,王献之便将墨迹改画成黑马母牛,画得十分美妙。
偷儿恕毡
王献之一夜睡在书房里,一群盗贼潜入房中,将室内东西偷得精光。王献之慢慢地说:“偷儿,青毡是我家祖辈的遗物,只请你们留下这毡子。”盗贼惊慌而逃。
魏德不长
太元(376年—396年)年间,太极殿落成,谢安打算让王献之题写匾额,以作为流传后世的墨宝,但难于直言,试探道:“曹魏时陵云殿匾额没有题写,就被工匠们误钉了上去,取不下来,只好让韦仲将(韦诞)站在悬挂的凳子上书写匾额。等匾额写罢,头发都变白了,衰老得仅剩一口余气,回到家告诉子孙们,此后再也不能用这种方法题写匾额。”王献之明白谢安的意图,正色道:“韦仲将,是曹魏大臣,哪会有此等事。如果真有此事,足以显示曹魏德薄而不能长久。”谢安便不再追逼他题字。
婚姻憾事
关于王献之、郗道茂的离婚以及与新安公主的婚姻,自古颇有争议。有人认为王献之因为郗家没落失势,为门户计才和新安公主成亲。也有人认为王献之是被逼无奈才和公主成亲,为了抗诏而灸足。《世说新语笺疏》引程炎震说称:“新安公主,简文帝女也(见晋书
孝武文李太后传),母为徐贵人。初学记十引王隐晋书曰:‘安禧皇后王氏,字神爱,王献之女,新安公主生,即安帝姑也。’《御览·一百五十二》引《中兴书》曰:‘新安愍公主道福,简文第三女,徐淑媛所生,适桓济,重适王献之。’献之以选尚主,必是简文即位之后,此咸宁当作咸安。郗昙已前卒十余年,其离婚之故不可知。或者守道不笃,如黄子艾耶?宜其饮恨至死矣。”
王献之为与郗道茂离婚之事遗憾终身。到他病重时,请道士主持上表文祷告,本人应该坦白过错,道士问王献之一向有什么异常和过错。王献之说:“想不起有别的事,只记得和郗家离过婚。”
山川自映
王献之说:“从山阴道上走过时,一路上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使人眼花缭乱,看不过来。如果是秋冬之交,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二王高下
王徽之和王献之曾经同坐在一个房间里,前面忽然起火了。王徽之急忙逃避,连木屐也来不及穿;王献之却神色安详,慢悠悠地叫来随从,搀扶着再走出去,就跟平时一样。世人从这件事上判定二王神情气度的高下。
兄弟情深
王徽之和王献之都病得很重,王献之先去世。一天王徽之问侍候的人说:“为什么一点也没有听到子敬的音讯?这是已经去世了。”说话时一点也不悲伤。于是就要车前去奔丧,一点也没有哭。王献之平时喜欢弹琴,王徽之便一直进去坐在灵座上,拿过王献之的琴来弹,琴弦怎么也调不好,就把琴扔到地上说:“子敬,子敬,人和琴都不在了。”说完就悲痛得昏了过去,很久才醒过来。过了一个多月他也去世了。
傲然不屑
王献之从会稽郡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原先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子敬(王献之字)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顾辟疆生气不已,说道:“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看不起别人,这是无理。失去了这两方面,这种人是不值得为伍的伧父罢了。”就把他的随从赶出门去。王献之独自坐在轿子里,左顾右盼,随从很久也不来。然后叫顾辟疆派人把他送到门外,对被轰出来的事情坦然自若,置之不理。
举体无饶
范启给郗超的信写道:“子敬全身干巴巴的,即使扒下他的皮,也没有一点丰满光泽。”郗超说:“全身干巴巴的比起全身都是假的,哪样好?”范启本性矫揉造作,絮烦多事,所以嘲笑他。
管中窥豹
王献之只有几岁大的时候,曾经有一次观看门生们玩樗蒲,看出双方的胜负,就说:“南边的要输。”仆人们见他是个小孩,瞧不起他,说道:“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王献之说:“我是远惭荀奉倩(荀粲),近愧刘真长(刘惔)。”(荀粲、刘惔二人从不与下层人接近)就拂袖而去。
十八口大缸
王献之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王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王羲之夸赞他:“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十来岁时,他自认为字写得不错了。一天,他去问父亲:“我的字再练三年就够好了吧?”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摇着头说:“远着呢!”献之又问:“那,那五年呢?”母亲的头仍旧摇着。献之急着追问:“那究竟多少年才能练好字呢?”又问道:“父亲,大家都说您的字写得好,那有什么秘诀?”王羲之看看儿子,心想这书法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怎么可能入人眼目呢,于是他走到窗前,指着院内的一排大缸说:“你呀,写完那十八口大缸水,字才有骨架子,才能站稳腿呢!”王献之听了心里很不服气,暗自下决心要显点本领给父母看。
于是他天天按父亲的要求,先从基本笔画练起,苦苦练了五年。一天,他捧着自己的“心血”作品给父亲看。王羲之没有作声,翻阅后,见其中的“大”字架势上紧下松,便提笔在下面加一点,成了“太”字,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小献之心中有点不是滋味,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母亲则仔细地揣摩,许久才叹了口气说:“我儿字写了千日,惟有一点似羲之。”献之走近一看,惊傻了!原来母亲指的这一点正是王羲之在大字下面加的那一点!献之满脸羞愧,自感写字功底差远了,便一头扑进书房,天天研墨挥毫,刻苦临习。聪明的王献之深深的体会到写字没有捷径,只有“勤”字。
不知又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的书法大有长进。后来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书法家,与父齐名,并称“二王”。
人际关系
祖父:王旷,官至淮南内史。
祖母:卫氏,出身河东卫氏,为书法家卫夫人姐妹。
父亲: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有“书圣”之称。
母亲:郗璿,字子房,太尉郗鉴之女。
兄弟
王玄之,字伯远,早逝。
王凝之:字叔平,官至会稽内史。
王涣之:参与兰亭集会。
王肃之:字幼恭,官至中书郎、骠骑咨议参军。
王徽之:字子猷,官至黄门侍郎。
王操之:字子重,官至豫章太守。
姐妹
王孟姜:嫁南阳人刘畅。
原配:郗道茂,北中郎将郗昙之女,后离婚。
继室:司马道福,新安愍公主,简文帝司马昱第三女。
侍妾:桃叶,受王献之宠爱,曾为其撰《桃叶歌》。
嗣子:王靖之,本为王徽之的儿子,晋末官拜义兴太守,入刘宋后任司徒左长史。
女儿
王玉润,郗道茂之女,早夭。
王神爱:司马道福之女,嫁晋安帝司马德宗。谥号安僖皇后。
后世纪念
云门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平水镇,始建于晋义熙三年(公元407年)。据史载,王献之曾于此隐居,某夜其屋顶忽然出现五彩祥云,王献之将此事上奏,晋安帝遂下诏改建为寺,称“云门寺”,门前石桥名“五云桥”。唐人王勃还召集了当时30多位名人,在云门寺王献之的山亭下仿兰亭的“曲水流觞”,并仿照《兰亭集序》,写了一篇修契云门王献之山亭序。
艺术形象
戏剧形象
越剧电视剧《桃叶渡》:石小梅饰演王献之(反串);
大型歌舞剧《曲水流觞兰亭会》:马小倩饰演王献之(反串)。
影视形象
电视剧《东方小故事之羲之墨池》:饰演者不详。
史料索引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
参考资料
1 《历代名画记·卷五》:太元十一年卒,年四十三。
2 唐·张怀瓘·《书估》
3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献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
4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尝与兄徽之、操之俱诣谢安,二兄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既出,客问安王氏兄弟优劣,安曰:“小者佳。”客问其故,安曰:“吉人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
5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献之前妻,郗昙女也。
6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起家州主簿、秘书郎,转丞,以选尚新安公主。
7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谢安甚钦爱之,请为长史。
8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安进号卫将军,复为长史。
9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寻除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征拜中书令。
10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异及安薨,赠礼有同异之议,惟献之、徐邈共明安之忠勋。献之乃上疏曰:“故太傅臣安少振玄风,道誉泮溢。弱冠遐栖,则契齐箕皓;应运释褐,而王猷允塞。及至载宣威灵,强猾消殄。功勋既融,投韍高让。且服事先帝,眷隆布衣。陛下践阼,阳秋尚富,尽心竭智以辅圣明。考其潜跃始终,事情缱绻,实大晋之俊辅,义笃于曩臣矣。伏惟陛下留心宗臣,澄神于省察。”孝武帝遂加安殊礼。
11 《如省》:然疾根聚在右髀,脚重痛不得转动,左脚又肿,疾侯极是不佳,幸食眠意事为复可可,冀非臧病耳。
12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未几,献之遇疾,家人为上章,道家法应首过,问其有何得失。对曰:“不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俄而卒于官。
13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安僖皇后立,以后父追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曰宪。
14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安又问曰:“君书何如君家尊?”答曰:“故当不同。”安曰:“外论不尔。”答曰:“人那得知!”
15 《中国历代书画家集》,苏文编绘。
16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桓玄雅爱其父子书,各为一帙,置左右以玩之。
17 《法书考·卷一·书谱》 .殆知阁
18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
19 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
20 《述书赋》 .是何年
21 《书史会要·卷六》 .殆知阁
22 北宋·黄伯思·《东观徐论》
23 《书史会要·卷三》 .殆知阁
24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25 《全晋文》 .汉典古籍
26 《晋诗·卷十三》 .汉典古籍
27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桓温尝使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驳牸牛,甚妙。
28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毡青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
29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太元中,新起太极殿,安欲使献之题榜,以为万代宝,而难言之,试谓曰:“魏时陵云殿榜未题,而匠者误钉之,不可下,乃使韦仲将悬橙书之。比讫,须鬓尽白,裁余气息。还语子弟,宜绝此法。”献之揣知其旨,正色曰:“仲将,魏之大臣,宁有此事!使其若此,有以知魏德之不长。”安遂不之逼。
30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馀事,唯忆与郗家离婚。”
31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未几,献之遇疾,家人为上章,道家法应首过,问其有何得失。对曰:“不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
32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33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世以此定二王神宇。
34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尝与徽之共在一室,忽然火发,徽之遽走,不遑取履。献之神色恬然,徐呼左右扶出。
35 《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渤绝良久。月徐亦卒。
36 《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旁若无人。顾勃然不堪曰:“做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他耳!”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著门外,怡然不屑。
37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尝经吴郡,闻顾辟彊有名园。先不相识,乘平肩舆径入。时辟彊方集宾友,而献之游历既毕,傍若无人。辟彊勃然数之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士,非道也。失是二者,不足齿之伧耳。”便驱出门。献之傲如也,不以屑意。
38 《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范启与郗嘉宾书曰:“子敬举体无饶,纵掇皮无馀润。”郗答曰:“举体无馀润,何如举体非真者?”范性矜假多烦,故嘲之。
39 《世说新语·方正第五》: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子敬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
40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年数岁,尝观门生樗蒱,曰:“南风不竞。”门生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献之怒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
41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42 《古今乐录》:桃叶歌者。晋王子敬之所作也。桃叶。子敬妾名。缘於笃爱。所以歌之。
43 《南史‧王悦之传》:“王悦之字少明,
晋右军将军羲之曾孙也。祖献之,中书令。父靖之,司徒左长史。”
44 《世说新语笺疏·德行第一》
45 《历代名画记》卷5:羲之子献之,字子敬,(中品下。)少有盛名,风流高迈,草隶继父之美,丹青亦工。桓温尝请画扇,误落笔,因就成乌駮牸牛,极妙绝。又书《牸牛赋》于扇上。此扇义熙中犹在。官至中书令,太元十一年卒,年四十三,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曰宪。(见孙畅之《述画记》。彦远按:俗称逸少为大令,子敬为小令,非也。子敬为中书令,年四十三。族弟珉代居之,珉年三十八。子敬大令也。季琰乃小令也。逸少官不至中书令,不可呼为大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