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启蒙 > 典故篇 > 幼学琼林 > 卷二:《祖孙父子》 >
弟子规

祖孙父子 程登吉 著

  • 原文版
  • 注音版
  • 译文版
  • 评析
  • 朗诵版
  • 字帖版
  • 卷二·祖孙父子
    何谓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
    始祖曰鼻祖,远孙曰耳孙。
    父子创造,曰肯构肯堂;父子俱贤,曰是父是子。
    祖称王父,父曰严君。
    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子孙发达,谓之兰桂腾芳。
    桥木高而仰,似父之道;梓木低而俯,如子之卑。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得亲顺亲,方可为人为子。
    盖父愆,名为干蛊;育义子,乃曰螟蛉。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羡孙权之语;生子须如李亚子,朱温叹存勖之词。
    菽水承欢,贫士养亲之乐;义方是训,父亲教子之严。
    绍箕裘,子承父业;恢先绪,子振家声。
    具庆下,父母俱存;重庆下,祖父俱在。
    燕翼贻谋,乃称裕后之祖;克绳祖武,是称象贤之孙。
    称人有令子,曰鳞趾呈祥;称宦有贤郎,曰凤毛济美。
    弑父自立,隋杨广之天性何存;杀子媚君,齐易牙之人心何在。
    分甘以娱目,王羲之弄孙自乐;问安惟点颔,郭子仪厥孙最多。
    和丸教子,仲郢母之贤;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
    毛义捧檄,为亲之存;伯俞泣杖,因母之老。
    慈母望子,倚门倚闾;游子思亲,陟岵陟屺。
    爱无差等,曰兄子如邻子;分有相同,曰吾翁即若翁。
    长男为主器,令子可克家。
    子光前曰充闾,子过父曰跨灶。
    宁馨英畏,皆是羡人之儿;国器掌珠,悉是称人之子。
    可爱者,子孙之多,若螽斯之蛰蛰;堪羡者后人之盛,如瓜瓞之绵绵。


    (增)经遗世训,韦玄成乐有贤父兄;书擅时名,王羲之却是佳子弟。
    敬则应得鸣鼓角,母觇子荣;宗武更勿带罗囊,父规儿怠。
    宋之问能分父绝,作述重光;狄兼谟绰有祖风,后先辉映。
    焚裘服剑,罗母与陵母俱贤;跃鲤杀鸡,姜生与茅生并孝。
    灵运子孙多是凤,岂是阿私;僧虔后嗣半为龙,原非自侈。
    马援得璘能耀武,毕竟孙贤;祁奚举午不避亲,实因子肖。
    触詟犹怜少子,请效命于君前;萧儆喜见曾孙,效传呼于阶下。
    王霸见己子不及贵客,曾露愧容;张凭闻祖父说有佳儿,知为戏语。
    李峤贻讥,甘罗堪羡。
    公才公望,喜说云仍;率祖率亲,宁云委蜕。
    杜氏之宝田斯在,薛家之磐石犹存。
    词辨既见渊源,强项亦征风烈。



展开剩余的(50%)
部分展示

图片版

评论列表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 0

暂无评论
注音版
文档下载
纠错评论
祖孙父子
何谓五伦[1]?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什么是“五伦”?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五种人伦关系。


何谓九族[2]?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
什么是“九族”?指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始祖曰鼻祖[3],远孙曰耳孙[4]
最早的祖先,称为“鼻祖”;远代的子孙,叫作“耳孙”。


父子创造,曰肯构肯堂[5];父子俱贤,曰是父是子[6]
父子共同开创事业,称“肯构肯堂”;父子都很贤德规矩,称“是父是子”。


祖称王父[7],父曰严君[8]
祖父,又称“王父”;父亲,又叫“严君”。


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9];子孙发达,谓之兰桂腾芳[10]
父母双双健在,喻为“椿萱并茂”;子孙事业发达,就说“兰桂腾芳”。


桥木高而仰,似父之道;梓木低而俯,如子之卑[11]
桥木高大,枝条向上,好像父亲的威严仪表;梓木低矮,枝条下垂,如同儿子的谦卑姿态。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12];得亲顺亲,方可为人为子[13]
不懂装聋作哑,当不好公公婆婆;懂得孝顺讨好父母,才能做好儿子。


盖父愆,名为干蛊[14];育义子,乃曰螟蛉[15]
继承父亲的事业,挽救父亲的过失,叫作“干蛊”;收养的干儿子,称为“螟蛉”。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羡孙权之语[16];生子须如李亚子,朱温叹存勖之词[17]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曹操羡慕孙权才华出众说的话;“生子须如李亚子”,这是朱温赞叹李存勖勇武过人说的话。


菽水承欢,贫士养亲之乐[18];义方是训,父亲教子之严[19]
“菽水承欢”,指贫穷人家用豆子和清水孝养双亲,也能博取父母的欢心;“义方是训”,指父亲给儿子传授做人的道理,体现了长辈教育的严格。


绍箕裘,子承父业[20];恢先绪,子振家声[21]
“绍箕裘”,指儿子继承父亲的志向,如同继承制作箕、裘的手艺;“恢先绪”,指儿子要振兴家族的声望,就必须发扬重建祖先的功业。


具庆下,父母俱存[22];重庆下,祖父俱在[23]
“具庆下”,是说父母双双健在;“重庆下”,是说祖父母和父母都健在。


燕翼贻谋,乃称裕后之祖[24];克绳祖武[25],是称象贤之孙[26]
“燕翼诒谋”,用来赞美能够为后代谋划的祖先;“克绳祖武”,用来夸奖能够效法先人贤德的孝子贤孙。


称人有令子[27],曰鳞趾呈祥[28];称宦有贤郎[29],曰凤毛济美[30]
称赞人家有好儿子,说“麟趾呈祥”;夸奖做官人家有好儿子,说“凤毛济美”。


弑父自立,隋杨广之天性何存[31];杀子媚君,齐易牙之人心何在[32]
杀害父亲,自立为帝,隋炀帝杨广天性何存?杀掉儿子,讨好国君,齐国人易牙的人心何在?


分甘以娱目,王羲之弄孙自乐[33];问安惟点颔,郭子仪厥孙最多[34]
把甘美的食物分给孩子以悦目,是说王羲之逗弄孙儿,自娱自乐;晚辈排队问安,只能点头应付,是说郭子仪的孙辈多到认不全。


和丸教子,仲郢母之贤[35];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36]
用熊胆和成药丸,供儿子夜读提神,柳仲郢的母亲真是教子有方;年纪一大把,还穿着彩色衣衫,逗老父老母笑,老莱子真懂孝顺之道。


毛义捧檄,为亲之存[37];伯俞泣杖,因母之老[38]
毛义捧着官府的委任状,面有喜色,是因为母亲健在,可以尽奉养之道;韩伯俞被杖打却感觉不到疼,便悲伤啼哭,是因为母亲日渐衰老。


慈母望子,倚门倚闾[39];游子思亲,陟岵陟屺[40]
形容慈母期盼儿子归来,就说“倚门倚闾”;形容游子渴望回家尽孝,就说“陟岵陟屺”。


爱无差等,曰兄子如邻子[41];分有相同,曰吾翁即若翁[42]
怜爱晚辈,不分亲疏,就说“兄子如邻子”;名分相当,如同兄弟,就说“我翁即你翁”。


长男为主器[43],令子可克家[44]
长子长大后主持祭祀工作,好儿子以后必定能振兴门庭。


子光前曰充闾[45],子过父曰跨灶[46]
儿子有出息,给先人带来荣光,称为“充闾”;儿子的成就超过父亲,叫作“跨灶”。


宁馨英畏,皆是羡人之儿[47];国器掌珠,悉是称人之子[48]
“宁馨”“英畏”,是对别人有好儿子的艳羡之语;“国器”“掌珠”,都是夸赞别人有好儿子的恭维之词。


可爱者,子孙之多,若螽斯之蛰蛰[49];堪羡者后人之盛,如瓜瓞之绵绵[50]
子孙众多,让人喜爱,就像“螽斯之蛰蛰”;后代兴旺,令人羡慕,就如“瓜瓞之绵绵”。




(增)经遗世训,韦玄成乐有贤父兄[51];书擅时名,王羲之却是佳子弟[52]
世传经书作为家训,韦玄成很高兴有一位好父亲;擅长书法名声很大,王羲之被夸为好子弟。


敬则应得鸣鼓角,母觇子荣[53];宗武更勿带罗囊,父规儿怠[54]
王敬则应该可以做官,他的母亲预见到他将来会荣华富贵;杜宗武被禁止带紫罗香囊,他的父亲规劝他读书不要懈怠。


宋之问能分父绝,作述重光[55];狄兼谟绰有祖风,后先辉映[56]
宋之问能继承父亲一绝,将写作发扬光大;狄兼谟很有祖风,后辈与先辈互相辉映。


焚裘服剑,罗母与陵母俱贤[57];跃鲤杀鸡,姜生与茅生并孝[58]
烧了羔裘,伏剑自杀,罗企生之母与王陵之母都是贤良的母亲;有鲤鱼跃出江面,杀鸡给母亲吃,姜诗与茅容都是孝子。


灵运子孙多是凤,岂是阿私;僧虔后嗣半为龙,原非自侈[59]
谢灵运子孙多是凤,这句话没有偏私;王僧度的后代一半是龙,这句话并不夸大。


马援得璘能耀武,毕竟孙贤[60];祁奚举午不避亲,实因子肖[61]
马援的后代马璘能扬威耀武,毕竟是贤能的子孙;祁奚举荐儿子祁午没有回避亲缘关系,实在是因为儿子贤能。


触詟犹怜少子,请效命于君前[62];萧儆喜见曾孙,效传呼于阶下[63]
触詟爱怜小儿子,请求能让他在君前效命;萧倣最爱曾孙萧愿,因为他在阶下仿效传唤客人的样子。


王霸见己子不及贵客,曾露愧容[64];张凭闻祖父说有佳儿,知为戏语[65]
东汉王霸见自己的儿子不如客人之子,露出惭愧的脸色;张凭听祖父说他父亲有一个好儿子,知道这是开玩笑讽刺其父的话。


李峤贻讥[66],甘罗堪羡[67]
李峤因儿子被人讥笑,甘罗真让人羡慕。


公才公望,喜说云仍[68];率祖率亲,宁云委蜕[69]
公才公望,是说子孙继承了祖风;率祖率亲,子孙怎能是自然给予的躯壳?


杜氏之宝田斯在[70],薛家之磐石犹存[71]
杜孟的宝田在这里,薛家的磐石还存留着。


词辨既见渊源[72],强项亦征风烈[73]
员俶的能言善辩是有渊源的,杨奇的刚直有祖上的风范。






注释
[1]五伦:古代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伦理关系。伦,辈分、人伦,指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等级关系。《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2]九族:始见于《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汉代儒九族有二说: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一说九族,以自己为本位,往上推到第四代是高祖,往下推到第四代是玄孙,自己连同以上所有人,合称为“九族”。后世多从此说,即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为九族。高,指高祖。从自己往上推及的第四代祖先,也即祖父的祖父。曾,指曾祖。父亲的祖父。祖,指祖父,即爷爷。考,对已故父亲的称呼。《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公羊传·隐公元年》:“惠公者何?隐之考也。”东汉·何休注:“生称‘父’,死称‘考’。”古代父亲健在有时也称“考”。《周易·蛊卦》:“干父之蛊,意承考也。”唐·孔颖达疏:“对文,父没称‘考’;若散而言之,生亦称‘考’。”《尔雅·释亲》:“父为‘考’,母为‘妣’。”晋·郭璞注引《尚书》“大伤厥考心”“如丧考妣”,认为“考”与“妣”,均“非死生之异称”。或者,“考”称父,古无死生之异;后世则仅用作父死后之称。己身,自己,自身。曾,指曾孙,即儿子的孙子。玄,指玄孙,即孙子的孙子。


[3]鼻祖:始祖,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祖先。《汉书·扬雄传上》:“有周氏之蝉嫣兮,或鼻祖于汾隅。”唐·颜师古注引西汉·刘德曰:“鼻,始也。”又曰:“雄自言系出周氏而食采于扬,故云始祖于汾隅也。”


[4]耳孙:远代子孙,也做“仍孙”。《汉书·惠帝纪》:“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罪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皆耐为鬼薪白粲。”唐·颜师古注引东汉·应劭曰:“耳孙者,玄孙之子也。言去其曾高益远,但耳闻之也。”又引东汉·李斐曰:“耳孙,曾孙也。”又引晋·晋灼曰:“耳孙,玄孙之曾孙也。”唐·颜师古注:“耳孙,诸说不同。据《平纪》及《诸侯王表》,说梁孝王玄孙之耳孙。耳,音仍。……据《尔雅》:‘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从己而数,是为八叶,则与晋说相同。‘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按,《类篇·耳部》:“昆孙之子为耳孙。”后多以“耳孙”泛指远代子孙。


[5]肯构肯堂:比喻子承父业。《尚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西汉·孔安国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好比建房子,父亲已经制定了方案,儿子连堂基墙脚都不肯立,哪里会肯建屋子呢?后因以“肯堂肯构”或“肯构肯堂”比喻子能继承父业。


[6]父子俱贤,曰是父是子:《法言·孝至》:“石奋、石建,父子之美也。无是父,无是子;无是子,无是父。”汉代扬雄赞美汉武帝时期大臣石奋、石建父子都很贤良,说:没有这样的父亲,就没有这样的儿子;没有这样的儿子,就没有这样的父亲。后遂以“是父是子”谓子肖其父,父子俱贤。


[7]王父:祖父。暨《尚书·牧誓》:“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唐·孔颖达疏:“《释亲》云‘父之考为王父’,则王父是祖也。”


[8]严君:父母之称。又特指父亲。旧谓父严母慈,故多称父为“严父”“严君”。《周易·家人卦》:“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晋·潘尼《乘舆箴》:“国事明王,家奉严君。”


[9]椿萱并茂:比喻父母都健在。椿萱:父母的代称。古代传说,椿树长寿,故以椿代父。萱草又称忘忧草,古时又称宜男草,故以萱代母。唐·牟融《送徐浩》诗:“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


[10]兰桂腾芳:比喻子孙显贵发达。《晋书·谢安传》:“(谢玄)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因以“芝兰玉树”喻优秀子弟。《宋史·窦仪传》:“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冯道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缙绅多讽诵之,当时号为‘窦氏五龙’。”宋·王应麟《小学绀珠·氏族·五桂》:“范致君、致明、致虚、致祥、致厚,相继登第,有五桂堂。”旧称进士登第为“折桂”。宋代窦仪兄弟五人、范致君兄弟五人皆相继登科,时人誉为“五桂”。故“兰桂齐芳”“兰桂腾芳”喻子孙兴旺发达。腾芳,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11]桥梓:父子的代称。《尚书大传》:“伯禽与康叔朝于成王,见乎周公,三见而三笞之。二子有骇色,乃问于商子曰:‘吾二子见于周公,三见而三笞之,何也?’商子曰:‘南山之阳有木名“桥”,南山之阴有木名“梓”,二子盍往观焉!’于是二子如其言而往观之,见桥木高而仰,梓木晋而俯。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桥者,父道也;梓者,子道也。’”桥,通“乔”。


[12]不痴不聋:指故意不闻不问,装聋作哑。阿家阿翁,指公公婆婆。家,通“姑”,丈夫的母亲;翁,丈夫的父亲。《资治通鉴·唐纪·唐代宗大历二年》:“郭暧尝与升平公主争言,暧曰:‘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公主恚,奔车奏之。上曰:‘此非汝所知。彼诚如是,使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慰谕令归。子仪闻之,囚暧,入待罪。上曰:‘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子仪归,杖暧数十。”即本之《因话录》。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娶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为妻,夫妻吵架,郭暧说自己的父亲只是懒得做天子而已,公主向唐代宗告状,郭子仪上朝请罪,唐代宗拿谚语“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安慰郭子仪,让他不要将小夫妻吵架的话放在心上。


[13]得亲顺亲:得到父母的欢心,顺从父母的意旨。得亲,得到父母的欢心。顺亲,顺从父母的意旨。
《孟子·离娄上》: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14]干蛊,即“干父之蛊”。原义为儿子能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并能挽回纠正父亲的过失。后世用“干父之蛊”,则多指儿子能继承父亲的志向,完成父亲未能完成的事业。盖父愆,挽回父亲的过失。《周易·蛊卦》:“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15]育义子,乃曰螟蛉: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做食物。古人误认为蜾蠃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义子。义子,俗称干儿子,指无血缘关系而被收养的儿子。


[16]生子当如孙仲谋:孙仲谋即三国吴帝孙权。《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注引《吴历》:“公(曹操)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曹操见孙权治军有方,感叹生儿子就要像孙权那样有本事,不能像刘表的儿子那样没出息(只会投降)。
孙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吴大帝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继其兄孙策据有江东六郡。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联结刘备,大破曹操于赤壁,据有江表。曹丕称帝,册封孙权为吴王。黄武元年(222),孙权在彝陵之战中打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孙权称帝于武昌,国号吴,旋迁都建业。在位时曾遣船航海,至夷洲(即今台湾)。又在山越地区设郡县,促进江南开发。设农官,行屯田。但赋役繁重,用刑残酷,人民反抗者多。在帝位二十四年(229—252),卒谥大皇帝。
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名阿瞒,东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嵩子。少有权术。年二十举孝廉为郎,迁顿丘令。拜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迁济南相。汉献帝初平三年(192),任兖州牧,分化诱降黄巾军,编其精锐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都许,用汉献帝名义发号施令。先后破吕布、袁术、袁绍,逐渐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进位丞相,率军南下,在赤壁为孙权、刘备联军所败。建安十八年(213),封魏公;建安二十一年(216),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卒,谥曰武王。次年,其子曹丕代汉,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是汉末三国之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兴修水利,以利于社会经济之恢复与发展。精通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曹操善诗文,其作品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东汉末人民苦难,辞气慷慨。


[17]生子须如李亚子,朱温叹存勖之词:李亚子,五代唐庄宗李存勖的小名。存勖为武帝李克用长子,骁勇善战,率兵攻梁,大破梁军。梁太祖朱温闻败,既惧而叹曰:“生 子当如是,李氏不亡矣!”见《旧五代史·庄宗纪一》。
李亚子,即后唐庄宗李存勖(885—926),小字亚子,沙陀部人,本姓朱耶氏,唐懿宗咸通间赐姓李。晋王李克用之长子。唐昭宗乾宁后先后遥领隰、汾、晋三州刺史。天祐五年(908)嗣晋王之位。其后与后梁激战十五年,终灭后梁,建立后唐。同光元年(923)即皇帝位。在位三年,耽于享乐,宠信伶人,朝政紊乱,同光四年(926),死于乱中。庙号庄宗。两《五代史》有本纪。
朱温(852—912),小名朱三,宋州砀山(今属安徽)人。五代后梁太祖。后梁王朝创建者。少孤。初从黄巢为同州防御使。唐僖宗中和二年(882)降唐,为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赐名“全忠”。以败黄巢军、破秦宗权、拒李克用诸功,封梁王,累官宣武、宣义、护国、忠武四镇节度使。天祐元年(904)杀唐昭宗,四年(907)代唐称帝,建国号梁,史称“后梁”。更名“晃”,改元开平,建都汴州,杀唐哀帝。在位六年,乾化二年(912)为子朱友珪所杀。

[18]菽水承欢,贫士养亲之乐:“菽”是豆类的总称。啜菽,指吃豆粥。菽水,指最普通的食物。承欢,博取欢心,特指侍奉父母。孔子教导子路,哪怕是只能给父母提供最普通的食物,但只要能让父母快乐,就是尽孝。菽水承欢,后用以比喻虽然贫穷困窘但仍然尽心孝养父母。贫士,也作“贫仕”,指穷士,穷儒生。养亲,奉养父母。表示奉养父母这一义项的“养”,旧读去声。


[19]义方:行事应该遵守的规矩法度。训,教训,教导。严,儒家倡导教育子弟,应以严为标准。《左传·隐公三年》:“(卫)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卫庄公宠爱公子州吁太过,老臣石碏谏言爱护孩子,应该教育他正确的规范和道理。后遂以“义方”指教子的正道,或曰“家教”。


[20]绍箕裘:指继承父业。《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唐·孔颖达疏:“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睹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造弓的人。意为子弟由于耳濡目染,往往继承父兄之业。后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业。



[21]恢先绪:发扬祖先的功业。恢,发扬、扩大。先绪,祖先的功业。绪,世业、遗业。晋·夏侯谌《昆弟诰》:“维我后府君侯,祗服哲命,钦明文思,以熙柔我家道,丕隆我先绪。”
家声:家族世代相传的名声。《史记·李将军列传》:“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


[22]具庆下,父母皆存:旧时填写履历,父母都健在,书“具庆下”。如果母亡父在,称严侍下;父亡母在,称慈侍下;父母俱亡,称永感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宝历年中,杨嗣复相公具庆下,继放两榜。”


[23]重庆下:祖父母与父母都健在。宋·杨万里《题曾景山通判寿衍堂》诗:“人家具庆已燕喜,人家重庆更奇伟。”宋·楼钥《跋金花帖子绫本小录》:“祖、父俱存者,今曰‘重庆’。”


[24]燕翼贻谋,乃称裕后之祖:像燕子用双翅覆养乳燕,比喻善为子孙后代谋划。翼,遮护。贻,遗留。裕后,遗惠后代,为后代造福。《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毛传:“芑,草也。仕,事。燕,安。翼,敬也。”郑笺:“诒,犹传也。孙,顺也。丰水犹以其润泽生草,武王岂不以其功业为事乎?以之为事,故传其所以顺天下之谋,以安其敬事之子孙,谓使行之也。”孔疏:“言丰水之傍有芑菜,丰水是无情之物,犹以润泽而生菜为己事,况武王岂不以功业为事乎?言实以功业为事,思得泽及后人,故遗传其所以顺天下之谋,以安敬事之子孙。”歌颂周武王深谋远虑,泽及子孙。后以“燕翼诒谋”谓善为子孙后代谋划。


[25]克绳祖武:能够继承祖先的事业。克,能。绳,继承。祖,祖辈。武,足迹。《诗经·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於万斯年,受天之祜。”朱子集传:“来,后世也。许,犹所也。绳,继。武,迹也。言武王之道昭明如此,来世能继其迹,则久荷天禄而不替矣。”后遂以“克绳祖武”比喻能够继承祖先的功业。


[26]象贤:能效法先人的贤德。象,摹拟、效法。


[27]令子:如同说佳儿、贤郎、好儿子。多用于称赞他人之子。令,好、美。令子:如同说佳儿、贤郎、好儿子。多用于称赞他人之子。《南史·任昉传》:“(任昉)四岁诵诗数十篇,八岁能属文,自制《月仪》,辞义甚美。褚彦回尝谓遥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28]鳞趾呈祥:旧时用于贺人生子。此处指子孙贤能。《诗经·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朱子集传:“兴也。……趾,足也。麟之足不践生草、不履生虫。振振,仁厚貌。于嗟,叹辞。文王后妃德修于身,而子孙宗族皆化于善,故诗人以‘麟之趾’兴公之子。言麟性仁厚,故其趾亦仁厚。文王后妃仁厚,故其子亦仁厚。”后世遂以“麟趾呈祥”喻子孙贤能、门庭鼎盛。


[29]宦:官员,官吏。


[30]凤毛济美:凤毛,本意指凤凰的毛,这里指先人遗留下的风采。济美,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济,增加。凤毛济美:凤凰的羽毛可以美上加美。比喻在以前的基础上使美好的东西发扬光大。旧时比喻父亲做官,儿子能继承父业。多用于称颂贤良父兄有优秀子弟,比喻后继者能与前人的业绩比肩并发扬光大。


[31]弑父自立:隋炀帝杨广,乘其父文帝有疾,卧于仁寿殿之际,用毒药毒死文帝,自立为帝。弑(shì):臣杀君,子杀父母。《资治通鉴·隋纪四》:“门禁出入,并取字文述、郭衍节度;令右庶子张衡入寝殿侍疾,尽遣后宫出就别室;俄而上崩,故中外颇有异论。” 《大业略纪》曰:“高祖在仁寿宫,病甚,追帝(炀帝)侍疾……帝事迫,召左仆射杨素,左庶子张衡进毒药……素即入,而高祖暴崩。”
杨广(569—618),隋朝皇帝。一名英,小字阿摐。隋文帝次子。开皇元年(581)封晋王,八年(588)统军伐陈,历任并州、扬州总管,镇守一方。开皇二十年(600)勾结杨素谗陷其兄杨勇,夺得太子位。仁寿四年(604)乘父病重杀之自立。即位后,好大喜功,屡兴兵戎,穷奢极欲,大兴土木。造西苑,置离宫,开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水系;修长城,辟驰道,种种工程所役人民以百万计,致生产严重破坏,饥馑不绝,民怨沸腾,群雄蜂起。后南巡江都,沉溺酒色,为宇文化及所杀。在位十四年。唐时谥炀皇帝,因而后世又称“隋炀帝”。天性,儒家伦理认为父子之情,乃是天生。


[32]杀子媚君:春秋时,齐桓公伐中山还,叹曰:“天下异味皆尝,但未得食人肉。”易牙归,烹其子以食桓公。于是有宠于桓公。易牙,桓公嬖臣,善调味,性谄媚。《史记·齐世家》:“管仲病,桓公问曰:’群臣谁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公曰:'易牙如何?'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 不可。'”
媚君:逢迎取悦君主。媚,献媚,讨好。易牙,春秋时期齐国人。又称“狄牙”“雍巫”。善烹饪,任雍人(主烹割之官),为齐桓公近臣。相传曾杀其子烹为羹以献齐桓公。管仲曾谏齐桓公远易牙,不听。齐桓公将卒,易牙与竖刁、开方乱齐。奚,何。


[33]分甘以娱目,王羲之弄孙自乐:分甘,把甘甜好吃的食品分给别人。《晋书·王羲之传》所载王羲之与谢万书:“顷东游还,修植桑果,今盛敷荣,率诸子,抱弱孙,游观其间,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娱目前。”王羲之写信给谢万,说自己隐居在家,打理果树,有好吃的果实,就分给孙子吃,自娱自乐。宋苏轼《食荔枝》:“分甘偏铃下,也到黑衣郎。”《后汉书·杨震传》“虽有推燥居湿之勤”唐·李贤注引《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居湿,绝少分甘。”本谓分享甘美之味,后亦以喻慈爱、友好、关切等。娱目,悦目,养眼。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导从子,郗鉴婿。起家秘书郎,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与王述不和,辞官,居会稽山阴,游山水,修服食,世事五斗米道。工书法,初从卫夫人学。后博采众长,精研体势。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一变汉魏质朴书风,创造新体,自成一家。与钟繇并称“钟王”,后世尊为“书圣”。
王羲之弄孙自乐:王羲之,带着儿孙游玩,一有甜品,就分给儿孙们,小孩子高兴的样子,让他感到非常养眼。弄孙:逗弄孙子玩儿。《晋书·石季龙传》:“但抱子弄孙日为乐耳。”又,多以“含饴弄孙”四字连用。意为含着饴糖逗小孙子,形容老人自娱晚年,不问他事的乐趣。《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穰岁之后,惟子之志,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知政事。”


[34]问安惟点颔,郭子仪厥孙最多:《新唐书·郭子仪传》:“八子七婿,皆贵显朝廷。诸孙数十,不能尽识,至问安,但颔之而已。”唐朝郭子仪的八个儿子和七个女婿,都是朝廷显贵。孙辈多达数十人,郭子仪认不全,孙子们给郭子仪问安,郭子仪叫不上名字,只能点头示意。问安,向长辈问好。惟:用来限定范围,相当于“只有”、“只是”。点颔,点头。颔,下巴。
郭子仪(697—781),唐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州)人。约唐玄宗开元末中武举科,天宝中累迁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十四载(755)安禄山反,诏为朔方节度使,率本军东讨。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加兵部尚书,拜相。至德二年为关内、河东副元帅,收复二京,封代国公。乾元元年(758)进中书令。唐代宗宝应元年(762)进封汾阳郡王,出镇绛州。广德元年(763)吐蕃据京师,诏为关内副元帅,率军逐之。其后累镇河中、邠宁等。唐德宗即位,召还朝,赐号尚父,进太尉。建中二年(781)卒,谥忠武。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厥,其,他。这里指郭子仪。


[35]和丸教子:即和熊胆为丸,喻母亲教子勤学。《新唐书·柳仲郢传》:“仲郢字谕蒙。母韩,即皋女也。善训子,故仲郢幼嗜学,尝和熊胆丸,使夜咀咽以助勤。”唐朝柳仲郢的母亲韩氏教导儿子非常严厉,常常将熊胆、黄连、苦参合成丸药,供柳仲郢夜晚读书时咀嚼,用来提神。后用为母亲教子勤学之典。
仲郢,即柳仲郢(?—864),字谕蒙,唐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进士,为校书郎,迁谏议大夫。唐宣宗大中末累擢刑部尚书,封河东县男。唐懿宗咸通初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始官京兆,以严为治;出为河南尹,以宽为政。卒于镇。有《柳仲郢集》。


[36]戏彩娱亲:穿着彩色的衣服,手舞足蹈,以讨父母欢心。比喻孝养父母。老莱子:春秋末年楚国隐士。相传隐居在蒙山之阳,自耕自食。有行孝,年七十,常穿五色彩衣为婴儿状态,以娱父母。楚王闻其贤,欲聘之。其妻以为不能为人所制,一起逃往江南。又传著书十五篇,为道家之言,与孔子同时。《列女传》曰:“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于亲侧。”


[37]毛义捧檄:东汉时期庐江人毛义,家里很穷,以孝著称。一天府里送来文书,任命他为安阳县令。毛
义捧着文书,高高兴兴地前去上任。好友张奉因此看不起他。母亲去世后,毛义立即辞官,以后再有征召一概不接。张奉这才知道毛义当初出来做官,不过是为了奉养老母而已。后以“奉(捧)檄”为为母出仕的典故。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见《后汉书·列传二十九·序》。
毛义,字少节,东汉庐江(今属安徽)人。家贫,以孝行称。为安邑令。及母死,去官行服。后举贤良,公车屡征不至。建初中,汉章帝下诏褒宠,赐谷千斛。亲,父母双亲。此指(毛义的)母亲。


[38]伯俞泣杖:伯俞,亦作“伯瑜”。姓韩,西汉人。著名孝子。相传汉朝时期梁人韩伯俞,很有孝心。有一次,母亲用手杖打他,他就痛哭起来。母问:“以前打你,你从来不哭,今天哭是为什么呀?”伯俞说:“以前我犯错您打我都很痛,今天不痛,才知道母亲老了,力气也衰弱了,所以才哭泣。”刘向《说苑·建本》:“伯俞有过,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见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之力不能使痛,是以泣。’”


[39]倚门倚闾(lǘ):靠在大门旁或巷子口等待,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后因以“倚门”或“倚闾”谓父母望子归来之心殷切。闾,古代里巷的大门。《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女今事王,王出走,女不知其处,女尚何归?’”


[40]游子:离家远游的人。陟岵陟屺: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诗经·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登、升。岵,有草木的山。屺,无草木的山。


[41]兄子如邻子:兄长的儿子和邻居的儿子是一样的。孟子曾说:如果有个小孩爬到井旁,即将发生危
险,不论是侄子还是邻居家的孩子,都应去救助。《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
爱无差等,墨家主张兼爱,提倡爱他人不应有等级差别。


[42]分:名分。此指父子名分。吾翁即若翁: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楚汉战争中,项羽做了一张高几案,把汉王刘邦的父亲放在上面,威胁刘邦说:“如果不赶快投降,我就把太公煮死。”汉王刘邦说:“我与项王作为臣子接受了怀王的命令,相约结为兄弟。这样,我的老子就是你的老子,如果你一定要煮了你老子,希望你能分给我一杯肉汤。”结果项羽没有杀刘邦的父亲。《史记·项羽本纪》:“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43]主器:古代国君的长子主管宗庙的祭祀,因以称太子为“主器”。后称人之长子亦为“主器”。《周易·序卦》:“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卦为长子之象。


[44]令子:佳儿,贤郎。多用于称赞他人的儿子。这里指一般人家的好儿子。克家:本指能担当家事,后也称能继承祖先家业的子弟为“克家子”。


[45]光前:光大前人的功业,功业胜过前人。充闾,指光大门庭。后遂用为贺人生子之词。《晋书·贾充传》:“贾充,字公闾,平阳襄陵人也。父逵,魏豫州刺史、阳里亭侯。逵晚始生充,言后当有充闾之庆,故以为名字焉。”



[46]跨灶:喻指儿子胜过父亲。一说,“灶”即灶门,指马前蹄的空处。“跨灶”本指骏马奔腾时,后蹄印越过前蹄印,引申为儿子胜过父亲。《天禄识馀·跨灶》引《海客日谈》:“马前蹄之上有两空处,名‘灶门’。马之良者,后蹄印地之痕,反在前蹄印地之前,故名‘跨灶’。言后步趱过前步也。”一说,灶上有釜(与“父”同音),故生子过父者,谓之“跨灶”。见三国魏王朗《杂箴》。


[47]宁馨:晋代宋朝时的俗语,如此,这样之意。后来多用于褒义,意思为美好的孩子、子弟。《晋书·王衍传》:“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王衍自幼清秀异常,山涛见了他,大发感慨,说是哪个妈妈竟然生出这样好的孩子。后世遂用为对孩子的美称,犹言“好孩子”。
英畏:英俊可畏,即杰出的人物。多用以形容青少年。《晋书·桓温传》:“桓温,字元子,宣城太守彝之子也。生未期而太原温峤见之,曰:‘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其声,曰:‘真英物也!’以峤所赏,故遂名之曰‘温’。”“英畏”一词,不常见,但清人文章中还是有的。他本改“英畏”为“英物”,实无必要。


[48]国器:国家所需要的器材用具,即可以治理国家的人才。新、旧两《唐书》载高郢称赞年幼的张仲方长大后必为“国器”,后遂以“国器”为赞誉别人家儿子的美辞。的张仲方长大后必为“国器”,后遂以“国器”为赞誉别人家儿子的美辞。《旧唐书·张九龄传》:“九皋曾孙仲方,少朗秀。为儿童时,父友高郢见而奇之,曰:‘此子非常,必为国器,吾获高位,必振发之。’后郢为御史大夫,首请仲方为御史。”
掌珠:即掌上明珠。比喻极其珍贵之物。多指极受父母钟爱的儿女。南朝梁·江淹《伤爱子赋》:“曾悯怜之惨悽,痛掌珠之爱子。”唐·白居易《哭崔儿》诗:“掌珠一颗儿三岁,发雪千茎父六旬。”


[49]螽(zhōnɡ)斯之蛰蛰:像螽斯一样众多。比喻子孙众多。螽斯,一种小虫子。蛰蛰,众多的样子。《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毛序:“《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毛传:“蛰蛰,和集也。”



[50]如瓜瓞(dié)之绵绵:如同一根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后遂用作祝颂人子孙昌盛之辞。瓞,小瓜。绵绵,延续不断。《诗经·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朱子集传:“绵绵,不绝貌。大曰‘瓜’,小曰‘瓞’。瓜之近本初生常小,其蔓不绝,至末而后大也。”



[51]“经遗世训”二句:《汉书·韦贤传》记载:汉代韦贤家世代传经,所以邹鲁地方有谚语说:“与其给儿子留下满筐的黄金,不如给他留下一部经书。”经,指儒家经典。汉代以明经射策取士。韦玄成,韦贤的儿子。父兄,这里偏指父亲。


[52]“书擅时名”二句:王羲之书法出众,为其堂伯大将军王敦所器重。王敦对羲之 曰:“汝是吾家隹子弟,当不减阮主簿。”阮主簿即阮裕,当时有盛名。见《晋书·王羲之传》《世说新语·赏誉》。佳子弟,才能出众的后辈。


[53]“敬则”二句:鼓角,乐器,鸣之以壮声威,这里指官位显赫。觇,窥见,这里指预见。《南史·王敬则传》: “王敬则,临淮射阳人也,母为女巫,常谓人曰:'敬则生时胞衣紫色,应得鸣鼓角。'人笑之曰:’汝子得为人吹鼓角可矣。 ' ”后来敬则于齐建元元年,出为都督南兖州刺史,封寻阳郡公,累官至太尉。


[54]“宗武”二句:这是规劝儿子的话。《晋书·谢安传》附《谢玄传》:“玄字幼度,少颖悟为谢安器重。玄好带紫罗囊,安患之,不思伤其意,因戏为赌,得囊而焚之。杜甫用谢玄比宗武,对宗武进行教诲。“东晋大臣谢安的侄子谢玄少年时喜欢佩带紫罗香囊以夸耀富贵,谢安和他打赌并赢了香囊,随后把它烧了,以此来告诫谢玄。唐代诗人杜甫用这个故事告诫自己的儿子杜宗武不要玩物丧志。



[55]作述重光:指父子俱贤。《礼记·乐记》:“父之作,子述之。”后因称父子为作述。《新旧唐书·宋之问传》:宋之问父令文,富文辞、工书法、有勇力,时人称为三绝。后宋之问以文章名世,其弟之悌以骁勇闻名,之逊精于草书,时人谓三兄弟各得其父之一绝。唐代诗人宋之问的父亲宋令文文辞好,有勇力,工书法,当时人称为三绝。后来宋之问三兄弟各继承了父亲的一绝。宋之问继承了写作才能,并使其发扬光大。后用“作述重光”比喻父子俱贤。作述,创作。重光,再光大。


[56]后先辉映:后先辉映,对前辈与后辈的赞语。唐狄仁杰之族孙狄兼谟,迁御史中丞,刚正,有祖风。人们将其与狄仁杰相比,称他们“后先辉映”。《新唐书·狄兼谟传》:“文宗曰:’卿梁公后,当嗣家声,不可不慎。'兼谟顿首谢。”


[57]焚裘:《晋书·罗企生传》:“晋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殷仲堪镇江陵,任企生为功曹,桓玄攻殷仲堪,殷败而企生被杀。桓玄早先曾以羔裘赠送罗母,企生的死讯至,罗母遂焚裘。”晋人罗企生担任殷仲堪的属下,桓玄攻打殷仲堪,企生被杀。早年桓玄送给企生母亲一件羊羔皮衣,罗母听说企生的死讯后,就把皮衣烧了。
服剑:《汉书·王陵传》:“西汉王陵,沛人,曾聚党徒数千人,后率领归属汉王,项羽取陵母于军中,欲以此招王陵。陵母私下送使者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工长者,勿以老妾故持二心。'”遂伏剑而死。“西汉时期,王陵为汉王刘邦手下。王陵的母亲被抓进项羽军中,项羽想用她招降王陵。王母怕儿子投降,就拔剑自杀了。


[58]跃鲤:《后汉书·列女传·姜诗妻》记载:东汉人姜诗与妻子侍奉母亲,非常孝顺。母亲爱喝江水,江水离家六七里,他妻子就每天去打江水。后来屋旁涌出泉水,味如江水,每天还跳出一双鲤鱼。
杀鸡:《后汉书·郭泰传附茅容》记载:东汉陈留人茅容,四十多岁还没有上学。有一天学者郭泰在他家留宿,茅容杀鸡做菜。郭泰以为是招待他的,其实是茅容用来孝敬母亲的,他自己则和郭泰一起吃蔬菜。郭泰认为茅容是个贤能的人,就劝他入学,后来茅容学业有成。


[59]灵运四句:南朝宋谢灵运,为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博览群书,工书画。后因不得意,便寄情山水,肆意遨游,各处题咏。见《宋书·谢灵运传》。宋苏轼《答马忠王》:“灵运子孙多是凤,荀家兄弟孰非龙。”赞美谢灵运的子孙俱有才名。阿私,即偏私。僧虔,王僧虔,在南朝齐为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其诫子书:“王家门中优者则龙、凤,劣者犹虎、豹,失荫之后,岂龙虎之议。况吾不能为汝荫政,应各自努力耳!”见《南齐书·王僧虔传》。


[60]马援二句:东汉名将马援,即伏波将军。唐马璘,扶风人,少孤,流荡无业。尝读《马援传》至“丈夫当死边野,以马革裹尸归”,慨然曰:“使吾祖勋业坠地乎? ”后以战功官至检校尚书左仆射,封扶风郡王。见《旧唐书·马璘传》。


[61]祁奚二句:《左传·襄公三年》:“祁奚,春秋时晋国大夫,晋成公时为中军尉。襄公三年,祁奚告老, 晋侯问谁继承,祁奚先举其仇人解狐,将立解狐而解狐死。晋侯又问,祁奚又举其子祁午,立午为中军尉。时有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之称。“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奚向国家推举贤能之人,先推举自己的仇人接替自己的职位,但是仇人不久就病死了。他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继承自己的官位。这就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肖,贤。


[62]触詟二句:《战国策·赵策》:“战国赵左师触著见赵太后,为其少子请官职。《战国策·赵策》:“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昧死以闻。'……太后曰:'大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触詟见赵太后,假装为自己的小儿子求官职,让他到王宫里做卫士,以此来劝谏太后同意将她的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为人质。


[63]萧倣二句:唐僖宗时宰相萧倣,其曾孙萧愿入后周官至吏部尚书。先是萧倣入相,接应宾客时,萧愿于阶下为儿童之戏,效传呼之声。倣谓客曰:“余岂敢以得位而喜,所幸奕世寿考,吾今又有曾孙在目前矣。”见《旧五代史・萧愿传》。 “萧倣”,原本为“萧儆”,误,据《唐书》改。


[64]王霸二句:东汉王霸少立高节,与令狐子伯为友。后子伯为楚相,使其子奉书于霸。其时王霸之子方耕作于田,投耒而归见令狐之子,沮丧不能仰视。霸见之有愧容。客去后,霸久卧不起。王霸妻曰:“君少修清节,不顾荣禄,今子伯之贵, 孰与君之高?奈何忘宿志而惭儿女子乎?”见《后汉书·列女·王霸妻》。


[65]张凭二句:《世说新语·排调》:“晋张苍梧是张凭之祖,尝语凭父曰:“我不如汝。”凭父未解其意。 苍梧曰:“汝有佳儿。”张凭时年数岁,敛手曰:“阿翁讵宜以子戏父。”晋代张凭的祖父张苍梧曾对张凭的父亲说:“我不如你。”张父不解。苍梧说:“因为你有一个好儿子。”张凭听后就说:“爷爷不要用我来开父亲的玩笑。”


[66]李峤贻讥:《松窗杂录》:指唐李瓖与苏瓖均为武则天时大臣。两人之子俱于儿时入见皇帝,上命诵书。苏子口:“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峤子曰:“斮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上曰:“苏瓖有子,李瓖无儿。”唐李峤与苏瓖均为武则天时大臣。两人的儿子在年幼时拜见过武则天,武则天让他们背诵《尚书》中的句子。苏瓖的儿子说:“木材弹上墨线就能锯得笔直,君主听从规谏就能变得圣明。”李峤的儿子说:“砍断早上涉水过河者的小腿,挖出贤人的心。”武则天感慨道:“苏瓖有个好儿子,李峤没有好儿子。”


[67]甘罗堪羡:指秦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欲派张唐往燕,说燕攻赵。张唐不肯行,吕不韦遂荐甘罗。《史记·甘茂传》:“文信侯乃人言于始皇曰:’营廿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


[68]公才公望二句:喻儿孙得祖风。《梁书·王陳传》:梁王暕,字思晦,临沂人。其父俭,为齐太尉。 暕数岁而风神耸拔,有成人之度。其父作宰相,宾客盈门。客人见暕相貌曰:“公才公望,复在此矣。”南朝梁王暕小时候神态俊逸。其祖父宰相王俭的朋友见到他之后就夸道:“公才公望都在这孩子身上再现了。公才公望,才能和名望都比得上三公,比喻儿孙得祖风。云仍,远孙。《尔雅·释亲》:“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69]率祖率亲二句:恩义有亲有重。《礼记·大传》:“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日轻;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名曰重。一轻一重,其义然也。”率,循。 意思是:用恩则父母重,祖轻;用义则祖重,父母轻。委蜕,虫类蛹化所蜕的外皮。 《庄子·知北游》:“子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言自然遗留,与己无涉。父死入庙称祢。


[70]杜氏之宝田:《合璧事类》记载:“杜氏之宝田,宋四川杜孟,游太学,时值蔡京专权,孟遂思归曰:“忠孝吾家之宝,经史吾家之田。”时人称为宝田杜氏。”宋人杜孟去京城游学,当时蔡京专权,皇帝昏庸,他就说:“忠孝是我家的宝,经史是我家的田。”于是回家隐居了。人们称他为宝田杜氏。


[71]薛家之磐石:唐薛元超,高宗时为给事中,后为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省中有磐石,其祖薛道衡为侍郎时,常据在此磐石匕草制。元超每见其磐 石,思念其祖,皆泫然流泪。见《新唐书·薛收传》。


[72]词辨句:《琅坯代醉编二十》记载:唐员半千之孙员俶。唐玄宗开元时,员俶九岁入禁中,词辨流畅, 谈者皆屈服其才。帝奇异曰:“半千孙固然。”唐人员(yún)半千能言善辩,他的孙子员俶九岁时谈吐就很犀利,在座的人都被他折服了。玄宗感慨道:“员半千的孙子就应该是这样啊。”


[73]强项句:强项,秉性刚直,不肯低头。《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东汉时,名臣杨震的孙子杨奇担任灵帝的侍中。灵帝问他:“我和桓帝相比怎么样?”杨奇回答:“陛下和桓帝相比,就如同用舜帝的德行与尧帝相比。”灵帝不高兴地说:“你真是硬脖子,真是杨震的子孙。”后用来形容秉性刚直,不肯低头。风烈,风范。



参考资料:
1.檀作文 万希,幼学琼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2023-04-01
2.程允升 原撰 叶光大译注 幼学故事琼林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12
      “祖孙父子”,“祖孙”指祖父和孙子,“父子”指父亲和儿子。祖孙父子(及其配偶),组成中国传统核心家庭,是传统中国最核心的人伦关系。本篇24联,讲的是祖孙父子称谓及相关成语典故。


  目录  
目录

程登吉

程登吉,字允升,明末西昌(今江西新建)人,为《幼学琼林》的编撰者,其《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

四库全书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