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启蒙 > 典故篇 > 幼学琼林 > 卷二:《兄弟》 >
弟子规

兄弟 程登吉 著

  • 原文版
  • 注音版
  • 译文版
  • 评析
  • 朗诵版
  • 字帖版
  • 卷二·兄弟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须贻同气之光,无伤手足之雅。
    玉昆金友,羡兄弟之俱贤;伯埙仲篪,谓声气之相应。
    兄弟既翕,谓之花萼相辉;兄弟联芳,谓之棠棣竞秀。
    患难相顾,似鹡鸰之在原;手足分离,如雁行之折翼。
    元方季方俱盛德,祖太丘称为难弟难兄;宋郊宋祁俱中元,当时人号为大宋小宋。
    荀氏兄弟,得八龙之佳誉;河东伯仲,有三凤之美名。
    东征破斧,周公大义灭亲;遇贼争死,赵孝以身代弟。
    煮豆燃萁,谓其相害;斗粟尺布,讥其不容。
    兄弟阋墙,谓兄弟之斗狠;天生羽翼,谓兄弟之相亲。
    姜家大被以同眠,宋君灼艾而分痛。
    田氏分财,忽瘁庭前之荆树;夷齐让国,共采首阳之蕨薇。
    虽曰安宁之日,不如友生;其实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增)诗歌绰绰,圣训怡怡。
    羯末封胡,俱称彦秀;醍酥酪乳,并属珍奇。
    陆机、陆云,名共喧于洛邑;季心季布,气并盖于关中。
    刘孝标之绶方青,马季常之眉本白。
    文采则眉山轼辙,才名则秦氏暐通。
    欲成弟名,虽择肥美而何咎;中分财产,宁取荒顿以为安。
    一家之桐木称荣,千里之龙驹谁匹。
    上留田不及廉让江,闭户挝亦当唾面受。
    推田相让,知延寿之化行;洒泪息争,感苏琼之言厚。
    三孔既推鼎立,五张亦号明经。
    爱敬宜法温公,恭让当师延寿。



展开剩余的(50%)
部分展示

图片版

评论列表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 0

暂无评论
注音版
文档下载
纠错评论
兄弟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1],世间最难得者兄弟[2]
天下没有不正确的父母,世上最难得的是兄弟之情。


须贻同气之光[3],无伤手足之雅[4]
兄弟之间,要相互支持,不能相互伤害美好的情谊。


玉昆金友,羡兄弟之俱贤[5];伯埙仲篪[6],谓声气之相应[7]
“玉昆金友”,赞誉兄弟之间和睦谦让、德才兼备;“伯埙仲篪”,形容兄弟之间意气相合、亲密知心。


兄弟既翕[8],谓之花萼相辉[9];兄弟联芳,谓之棠棣竞秀[10]
形容兄弟和睦融洽,称“花萼相辉”;比喻兄弟都很出色,说“棠棣竞秀”。


患难相顾,似鹡鸰之在原[11];手足分离[12],如雁行之折翼[13]
兄弟在患难中彼此关怀照应,好比原本生活在水中的鹡鸰鸟儿突然来到陆地,更加思念牵挂它的同类;兄弟分离,简直就像飞行的雁群中有一只折断了翅膀,跟不上队伍,从此落单。


元方季方俱盛德,祖太丘称为难弟难兄[14];宋郊宋祁俱中元,当时人号为大宋小宋[15]
陈元方、陈季方兄弟品德都很高尚,在太丘担任过地方长官的父亲陈寔称他们是“难弟难兄”;宋郊、宋祁兄弟同科考中进士,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大宋小宋”。


荀氏兄弟,得八龙之佳誉[16];河东伯仲,有三凤之美名[17]
荀家八兄弟个个品学兼优,获得“八龙”的盛誉;河东人薛攸和族兄薛德音、侄子薛元敬都德才兼备,享有“三凤”的美名。


东征破斧,周公大义灭亲[18];遇贼争死,赵孝以身代弟[19]
《诗经》“东征破斧”,写的是周公为了维护公理正义,在东征战争中铁面无私地杀掉了造反作乱的兄弟的故事;“遇贼争死”,说的是东汉赵孝在匪徒面前,争着代替弟弟送死,匪徒反而放了他们的故事。


煮豆燃萁,谓其相害[20];斗粟尺布,讥其不容[21]
“煮豆燃萁”,比喻兄弟自相残害;“斗粟尺布”,嘲讽兄弟不能相容。


兄弟阋墙[22],谓兄弟之斗狠[23];天生羽翼,谓兄弟之相亲[24]
“兄弟阋墙”,是说兄弟吵架斗气;“天生羽翼”,比喻兄弟和睦互助。


姜家大被以同眠[25],宋君灼艾而分痛[26]
姜家兄弟同盖一条大被子睡觉,感情十分深厚;宋太祖拿艾条灼烧自己,分担兄弟的痛楚。


田氏分财,忽瘁庭前之荆树[27];夷齐让国,共采首阳之蕨薇[28]
田家三兄弟打算分割家产,院中的紫荆树突然枯萎了;伯夷、叔齐兄弟谦让国君的位置,一起到首阳山过起采摘野菜的隐居生活。


虽曰安宁之日,不如友生[29];其实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虽说平常无事的时候,兄弟好像不如朋友亲密;其实在现实关系中,朋友不如兄弟可靠。



(增)诗歌绰绰[30],圣训怡怡[31]
诗人歌颂宽裕;圣人训示和顺。


羯末封胡,俱称彦秀[32];醍酥酪乳,并属珍奇[33]
羯末封胡,是称赞谢家兄弟的俊秀;醍酥酪乳,是赞美穆家兄弟有珍奇之才。


陆机、陆云,名共喧于洛邑[34];季心季布,气并盖于关中[35]
陆机、陆云,才名传遍洛阳;季心、季布,侠气传遍关中。


刘孝标之绶方青[36],马季常之眉本白[37]
刘孝标的绶带是青色的,马季常的眉毛是白色的。


文采则眉山轼辙[38],才名则秦氏暐通[39]
讲文采,要算眉山苏轼苏辙;论才名,要算秦景通和秦暐通。


欲成弟名,虽择肥美而何咎[40];中分财产,宁取荒顿以为安[41]
许武要兄弟成名,就不顾别人讥刺,自选肥田广宅;薛包与兄弟分产,宁愿拿不好的以图内心的安宁。


一家之桐木称荣[42],千里之龙驹谁匹[43]
一家桐木,韩氏府第的荣称;千里龙驹,卢家兄弟谁能比。


上留田不及廉让江[44],闭户挝[45]亦当唾面受[46]
兄弟不和的上留田,不如兄弟推让的廉让江,自愧自责的闭户挝,怎比受辱不怒的唾面受。


推田相让,知延寿之化行[47];洒泪息争,感苏琼之言厚。
兄弟不再争田地,是受韩延寿的德行感化;流着眼泪停止争夺田产,是因为苏琼教导的话很感人。


三孔既推鼎立[48],五张亦号明经[49]
孔文仲三兄弟,分足鼎立;张知謇五兄弟,都称明经。


爱敬宜法温公[50],恭让当师延寿[51]
对兄敬爱,要效法司马光;对弟恭让,应学习杨延寿。





注释
[1]天下无不是底父母:宋代罗仲素论舜尽事亲之道说:“只为天下无不是底父母。”意思是,不管父母怎样,做儿女的都要尽孝道。不是:不对,不正确。底:的。


[2]世间最难得者兄弟:北朝齐苏琼为清河太守。有百姓乙普明兄弟争田,积年不断,各相援引,乃至百人。琼召普明兄弟对众人谕之曰:‘天下难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地失兄弟心如何?’因而下泪,从人莫不洒泣。普明弟兄叩头乞外更思,分异十年,遂还同住。见《北齐书·循吏传·苏琼》。


[3]贻:赠送,给予。同气之光:同胞的荣耀。同气,受同样的血气所生,即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多指同胞兄弟。《宋书·傅隆传》:“父子至亲,分形同气。”《梁书·武陵王纪传》:“友于兄弟,分形共气。”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光,光耀。


[4]手足之雅:兄弟的美好情谊。手足,比喻兄弟。西汉·焦赣《易林·益之蒙》:“饮酒醉酣,跳起争斗,手足纷拏,伯伤仲僵。”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雅,美好,这里指美好的情谊。


[5]玉昆金友:对兄弟的美称。昆、友,均指兄弟。《南史·王铨传》:“铨虽学业不及弟锡,而孝行齐焉,时人以为铨、锡二王,可谓‘玉昆金友’。”北朝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录·辛攀》:“辛攀,字怀远,陇西狄道人也。兄鉴旷,弟宝迅,皆以才识著名。秦、雍为之谚曰:‘三龙一门,金友玉昆。’”


[6]伯埙仲篪:哥哥吹埙,弟弟吹篪,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用来比喻兄弟和睦。
伯、仲,均为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毛传:“土曰‘埙’,竹曰‘篪’。”郑笺:“伯仲喻兄弟也。我与女恩如兄弟,其相应和如埙篪。”


[7]声气之相应:相同的声音互相应和,相同的气味互相融合,指心心相印,息息相关。


[8]兄弟既翕(xī):语出《诗经·小雅·棠棣》:“兄弟既翕,和乐且湛。”毛传:“翕,合也。”翕(xī):聚、合,和睦融洽。


[9]花萼相辉:花朵与花萼相互辉映。比喻兄弟友爱,手足情深。萼,花蒂。花萼楼:唐玄宗与兄弟极友爱,即位后在兴庆宫之西南建楼,其西楼题为“花萼相辉之楼”,兄弟五人在楼上喝酒听歌。后人便用“花萼”代称兄弟。《旧唐书·睿宗诸子传》:“初,玄宗兄弟圣历初出阁,列第于东都积善坊,五人分院同居,号‘五王宅’。大足元年,从幸西京,赐宅于兴庆坊,亦号‘五王宅’。及先天之后,兴庆是龙潜旧邸,因以为宫。宪于胜业东南角赐宅,申王捴、岐王范于安兴坊东南赐宅,薛王业于胜业西北角赐宅,邸第相望,环于宫侧。玄宗于兴庆宫西南置楼,西面题曰花萼相辉之楼,南面题曰勤政务本之楼。玄宗时登楼,闻诸王音乐之声,咸召登楼同榻宴谑,或便幸其第,赐金分帛,厚其欢赏。诸王每日于侧门朝见,归宅之后,即奏乐。纵饮,击球斗鸡,或近郊从禽,或别墅追赏,不绝于岁月矣。游践之所,中使相望,以为天子友悌,近古无比,故人无间然。”《新唐书》亦载。


[10]联芳:像鲜花一般相依绽放。比喻兄弟相继科举考中。棠棣(dì)竞秀:棠棣之花竞相开放。比喻兄弟都很贤良。棠棣,一种木本植物,即郁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是一首申述兄弟应该互相友爱的诗。常棣,也作“棠棣”。后常用以指兄弟。竞秀,竞相开放。


[11]鹡鸰(jílínɡ)之在原:喻兄弟友爱,急难相顾。相顾,互相照顾,互相照应。《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鹡鸰,又作“脊令”,是一种水鸟。最常见的一种,身体小,头顶黑色,前额纯白色,嘴细长,尾和翅膀都很长,黑色,有白斑,腹部白色。吃昆虫和小鱼等,属受保护鸟类。据传当它在陆地原野上时,会非常不安,并飞行鸣叫寻找同类。古人便用“鹡鸰”来比喻兄弟。


[12]手足分离:喻指兄弟分开。


[13]雁行之折翼:飞行的大雁失去翅膀。喻手足分离。雁行,指兄弟。翼,翅膀。《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朋友不相逾。”宋元·陈澔集说:“父之齿,兄之齿,谓其人年与父等,或与兄等也。随行,随其后也;雁行,并行而稍后也。”


[14]元方季方:东汉人陈纪和陈谌。陈纪,字元方;陈谌,字季方,陈纪的弟弟。盛德:品德高尚。太
丘:陈纪和陈谌的父亲陈寔,曾经在河南太丘做过官,后人称他“陈太丘”。难弟难兄:兄弟二人才德相当,难分高下。《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其祖太丘,太丘曰: '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今已转为贬义,指差不多的货色。
元方,陈纪,字元方,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陈寔子。与弟陈谌俱以至德称。及遭党锢,发愤著书,号曰《陈子》。党禁解,四府并辟,无所屈就。董卓入洛阳,不得已到京师,累迁尚书令。汉献帝建安初,拜大鸿胪卒。
季方,陈谌,字季方,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陈寔子。与兄陈纪俱以至德称。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祖太丘,指陈元方、陈季方兄弟的父亲陈寔。祖,即祖父,是相对于元方、季方二人之子而言。太丘,是汉代的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陈寔曾担任太丘的地方官,后人称为“陈太丘”。
陈寔(104—187),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少为县吏,有志好学,县令邓邵使受业太学。除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党锢祸起,人多逃避求免,陈寔自请囚禁。遇赦得出。居乡闾,累征不就。卒于家,海内往吊者三万余人。谥文范先生。与子纪、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15]宋郊、宋祁俱中元,当时人号为大宋小宋:《宋史·宋祁传》:“祁字子京,与兄庠同时举进士,礼部奏祁第一,庠第三。章献太后不欲以弟先兄,乃擢庠第一,而置祁第十。人呼曰‘二宋’,以大小别之。”后因称兄弟齐名者为“大小宋”。译文:北宋时宋氏两兄弟。宋郊,字公序,后来改成痒;宋祁,字于京,是宋郊的弟弟。中元:考中状元。大宋小宋:宋仁宗时候,宋郊宋祁在科举考试中,都考中了,一时传为佳话,礼部奏宋祁第一,而后又擢宋郊第一,所以说他们兄弟都考中了状元。
宋郊,宋庠(996—1066),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宋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历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为仁宗亲信。庆历三年(1043)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封莒国公。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宋英宗即位,改封郑国公,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1066)卒,年七十一。谥元宪。宋庠与其弟宋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为《元宪集》四十卷。另著有《国语补音》。事见宋·王圭《华阳集》卷四十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百八十四有传。
宋祁(998—1061),字子京,宋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迁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宋庠弟。兄弟齐名,时称“二宋”。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进士。累迁太常博士,同知礼仪院,按试新乐,预修《广业记》。历知制诰、翰林学士。任史馆修撰,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出知许、亳、成德、定、益等州军,除三司使。《新唐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有《宋景文集》《益部方物略记》《笔记》等。其《玉楼春》词“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广为世人传诵,有“红杏尚书”之号。中元,科举时期称解试(后称“乡试”)、省试(后称“会试”)、殿试(后称“廷试”)第一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宋·赵昇《朝野类要·举业》:“解试、省试并为魁者,谓之‘双元’;若又为殿魁者,谓之‘三元’。”宋郊(宋庠)、宋祁兄弟为同科进士,礼部本取宋祁第一、宋郊(宋庠)第三;章献太后改为宋郊(宋庠)第一、宋祁第十。兄弟俩皆取中,故称“俱中元”。后世亦以“中元”指考试高中。


[16]八龙:东汉荀淑,字季和。桓帝时,补郎陵侯相。蒞事明理,称为神君。有 子八人:俭、绵、靖、秦、汪、爽、肃、敷,并有才名,时人称为荀氏八龙。见《后汉书·荀淑传》。


[17]河东:战国、秦、汉时称今山西西南部为河东,唐朝以后泛指今山西全境。伯仲:指兄弟。三凤:唐朝薛收是唐太宗的重要谋士,他和族兄薛德音、侄子薛元敬都有文名,当时被人们称为“河东三凤”。薛收为长雏,薛德音为鸳鹫,薛元敬最少为鹤鹳。 见《新唐书·薛收传》。”河东三凤”中的薛收、薛德音二人为宗族兄弟,薛元敬的父亲薛迈与薛收是兄弟。


[18]东征破斧,周公大义灭亲:东征,指周公发兵东征,平定管、蔡、商、奄四国叛乱一事。破斧,指兵器(战斧)在激烈的战斗中受损。《诗经·豳风·我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这首诗赞美周公东征平定反叛的业绩。周公摄政时,他的弟弟管叔、蔡叔联合纣王之子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周公率兵东征,平定了叛乱,杀了武庚和管叔,把蔡叔流放到偏远的地方去。
大义灭亲: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


[19]遇贼争死,遇到盗贼,争着去死。赵孝,字长平,东汉沛国蕲(今安徽宿州)人。以身代弟:王莽末年,天下大乱,人吃人。赵孝的弟弟赵礼被饿贼抓住,要杀了吃肉。赵孝听到消息,便把自己绑着来见饿贼,说道:“礼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饱。”求饿贼放了弟弟吃自己。匪徒被他感动,将他兄弟二人释放。后来常用“兄肥弟瘦”表示兄弟情义深厚。


[20]煮豆燃萁:煮豆时用茎为燃料,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燃:烧。萁:豆茎,是大豆脱粒后剩下的茎,晒干后可以当柴烧。《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相传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命令弟弟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作不成就将其处死。曹植才思敏捷,应声吟出《七步诗》。曹丕听后,深感羞愧,最终没有加害曹植。后世遂以“煮豆燃萁”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21]斗粟尺布:讥讽兄弟不相容。西汉时期,汉文帝的弟弟淮南厉王刘长在谋反失败后,被流放到蜀郡,在路上绝食而死。当时流传一首民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意思是说,即使一尺布料,也还可以缝制成衣服,大家一起来穿;即使一斗谷粟,也还可以做好了供大家分食,可是天下如此之大,骨肉兄弟居然反目成仇不能相容。后以“斗粟尺布”讥兄弟不和,不能相容。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22]兄弟阋墙:兄弟不和。《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是说兄弟在家里争吵,遇到外来欺侮时就一致对外。阋墙,兄弟在家里吵架。后来比喻内部争斗。阋,争吵,争斗。


[23]谓兄弟之斗很:斗很,亦作“斗狠”。以狠争胜。指斗殴。《孟子·离娄下》:“好勇斗很,以危父母。”宋·孙奭疏:“好勇暴,好争斗,好顽很,以惊危父母。”


[24]天生羽翼:比喻兄弟之间的相亲相助。。《新唐书·睿宗诸子传》:“帝尝以书赐宪等曰:……朕每言服药而求羽翼,如兄弟天生之羽翼乎?‘”是说:唐玄宗和同胞兄弟非常友爱,说即便服食仙药能生出羽翼,又哪里比得上同胞兄弟这样天生的羽翼呢?后常用“天生羽翼”比喻兄弟之间的相亲相助。羽翼,指翅膀,禽鸟赖以飞翔。引申为辅佐、帮助。


[25]大被同眠:比喻兄弟友爱。《后汉书·姜肱传》:“姜肱字伯淮,彭城广戚人也。家世名族。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恋,不能别寝,以系嗣当立,乃递往就室。”是说:东汉人姜肱、姜仲海、姜季江三兄弟感情极好,睡觉同盖一条大被子,后因以“姜被”指兄弟友爱。


[26]宋君灼艾而分痛:宋君,指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建立者。灼艾而分痛:比喻兄弟友爱。《宋史·太祖纪》:“太宗尝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艾。太宗觉痛,帝亦取艾自炙。”是说: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宋太宗)有一次生病,宋太祖去探望他并亲自为他烧艾治病。赵匡义连声喊疼,宋太祖于是将热艾往自己身上灼烧,认为这样做可以感受并分担弟弟的痛苦。灼艾,中医疗法之一。燃烧艾绒熏灸人体一定的穴位。艾,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老叶可制成绒,供艾灸用。


[27]田氏分财,忽瘁庭前之荆树:《齐谐记》:“京兆人田真,兄弟三人,共分财各居。堂前有一株紫荆,华甚茂,共议破为三,待明截之。忽一夕,树即枯死。真见之,惊谓诸弟曰:‘本同株,当分析便憔悴,况人兄弟孔怀,而可离异,是人不如树木也。’兄弟相感更合。”是说:汉成帝时京兆人田真、田广、田庆三兄弟分家,连庭前的一棵紫荆树都要分成三片。紫荆树尚未砍伐,却一夜之间枯死。田氏兄弟见状大惊,认为同株的树听说要分开便枯死了,树且有情,何况于人?于是决定不分家,结果荆树重又长得枝繁叶茂。瘁,憔悴,枯槁。荆树,即紫荆,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圆心形,春开红紫色花。供观赏。树皮、木材、根均可入药。


[28]夷齐让国:伯夷、叔齐都推让国君之位。《史记·伯夷列传》载,伯夷、叔齐本商末孤竹君的儿子。父亲想立次子叔齐为国君,叔齐欲将君位让给伯夷,伯夷不肯。于是兄弟两放弃君位,投奔西伯姬昌。恰逢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坚持气节,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摘野菜充饥,后饿死。封建时代把他们当作守义典型。
首阳:山名,今山西省永济县南。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山名。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论语·季氏》:“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蕨薇(juéwēi):两种草本植物,嫩芽可以食用,这里泛指野菜。


[29]友生:朋友。《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30]绰绰:宽裕的样子。《诗经·小雅·角弓》记载:“此令兄弟,绰绰有裕。”


[31]怡怡:和顺的样子。《论语·子路》记载:“兄弟恬恬。”圣训,指《论语》。


[32]羯末封胡:称赞兄弟子侄之词。《世说新语·贤媛》记载:“晋王凝之妻谢道韫轻视其夫,尝曰:一门叔父有阿大(谢尚)﹑中郎(谢据);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一作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是说:东晋王凝之妻子谢道韫非常轻视自己的丈夫王凝之,曾说:“同一家的叔父里,有阿大(谢尚)、中郎(谢据)这样的人物;本家兄弟,就有封(谢韶)、胡(谢朗)、羯(谢玄)、末(谢川)这样的人物。没想到天地之间,竟有王郎这种人!”封谓谢韶,胡谓谢朗,羯谓谢玄,末谓谢川,皆四人小字也。"后用为称美兄弟子侄之辞。


[33]醍酥酪乳:乳中精品,均是美味,这里喻人品的精粹。《新唐书·穆宁传》: “穆宁有四子,兄弟皆和粹。世以珍味目之:“赞,少俗,然有格,为酪;质,美而多入,为酥;员为醍醐;赏为乳腐。'”是说:唐代穆宁的四个儿子都有好名声,当时的人用“滋味”来评论他们:穆赞像乳制的酪,穆质美好深厚如同酥,穆员如同醍醐这类的美酒,穆赏好比腐乳这类食品。穆宁四子,即赞、质、员、赏四人。


[34]陆机陆云:两兄弟之名。陆机,西晋吴郡人,字士衡,祖父逊,父抗,为吴郡,太守。吴灭,闭门读书十年。太康末年与弟云(字士龙)入洛阳,以文才名重一时。陆机诗文辞藻宏丽,讲求排偶,开六国文风之先。见《晋书·陆机传》。洛邑,今河南洛阳。


[35]季心季布:两弟兄名。季布,楚人,为项羽将,多次困窘刘邦,项羽败亡,刘 邦以千金悬赏捕布。后灌婴说服刘邦,召为郎中。布以任侠著名,重允诺,楚人有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之谚语。季心,乃季布之弟,任侠而待人恭谨,以勇闻名,气盖关中。见《汉书·季布传》。关中,今陕西渭河流域一带。


[36]刘孝标:南朝梁刘峻,字孝标,幼孤,好学安贫。梁武帝尝召见,刘对答不合意,不见用,乃著《辨命论》寄怀。死后,门人私谥曰玄靖先生。他在家园与兄弟作别时,曾有一首诗:“四鸟怨离群,三荆悦同处,如今腰艾绶,东南各殊举。”艾绶,配印用的青色丝带。绶, 丝带;艾,青色。《梁书》《南史》有传。


[37]马季常:东汉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兄弟五人并有才名。良眉毛中有:白毛,乡里有谚云:“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刘备为荆州牧,辟为从事,在蜀国,官至侍中。马稷,字幼常,即良之弟,随先主人蜀,为成都令、越僭太守,才器过人。 见《三国志·蜀志·马良传》。


[38]眉山轼辙:北宋文学家苏洵,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有二子。苏轼,字子瞻;苏辙,字子由。父子三人均以文才著名。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后人又称苏东坡。苏轼文章纵横奔放,诗飘逸不群,词开豪放一派,书画亦有名。父子三人《宋史》有传。


[39]秦氏暐通:唐秦景通,晋陵人,与弟暐通,俱有名,皆精汉书,号为大秦君、小秦君。当时治汉书非其授者,以为无法。景通官至太子洗马兼崇贤馆学士。《新唐书·敬播传》后附有秦氏兄弟二人事略。


[40]欲成弟名句:《后汉书·循吏·许荆传》记载:“东汉阳羡许武,太守第伦举武为孝廉,武以晏普二弟未显,欲使成名,乃分家产为三,自取肥田广宅,二弟所得悉劣。于是人以武为贪,二弟克让,后晏等得以选举,武乃会宗亲,流泪叙述分财之用心,并将财产全归二弟。”是说:东汉许武为了让弟弟们出名,就把家产分成三份,他自己拿好的,让两个弟弟拿不好的。这样,人们都认为他贪婪,而两个弟弟贤良忍让。后来两个弟弟因为名声好都推举做官了,许武把宗族的人聚在一起说明缘由,并把财产全给了两个弟弟。


[41]中分财产句:东汉汝南薛包,好学笃行,以孝闻名。与诸弟分产,分奴婢,包要老病者,曰:“与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分田庐,取荒顿者,曰:“吾少时所治, 意所恋也。”分器物取朽败者,曰:“吾服食久,身口所安也。‘弟以后数破产,包复分给。见北朝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宋朱子撰《小学·明伦》。


[42]桐木称荣:宋韩绛,字华,兄弟八人皆显贵。绛于宋哲宗时任镇江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康国公。其所居府第中有梧桐,时京师中人称为桐木韩家。 《宋史》有传。又见宋谢维新《合璧事类》。


[43]龙驹谁匹:《北史·卢昌衡传》:“昌衡,字子均,小字龙子,沉静有才识,风神淡雅,容止可法,博涉经史又工草、行书。从弟思道,小字释奴,宗中称英妙。昌与之俱被推重。故幽州语曰:'卢家千里,释奴龙子。’”卢思道小字释奴,卢昌衡小字龙子。以龙驹喻人才,史书多有, 如晋吴闵鸿见陆云:“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等等。


[44]上留田句:古地名。后亦为乐府曲名。晋崔豹《古今注·音乐》:“上留田,地名也。 其地人有父母死,不育其孤弟者,邻人为其弟作悲歌,以讽其兄,故曰《上留田》。” 言其不恤兄弟也。廉让,水名,出四川平武县南。参见《地舆》“武乡文里”注。又 《交州记》载,李祖仁兄弟十人,皆慈孝廉让,因此名其乡为廉让。


[45]闭户挝:《后汉书·缪彤传》记载:“东汉召陵缪彤,兄弟四人皆同财产,兄弟娶妻之后,要求分家,彤闭户自挝,曰:“缪彤,汝修身谨行,学圣人之法,将以整齐风俗,奈何不能正其家乎?”弟及诸妇闻之,皆叩头谢罪,自此和睦相处。”是说:东汉人缪彤的兄弟们娶妻之后要求分家,缪彤就关起门来打自己,认为自己做得不好。弟弟和弟媳听见了,都前来谢罪,自此之后全家和睦相处。


[46]唾面受:忍辱不与人较。《新唐书·娄师德传》:“(娄师德)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师德曰:'尔我荣宠过甚,人所忌也,何以自免?'弟曰:'人有唾面,洁之而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是说:唐代娄师德告诉弟弟如何做官,他说:“如果别人向你脸上吐口水,你擦干了就会让他更生气,要等待口水自己干掉。”唾,口涎。


[47]推田相让:《汉书·韩延寿传》记载:“汉韩延寿,字长公,燕人。为汉左冯翊,行县至高陵,民有昆弟相与讼田。延寿感伤曰:“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今民有胃肉争讼。”遂闭门思过。于是争讼者互相自责,愿以田相合,再不争讼。”是说:汉代韩延寿做官时看到一对兄弟争田,他非常自责,闭门思过。这对兄弟受到感动,再也不闹了。


[48]三孔:《宋书》记载:宋孔文仲,字经父;其弟武仲,字常父;平仲,字义甫。兄弟俱以才名播天下,时人称为三孔。宋黄鲁直有诗云:“二苏上连璧,三孔分鼎立。”是说:宋人孔文仲、孔武仲和孔平仲是兄弟,三人均以文才名冠江南,人称“三孔”。


[49]五张:《新唐书·张知謇传》记载:"唐张知謇,方城人。其弟知元、知晦、知泰、知默,兄弟五人皆以明经高第,晓吏治,清介有守。”是说:唐代的张知謇、张知元、张知晦、张知泰、张知默五兄弟均以通晓经义而入仕,当时人传为美谈。


[50]温公:《宋书·司马光传》记载:“宋司马光,字君实,后封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司马温公与其兄友爱甚笃。兄年八十,温公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是说:北宋大臣司马光(被封为温国公)与自己的哥哥司马旦感情很深。司马旦年近八十,司马光侍奉他就像侍奉父亲一样,爱护他就像爱护婴儿一样。


[51]延寿:北朝魏杨椿,字延寿;兄杨播,字延庆;弟杨津,字罗汉。三人友爱恭让,互相侍奉如父子。《北史·杨椿传》:“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盘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还。亦有过中不食,忍饥相待……又愿毕吾兄弟不异居异财。”


参考资料:
1.檀作文 万希,幼学琼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2023-04-01
2.程允升 原撰 叶光大译注 幼学故事琼林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12


      本篇讲的都是和兄弟相关的成语典故。传统中国重视兄弟关系,提倡兄弟之间要相亲相爱、互帮互助,不宜争强斗胜,彼此伤害。
  目录  
目录

程登吉

程登吉,字允升,明末西昌(今江西新建)人,为《幼学琼林》的编撰者,其《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

四库全书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