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启蒙 > 典故篇 > 幼学琼林 > 卷二:《叔侄》 >
弟子规

叔侄 程登吉 著

  • 原文版
  • 注音版
  • 译文版
  • 评析
  • 朗诵版
  • 字帖版
  • 卷二·叔侄
    曰诸父,曰亚父,皆叔父之辈;曰犹子,曰比儿,俱侄儿之称。
    阿大中郎,道韫雅称叔父;吾家龙文,杨素比美侄儿。
    乌衣诸郎君,江东称王谢之子弟;吾家千里驹,符坚羡苻朗为侄儿。
    竹林叔侄之称,兰玉子侄之誉。
    存侄弃儿,悲伯道之无后;视叔犹父,羡公绰之居官。
    卢迈无儿,以侄而主身之后;张范遇贼,以子而代侄之生。

    (增)谢密能成佳器,刘孺可号明珠。
    或献泛湖之图,或称招隐之寺。
    陆家精饭,有损素风;杨氏铜盘,独逾诸子。
    谢安石东山之费,阮仲容北道之贫。
    可为都督,王浑预评犹子之词;必破吾门,宗炳先料比儿之语。
    愚者宜归葱肆,贤者得反金刀。 



展开剩余的(50%)
部分展示

图片版

评论列表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 0

暂无评论
注音版
文档下载
纠错评论
卷二·叔侄
曰诸父[1],曰亚父[2],皆叔父之辈;曰犹子[3],曰比儿[4],俱侄儿之称。
“诸父”“亚父”,都是对伯父、叔父的称呼;“犹子”“比儿”,都用来称呼侄子。


阿大中郎,道韫雅称叔父[5];吾家龙文,杨素比美侄儿[6]
“阿大中郎”,是东晋才女谢道韫对叔父的敬称;“吾家龙文”,是北魏大臣杨昱对侄儿的美誉。


乌衣诸郎君,江东称王谢之子弟[7];吾家千里驹,符坚羡苻朗为侄儿[8]
“乌衣诸郎君”,是江东人对王导和谢安两家子弟的称呼;“吾家千里驹”,是前秦苻坚对侄子苻朗的由衷赞叹。


竹林叔侄之称[9],兰玉子侄之誉[10]
“竹林”,是叔侄的雅称;“兰玉”,是侄子的美称。


存侄弃儿,悲伯道之无后[11];视叔犹父,羡公绰之居官[12]
邓伯道救下侄儿失去儿子,他因此绝后的遭遇,令人同情悲叹;柳公绰对待叔叔如同父亲,他身居高位也不忘亲情的事迹,令人景仰称羡。


卢迈无儿,以侄而主身之后[13];张范遇贼,以子而代侄之生[14]
卢迈没有儿子,以侄子为后嗣,他说侄子和儿子没什么两样,一样可以做继承人;张范遇到匪徒,用儿子给侄子顶死,结果一同生还。


(增)谢密能成佳器[15],刘孺可号明珠[16]
谢密能成大器,刘孺可称为明珠。


或献泛湖之图[17],或称招隐之寺[18]
陈世修献上范蠡泛舟五湖图,李约称赞招隐寺风景好。


陆家精饭,有损素风[19];杨氏铜盘,独逾诸子[20]
陆家饭菜精致,有损朴素的家风;杨愔使用铜盘,待遇超过了其他子侄。



谢安石东山之费[21],阮仲容北道之贫[22]
谢安在东山花费很大,阮咸住北道安于清贫。


可为都督,王浑预评犹子之词[23];必破吾门,宗炳先料比儿之语[24]
可以做都督,这是王浑预测侄儿未来的话;肯定要破坏我家一门,这是宗炳预料侄儿前途的话。


愚者宜归葱肆[25],贤者得反金刀[26]。 
不聪明的侄儿应该在葱店卖葱,有能力的侄儿能返还金刀。



注释
[1]诸父:同一宗族中伯叔辈的通称,指伯父和叔父。《诗经·小雅·伐木》:“既有肥羜,以速诸父。”《传》:“天子谓同姓诸侯,诸侯谓同姓大夫皆曰父。”《汉书·王莽传上》:“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


[2]亚父,敬称,表示仅次于父。此指叔叔。《史记·项羽本纪》:“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南朝宋·裴骃集解引三国魏·如淳曰:“亚,次也。尊敬之次父,犹管仲为仲父。”


[3]犹子:如同儿子,指侄子。《礼记·檀弓上》:“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本指丧服而言,谓为己之子期,兄弟之子亦为期。后因称兄弟之子为“犹子”。


[4]比儿:与儿子一样,指侄儿。清·李渔《蜃中楼·姻阻》:“常言道比儿犹子类椿萱。”《千字文》:“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5]阿大中郎,道韫(yùn)雅称叔父:东晋才女谢道韫曾用“阿大”“中郎”来指称叔父谢尚、谢万。道韫,即谢道韫(349—409),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乃谢安之兄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羲之次子王凝之妻。曾在家赏雪,谢安问如何形容雪花,其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受到谢安称赏。后世因而称女子的诗才为“咏絮才”。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孙恩起兵攻会稽,杀会稽内史王凝之,谢道韫曾手刃乱兵数人。谢道韫善属文,所著诗赋诔颂并传于世。雅称,美称。


[6]吾家龙文,杨昱(yù)比美侄儿:龙文,龙马,超众的骏马。此处喻神童。《汉书·西域传赞》:“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唐·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四骏马名也。”后常以比喻才华出众的子弟。《北齐书·杨愔传》记载,杨愔自幼聪慧,六岁已学习史书。他堂叔杨昱(yù)赞叹道:“这孩子驹齿未换,已是我们家的龙文,再有十年,就要到万里之外寻他了。”
杨昱(478—531),字元晷,北魏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历官广平王左常侍、太学博士、中书舍人、征虏将军、中书侍郎、给事黄门侍郎、七兵尚书、度支尚书、徐州刺史、东道行台。普泰元年(531),为陇西王尔朱天光所害,时年五十四。太昌初年,追赠骠骑大将军、司空公、定州刺史。生平见《魏故骠骑大将军司空公定州刺史杨公墓志铭》及《魏书》《北史》本传。本句“杨昱”,李光明庄本误作“杨素”,据《北齐书》及他本改。


[7]乌衣诸郎君:东晋门阀大族王导、谢安诸贵族皆居于乌衣巷,其子弟世称“乌衣郎”。乌衣,指东晋金陵(今南京市东南、秦淮河南)乌衣巷,王导、谢安等世家大族居住在此。郎君,对官吏、富家子弟的通称。
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与谢安。王导(276—339),字茂弘,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辅佐琅邪王司马睿南渡建立东晋,历仕元帝、明帝、成帝三朝,晋元帝时位至侍中、司空、领中书监,晋明帝时进位太保,乃东晋初期名臣之首。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少有重名,累辟不就。隐居会稽山阴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支遁等放情丘壑。年四十余始出仕,为桓温司马。晋孝武帝时,进中书监,录尚书事。太元八年(383),谢安任征讨大都督,其弟谢石与侄谢玄在淝水大败前秦百万大军。谢安因功封建昌县公,都督扬、江、荆等十五州军事。时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谢安受排挤,出镇广陵。太元十年(385)卒,年六十六,追赠太傅、庐陵郡公,谥“文靖”。《晋书》有传。


[8]“吾家千里驹”两句:千里驹,日行千里的良马。此处指英俊有为的青年。《晋书·苻坚载记》:“苻朗,字元达,坚之从兄子也,性宏大,神气爽迈,幼怀远志,不屑时荣。坚尝目之,曰:“吾家千里驹也。”
苻朗(?—389),字元达,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天水)人。是前秦王苻坚的侄子,曾被苻坚誉为“吾家千里驹”。前秦时,官拜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封乐安男。前秦瓦解后,降晋,官封员外散骑侍郎。恃才傲物,为王国宝谮杀。苻朗好读书谈玄,著有《苻子》,乃道家著作。


[9]竹林:本喻亲密的朋友,后世又以喻叔侄关系。晋代阮籍、阮咸叔侄同为竹林七贤,后称叔侄为“贤竹林”。魏晋之际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并称“竹林七贤”。《世说新语·任诞》:“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10]兰玉,子侄之誉:语本《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东晋太傅谢安问众子侄,人们为什么希望自己的晚辈成才。侄子谢玄(赠车骑将军)回答说:“这就好比芝兰玉树,总想使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庭院中。”后遂用“芝兰玉树”或“兰玉”来喻指有出息的子弟。


[11]“存侄”两句:《晋书·邓攸传》:“邓攸,字伯道。为河东太守,石勒起兵,伯道与妻带子及弟之 子逃,途中遇贼,子与侄不能两全,语妻曰:“吾弟早亡,惟有一息,理不可绝,止应我儿耳,幸而得存,我后当有子。"妻泣而从之。乃系子于树而去。后妻不复怀孕, 卒无子嗣。时人哀之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是说:“邓攸,字伯道,东晋时官至尚书右仆射。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他用担子挑着儿子和侄儿出逃。邓攸与妻子商议说:“儿子与侄儿不能两全,我弟弟早死只留下这根独苗,不应让他绝后。宁可舍弃咱们的儿子,以后还有生育机会。”夫妻俩哭着丢弃了儿子救下侄儿。后来妻子再也没有生育,终于绝后。时人感叹:“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
伯道,即邓攸(?—326),字伯道,西晋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西晋时,曾任吴王文学、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世子文学、吏部郎、河东太守等职。永嘉之乱,没于石勒。后逃归。东晋时,历任太子中庶子、吴郡太守、侍中、吏部尚书、护军将军、会稽太守、太常、尚书左仆射等职。咸和元年(326)卒,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年。邓攸任吴郡太守时,曾未奉朝命而开仓赈济,卸职时,百姓请命留任而未果,吴人为之歌:“[插图]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邓侯挽不留,谢令推不去。”入《晋书·良吏传》。


[12]视叔犹父:指侍奉叔父如同父亲一样。《新唐书·柳公绰传》:“唐柳公绰在唐文宗时,官河东节度使,后至兵部尚书,其弟柳公权,官中书舍人,封河东郡公;绰子仲郢,官刑部尚书, 封河东县男。公绰居官时,事其叔如父,及公卒,其子仲郢事公权亦如父,出遇公权,端笏而立。”是说:“唐朝名臣柳仲郢,对待叔父(柳公权)像对待父亲(柳公绰)一样恭敬,即使官至京兆尹,出门在大路上遇到叔父,也必定下马端立。”历史上事叔如父者甚多,非止一二人。
公绰(765—832),字宽,小字起之,唐京兆府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与弟柳公权、子柳仲郢俱为名臣。唐德宗贞元元年(785),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历任渭南县尉、开州刺史、侍御史等职。唐宪宗时,出任鄂岳观察使,参与讨平淮西吴元济之乱。元和十一年(816),除给事中,旋拜京兆尹。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复为京兆尹,改尚书左丞,后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又拜检校左仆射。唐文宗太和四年(830),任河东节度使,镇抚沙陀。后因年迈入朝为兵部尚书。太和六年(832),柳公绰去世,时年六十八。赠太子太保,谥元。


[13]卢迈无儿,以侄而主身之后:《新唐书·卢迈传》:“(卢)迈每有功、缌丧,必容称其服,而情有加焉。叔下邽令休沐过家,迈终日与群子姓均指使,无位貌之异。再娶无子,或劝畜姬媵,对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可以主后。’”唐人卢迈再娶无子,以堂弟之子纪为嗣,他曾说:“兄弟的儿子就像是自己的儿子一样,可以接管料理身后之事。”
卢迈(739—798),字子玄,唐朝官员。举明经入第,补太子正字。历官河南主簿、集贤校理、右补阙、吏部员外郎、滁州刺史、谏议大夫、尚书右丞等职,唐德宗时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中书侍郎。罢为太子宾客。贞元十四年(798)卒,时年六十,赠太子太傅,赙以布帛。


[14]张范遇贼,以子而代侄之生:语本《三国志·魏书·张范传》:“范子陵及承子戬为山东贼所得,范直诣贼请二子,贼以陵还范。范谢曰:‘诸君相还儿厚矣。夫人情虽爱其子,然吾怜戬之小,请以陵易之。’贼义其言,悉以还范。”三国时魏国人张范的儿子和侄儿同时被匪徒掳获,他请求用自己的儿子代替侄儿去死,强盗受到感动,将他的儿子和侄子都放了。张范(?—212),字公仪,东汉河内修武(今河南获嘉)人。其祖父张歆为汉司徒,其父张延为汉太尉,然其人不慕荣利,太傅袁隗欲以女妻之,辞而不受。曹操举以为议郎,参丞相军事。每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居守。建安十七年(212)卒。


[15]谢密:《宋书·谢弘微传》:南朝宋谢密,字弘微,官至尚书吏部郎中庶子。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密父)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品,有子如此足矣。’”


[16]刘孺:《梁书·刘孺传》记载,“南朝梁刘孺,字孝稚,官至吏部尚书。孺幼聪敏,七岁能属文。“叔父 刘慎,常置坐侧,谓宾客曰:此儿,吾家之明珠也。”


[17]献泛湖之图:《倦游录》记载:“陈恭公判亳州。生日,亲友多献老人星图,侄世修独献范蠡泛舟五湖之图,公感其意,即日纳节。”纳节,即辞官。


[18]或称招隐之寺:《因话录》记载:“唐李约与叔锜坐,盛赞招隐寺之标致。锜曰:“何殊州中。” 对曰:“约所赏者,疏野耳。若远山将翠幕遮,古松用彩幅裹,膻腥涴鹿跑泉,音乐乱山鸟声,此则不如叔父大厅也。”锜大笑。”是说:唐代李约在叔父李锜面前称赞招隐寺风景好,李锜问他和中州(河南)有什么不同。李约说:“我欣赏的是野外的风景,如果换个样子,还不如叔父的大厅富丽堂皇。”李锜听后很高兴。”


[19]陆家精饭两句:晋陆纳,字祖言,少有清操,崇尚节俭,生活朴素,官至吏部尚书加奉车都尉卫。《晋书·陆晔附陆纳传》谢安尝欲诣纳而纳殊无供办,其兄子傲不敢问之,乃密为之具,安既至,纳所设唯茶果而已。俶遂陈盛馔、珍馐毕具。客罢,纳大怒曰:’汝不能光益父叔,乃复秽我素业耶!’于是杖之四十。”是说:谢安有一次到陆纳家做客,陆纳的侄儿陆俶敬慕谢安而偷偷准备了一桌美食。陆纳只是以茶果款待,而陆俶端上香喷喷的大米饭。客人离去后,陆纳怒打了陆俶四十板子说:“你不但不能为叔父增光,反而败坏了我们陆家的朴素门风。”


[20]杨氏铜盘两句:北朝魏杨愔,字遵彦。幼时与诸昆弟三十余人就学。《北史·杨愔传》:“庭前有李树,实落地,群儿咸争之。愔颓然独坐,其季父玮适入学馆,见之大用嗟异,顾谓宾客曰:'此儿恬裕,有我家风。'宅内有茂竹,遂为惜于林边别葺一室,命独处其中,常铜盘具盛馔以饭之,因以督厉诸子曰:“汝辈但如遵彦谨慎,自得竹林别室,铜盘重肉之食。’”是说:杨愔小时候,院子里有一棵李树,果子掉下来,小孩都争着去拾,只有杨愔坐着不动。他的叔叔杨玮对客人说:“这孩子恬淡优裕,继承了我们的家风。”于是就在自家竹林里给杨愔盖了一间房子,并用铜盘做餐具,盛好吃的饭菜给他吃。以此激励其他子侄上进。逾:越过,超过。


[21]谢安石东山之费:晋谢安,字安石,东晋大臣,死赠太傅谥文靖。《晋书·谢安传》:“于土山营墅,楼馆竹林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而安殊不以屑意。”是说:“东晋大臣谢安(字安石)曾在会稽东山建造豪宅,大植林木,常带着子侄游玩,每次都花费数百金,当时人认为他很奢侈,可是谢安却不以为意。”


[22]阮仲容北道之贫:晋阮咸,字仲容,为竹林七贤之一。《世说新语·任诞》: “阮仲容、步兵(阮籍)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耳, 聊复尔耳。”是说:“阮氏家族人口众多,分居在南道和北道两边。阮咸和他的叔父阮籍都居南道,这里的人家生活贫寒,阮氏其他人则居北道,这里的人家生活富有。”


[23]可为都督两句:《晋书·王沉传》:"东晋司空王沉之子王浚,字彭祖,母赵氏,良家女,贫贱出入王沉家,遂生浚,沉初时不齿,亲党亦不知。其从父王浑,曾与其弟王澄、王汝等曰: 卿等莫轻视彭祖,此儿平世不减方伯州牧,乱世可为都督三公。后王浚果为宁朔将军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是说:“东晋王浑的侄儿王浚字彭祖,是司空王沈之妾所生,小时候很受亲戚朋友歧视。只有王浑赏识他,他对弟弟王深等人说::“你们不要小看侄儿王浚,太平年代他会是镇守一方的大员,战乱时他可以做到都督和三公的高位。”后来王浚果然做了高官。”犹子,即侄子。


[24]必破吾门两句:《南史·宗悫传》:南朝宋宗悫,字元干。叔父宗炳高尚不仕。熬年少时,炳问其志,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是说:“南朝刘宋时代著名画家宗炳曾经询问侄儿宗悫的志向,宗悫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炳叹息说:“你如果将来得不到荣华富贵,就要破败我们宗家一门了。”意思是他将来一定会富贵。后来宗悫果然做了将军。比儿,即侄子。


[25]愚者句:南朝梁东海范阳人吕僧珍,字元瑜,幼时家甚寒微。后于梁武帝时官至南兖州刺史,清廉公正,不私亲属,《南史·吕僧珍传》:“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僧珍曰: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当速反葱肆耳。“是说:南朝梁吕僧珍做南兖州刺史,他卖葱的侄儿前来求官,他说:“你们都有适合自己做的事情,你还是回去卖葱吧。”这是劝侄儿安守本分,认清自己。


[26]贤者得反金刀:《晋书·慕容超载记》:“慕容超字祖明,为南燕王慕容德兄慕容纳之子。慕容德南征留金刀而去。后慕容德诸子及超父均被苻昌所杀。超祖母因老,母因有孕得入狱,乘机逃入羌中而生超。“(其祖母)临终授超以金刀曰:'若天下太平,汝以东归,可以此刀还汝叔也。'”后果持金刀,归慕容德,德死超继南燕王位。”是说:“十六国时期,苻坚攻南燕,杀死了慕容德所有的儿子。慕容德的侄子慕容超才十岁,其祖母临终前将慕容德留下的一把金刀给了他,说:“如果天下太平,你能够东归,就将这把刀还给你叔叔。”后来慕容超找到了叔叔慕容德,归还了金刀。”后以归还金刀表示长辈对子侄的重托和子侄不负长辈厚望。



参考资料:
1.檀作文 万希,幼学琼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2023-04-01
2.程允升 原撰 叶光大译注 幼学故事琼林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12



      本篇讲的是和叔侄关系相关的成语典故。传统中国,讲究叔侄如父子,提倡视侄如子、事叔如父。
  目录  
目录

程登吉

程登吉,字允升,明末西昌(今江西新建)人,为《幼学琼林》的编撰者,其《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

四库全书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