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启蒙 > 典故篇 > 幼学琼林 > 卷二:《师生》 >
弟子规

师生 程登吉 著

  • 原文版
  • 注音版
  • 译文版
  • 评析
  • 朗诵版
  • 字帖版
  • 卷二·师生
    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
    称教馆曰设帐,又曰振铎;谦教馆曰糊口,又曰舌耕。
    师曰西宾,师席曰函丈;学曰家塾,学俸曰束修。
    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苜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
    未得及门,曰宫墙外望;称得秘授,曰衣钵真传。
    人称杨震为关西夫子,世称贺循为当世儒宗。
    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
    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

    (增)民生在三,师术有四。
    执经问义,事若严君;鼓箧担囊,不辞曲士。
    史居左,经居右,士得真修;道已南,易已东,人沾教泽。
    赐宴月池之上,翼赞堪夸;诵书帷帐之中,烽烟奚避?
    《忠臣录》、《孝子录》,纲常互振;经义斋,治事斋,体用兼全。
    东家之外更无丘,道德由文章炫出;北斗以南惟有杰,事功从学术做来。
    边孝先便便大腹,曾见嘲于弟子;韩退之表表高标,宜共仰于吾儒。
    应生独举官衔,岂事先生之礼;李固不矜父爵,乃称弟子之良。




展开剩余的(50%)
部分展示

图片版

评论列表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 0

暂无评论
注音版
文档下载
纠错评论
师生
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1];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2]
马融在高堂上讲学,专门设置“绛帐”,帐前是受业的学生,帐后是奏乐的歌舞伎;孔子在杏坛讲学,弟子先后多达三千,其中贤人就有七十二位。


称教馆曰设帐[3],又曰振铎[4];谦教馆曰糊口,又曰舌耕[5]
称他人开馆教学,叫“设帐”,又叫“振铎”;自谦从事教师工作,叫“糊口”,又叫“舌耕”。


师曰西宾[6],师席曰函丈[7];学曰家塾[8],学俸曰束修[9]
上门的教师,尊称“西宾”;教师的坐席,尊称“函丈”;在家中设立的学堂,称为“家塾”;学生交给老师的学费,叫“束脩”。


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10];苜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11]
“桃李在公门”,是称赞别人学生众多;“苜蓿长阑干”,是感叹教师享用的伙食待遇太差。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12]
冰由水凝结而成,但比水更寒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靛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比蓝草颜色更深,形容徒弟超过师傅。


未得及门[13],曰宫墙外望[14];称得秘授,曰衣钵真传[15]
没有正式拜师,未得老师传授,称“宫墙外望”;学到老师独家传授的真本领、真学问,叫“衣钵真传”。


人称杨震为关西夫子[16],世称贺循为当世儒宗[17]
世人称誉杨震是“关西夫子”,时人尊称贺循为“当世儒宗”。


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18];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19]
“负笈千里”,苏章拜师的心情何等热切;“立雪程门”,游酢、杨时尊敬老师堪称极致。


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20];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21]
学生称颂老师善于教导,说“如坐春风之中”;学有所成,感谢老师栽培,说“仰沾时雨之化”。



(增)民生在三[22],师术有四[23]
人生有三件大事,老师应当具备四项条件。


执经问义,事若严君[24];鼓箧担囊,不辞曲士[25]
手执经书请教义理,对老师就像侍奉父亲一样;对于背着书箱挑着布袋求学的人,不应因其见识少就拒绝接受。


史居左,经居右,士得真修[26];道已南,易已东,人沾教泽[27]
史书放在左边,经书放在右边,这样的学生学到了真正的知识;道已经南传,易学已东传,其他人也得到了大学者的惠泽。


赐宴月池之上,翼赞堪夸[28];诵书帷帐之中,烽烟奚避[29]
唐太宗在月池宴请老师,辅佐之功值得夸耀;张奂在军帐中读书,哪里是为躲避战争呢?


《忠臣录》、《孝子录》,纲常互振[30];经义斋,治事斋,体用兼全[31]
《忠臣录》《孝子录》两本书,为的是振兴纲常;经义斋、治事斋的命名,为的是体用兼备。


东家之外更无丘[32],道德由文章炫出;北斗以南惟有杰,事功从学术做来[33]
东家之外更无孔丘,他的道德是从文章中显现出来的;北斗星以南只有狄仁杰,他的功业是从学问中做出来的。


边孝先便便大腹,曾见嘲于弟子[34];韩退之表表高标[35],宜共仰于吾儒。
边孝先大腹便便,曾被学生们嘲笑;韩退之品学出类拔萃,应该受到儒生们的共同敬仰。


应生独举官衔,岂事先生之礼[36];李固不矜父爵,乃称弟子之良[37]
应劭只称官衔,难道这是拜师的礼节吗?李固不夸耀父亲的官职,真称得上是好学生。




注释
[1]马融设绛(jiàng)帐”三句:语本《后汉书·马融传》:“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
绛帐,红色的帷帐。因马融授徒,曾设绛帐。后遂用为师门、讲席之敬称。生徒,学生,门徒。女乐,指歌舞伎,古代称以歌舞为业的女子。
马融(79—166),字季长,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师事挚恂,博通经籍。初为邓骘舍人,汉安帝永初四年(110)拜校书郎,典校东观秘籍。因上《广成颂》忤邓太后,十年不得调,又遭禁锢。太后死,召拜议郎,历武都、南郡太守。得罪大将军梁冀,免官髡徙朔方。赦还,复拜议郎,复在东观著述。由此不敢忤权势,为梁冀起草劾李固章奏,又作《西第颂》颂之,颇为正直者所耻。后以病去官。马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生徒千余,卢植、郑玄皆出门下。曾注《孝经》《论语》《诗经》《周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皆已散佚,清人编的《玉函山房丛书》《汉学堂丛书》有辑录。


[2]“孔子居杏坛”三句:语本《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暨《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先世为宋国贵族,移居鲁国。孔子曾任鲁国中都宰,官至司寇,因不满鲁国执政季桓子所为,离开鲁国而周游卫、宋、陈、蔡、齐、楚等国,皆不为所用。晚年返鲁,删定《诗》《书》,聚徒讲学,传授礼、乐,相传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余人。今存《论语》一书,是他和弟子的谈话记录。其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汉代以后,儒家学说被奉为正统。孔子被尊为圣人,历代加封“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等号。杏坛,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后泛指授徒讲学之处。按,孔子杏坛讲学,不见于儒家经典,而出于《庄子》寓言。后人因之,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北宋时,孔子四十五代孙道辅监修曲阜祖庙,将大殿北移,于其旧基筑坛,环植杏树,即以“杏坛”名之。坛上有石碑,碑篆“杏坛”二字为金翰林学士党怀英所书。明隆庆间重修,并筑方亭。清乾隆于其中立《杏坛赞》御碑。弟子,学生,徒弟。


[3]教馆:在学馆执教。设帐:指设馆授徒。《聊斋志异·楮生》:“盖都中设帐者多以月计。”


[4]振铎:摇动铃铛。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振铎以警众,文事用木铎,武事用金铎。铎,有舌的大铃。《周礼·夏官·大司马》:“司马振铎,群吏作旗,车徒皆作鼓行。”后引伸为从事执教工作的代称。
《论语·八佾》:“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朱子集注:“木铎,金口木舌,施政教时所振,以警众者也。言乱极当治,天必将使夫子得位设教,不久失位也。封人一见夫子而遽以是称之,其所得于观感之间者深矣。或曰:‘木铎所以徇于道路,言天使夫子失位,周流四方以行其教,如木铎之徇于道路也。’”


[5]糊口:生活艰难,勉强维持生活。《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舌耕:古代学者授徒,靠口谋生,犹如农夫耕地得粮,因此称“舌耕”。《拾遗记》卷六:“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口倦,世所谓舌耕也。”


[6]西宾:同西席。古代以西为尊,东为次,所以主人尊老师客位为西宾。《大戴礼·武王践 祚》:王行西折而南,东面而立。师尚父西面。”后来家塾请师或官府幕职称西席,或西宾。


[7]师席:老师的坐席。代指老师。函丈:亦作“函杖”。《礼记·曲礼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东汉·郑玄注:“谓讲问之客也。函,犹容也。讲问宜相对容丈,足以指画也。”又:“席之制,广三尺三寸三分,则是所谓函丈也。”原指讲学者与听讲者,坐席之间相距一丈,后用来指讲学的坐席,亦用作对前辈学者或老师的敬称。


[8]家塾:古代称民间教读的地方叫“塾”,私人授徒的叫“私塾”,受聘到家中授课的叫“家塾”。相传周代以二十五家一闾,闾有巷,巷首门边设家塾,用以教授居民子弟。后称聘请教师来家教授自己子弟为家塾。《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9]学俸:旧时指教师的工资薪水。俸,薪金。束脩(xiū):亦叫束修,即十条干肉。脩,干肉。十条干肉叫“束脩”,是古时做馈赠的一般性礼物。《礼记·少仪》:“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东汉·郑玄注:“束脩,十脡脯也。”亦用作古代入学敬师的礼物。《论语·述而》:“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朱子集注:“脩,脯也。十脡为束。古者相见,必执贽以为礼,束脩其至薄者。盖人之有生,同具此理,故圣人之于人,无不欲其入于善。但不知来学,则无往教之礼,故苟以礼来,则无不有以教之也。”后遂以“束脩”指代教师的报酬或学费。


[10]桃李:旧时以桃李果实多,比喻栽培的门生多或荐士之众。《资治通鉴·唐纪·武则天久视元年》: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意思是说,天下优秀人才,都出自您的门下,由您推荐。又《韩诗外传》有“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之句。意谓在春天种上桃李树,夏天可以乘凉,秋天可以采摘果实食用。后人用春华秋实的桃李比喻栽培的门生多或荐士之众。“桃李满天下”就是对老师辛勤劳作的最高赞赏。


[11]苜蓿长阑干:形容教师清苦的生活。《唐摭言·闽中进士》:唐薛令之,唐中宗神龙时进士,玄宗开元初为左辅阙兼太子侍读。时官署简淡,作诗曰:“朝日上团圆,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后用苜蓿长阑干来形容教师清苦俭朴的生活。蓿,古大宛语音译,植物名。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原产西域各国,汉武帝时,张骞使西域,始从大宛传入。又称“怀风草”“光风草”“连枝草”。花有黄、紫两色,最初传入者为紫色。常用做马饲料或农田肥料。亦可食用。阑干,横斜茂盛的样子。此处形容苜蓿长势茂盛。薄,轻微,少。此指待遇差。


[12]“冰生”四句:比喻学生的成就超过了老师。《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指靛青,即靛蓝。蓝,指蓝草,可以用于制作靛蓝染料的数种植物的统称,如菘蓝、蓼蓝、木蓝等。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但比水更冷。后人遂用以比喻学生的成就超过了老师。


[13]及门:《论语·先进》:“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及门”本谓在门下,后以“及门”指受业弟子,即正式登门拜师受业的学生。


[14]宫墙:指房屋的围墙,后指师门。《论语·子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后世遂称师门为“宫墙”,以“宫墙外望”比喻未能窥得老师学问门径。


[15]衣钵:传衣钵,本为佛教禅宗传统。“衣”是袈裟,“钵”是僧人化缘用的器皿。佛教禅宗自初祖至五祖皆以衣钵相传,作为传法的信证,六祖以后不再传。《旧唐书·神秀传》:“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后泛指对学问技艺的继承。秘授,得到秘诀的传授。


[16]关西夫子:《后汉书·杨震传》:东汉杨震,字伯起,华阴人,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学,无不穷研。当时诸儒称为“关西孔子杨伯起”。华阴在函谷关之西,故称关西。
杨震(59?—124),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习《欧阳尚书》,明经博览,时称为“关西孔子杨伯起”。年五十始举茂才,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太仆、太常、司徒等职,汉安帝延光二年(123)为太尉,时帝乳母王圣与中常侍樊丰等贪横骄侈,震屡上疏切谏,为樊丰所诬,免官,自杀。他的儿子杨秉、孙子杨赐、曾孙杨彪,也都官至太尉。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并为东汉“四世三公”的名门。夫子,特指孔子。


[17]世称贺循为当世儒宗:《晋书·贺循传》:“时尚书仆射刁协与循异议,循答义深备,辞多不载,竟从循议焉。朝廷疑滞皆谘之于循,循辄依经礼而对,为当世儒宗。”贺循是东晋初年南方士族的代表人物,贺循学问渊博,尤精礼学,晋元帝司马睿经常向他询问治国策略,被当时人称为“当世儒宗”,即儒学领袖。
贺循(260—319),字彦先,两晋之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学问渊博,善属文,尤精礼传,操行高洁,言行进止,必以礼让。举秀才,迁武康令。尝讨石冰,不受功赏。陈敏为乱,以疾辞伪命。乱平,征拜吴国内史。不就。入东晋,屡加征拜,惟为太常而已。与顾荣等拥戴晋元帝。数陈利害,言而必从,为当世儒宗。官至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卒谥穆。


[18]负笈(jí)千里,苏章从师之殷:《后汉书·苏章传》:“苏章字士成,北海人,负笈追师,不远千里。”汉朝人苏章,背着书箱到千里之外求师,可见他求学的殷切与真诚。负笈千里,背着书箱到远方求学。笈,书箱。
苏章,字儒文,一说字士成,东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曾不远千里,负笈从师。汉安帝时,举贤良方正,为议郎,后任武原令。汉顺帝时,任冀州刺史,后改并州刺史,因触怒权贵,免官隐居。殷,殷勤,恳切。


[19]立雪程门:宋杨时、游酢见程颐的故事。杨时,潜心经学,熙宁九年中进士。 《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阳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是说:宋朝杨时、游酢去拜见老师程颐,正赶上老师午睡,二人怕惊动老师,便站在门外等候,及至程颐醒来,门外的雪已经下了一尺多厚。后来用“程门立雪”或“立雪程门”比喻求学心切和尊师重道。游、杨,分指宋代理学家游酢、杨时,二人并为程门著名弟子。
游酢(1053—1123),字定夫,宋代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熙宁五年(1072)举乡贡,游学京师,程颐赞许“其资可以进道”。程颢任扶沟县令,兴办教育,召他辅助,遂得以从程颢问学。元丰五年(1082)中进士,调萧山尉,召为太学录,迁博士。因奉亲不便,求改知河清县。范纯仁守颍昌府,辟为府教授。范纯仁入相,为博士。签书齐州、泉州判官。晚得监察御史,历知汉阳军、和舒濠三州而卒。操行纯粹,处事优裕,历官所至,受民爱戴。著有《中庸义》《易说》《诗二南义》《论语孟子杂解》《文集》各一卷。学者称“廌山先生”,谥文肃。
杨时(1053—1135),字中立,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宋代南剑西镛州(今福建将乐)人。学者称“龟山先生”。北宋熙宁九年(1076)进士及第,历任徐州、虔州司法和浏阳、馀杭、萧山等县知县,以及无为军判官、建阳县丞、荆州府学教授、南京敦宗院宗子博士、秘书郎、迩英殿说书、右谏议大夫、国子监祭酒、给事中、徽猷阁直学士、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等职。南宋绍兴五年(1135)病逝。杨时政治上,反对王安石变法,力排靖康和议。先后受学于程颢、程颐兄弟,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又与罗从彦、李侗并称为“南剑三先生”。在两宋理学体系中,有承前启后之作用。


[20]如坐春风:比喻与品德高尚而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其熏陶。宋朱熹《近思录》:“朱公掞(光庭)见明道(程颐)于汝,归谓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个月。'”宋人朱光庭和人谈起从大儒程颢问学的感受,说仿佛在春风中坐了一个月。


[21]时雨之化:比喻教化之于人,如及时雨之于草木。《孟子·尽心上》:“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朱子集注:“时雨,及时之雨也。草木之生,播种封植,人力已至而未能自化,所少者,雨露之滋耳。及此时而雨之,则其化速矣。教人之妙,亦犹是也,若孔子之于颜、曾是已。”及时雨最能滋生万物生长,故用以比喻良师善于育人。造成,培养,使……有成就。


[22]民生在三:谓最受人敬重的三种人,即父、师、君。《国语·晋语》“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 也,故一事之。”《晋书·裴顿传》:“据在三之尊,怀所产之情。”


[23]师术有四:为师之道有四个方面。《荀子·致士》说:“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大意是,老师除了有渊博的知识外,还有四个标准:有尊严威信,阅历丰富并受人信赖,诵读解说不紊乱不违背礼法,洞察精微的道理而且能讲清楚。


[24]事若严君:事师如父.《魏书·常爽传》:“是时戎车屡驾,征伐为事,贵族子弟未遑学术。爽置馆温水之右,教授门徒七百余人,京师学业翕然复兴。爽立训甚有劝罚之科,弟子事之若严君焉。”大意是,北魏常爽严格教育学生,设立了奖惩制度,他的学生侍奉他就像侍奉自己的父亲一样。


[25]曲士:见识浅陋之人。《庄子·秋水》:“曲士不可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释文》引晋司马彪:“曲士,乡曲之士。”唐柳宗元《与太学诸生书》:“师儒之席, 不拒曲士。”


[26]左史右经:史书置左,经书置右。明宋濂《黄氏义门铭》:“视其庭斋,左史右经,踵武绳绳。”宋史·张载传》:宋张载,字子厚,著名道学家,世称横渠先生。宋仁宗熙宁初为崇政院校书,不久,屏居南山下,与诸生讲学,左史右经,朝弦暮诵,所成就者甚多“


[27]道已南:《宋史·杨时传》:宋程颢,字伯淳,著名道学家,世号明道先生。杨龟山从其学,学成杨归,程送杨出门,谓客曰:“吾道南矣。大意说:宋代杨时跟随理学大师程颢学习,学成归去,程颢送弟子杨时离开的时候对客人说:“我的道已经南传了。”意思是他的学问被杨时从洛阳带到剑州(今四川)去了。
易已东:《汉书·儒林·丁宽传》:汉丁宽,字子襄,为梁孝王将军, 初从田何学易,宽学成将归,谢何,何谓门人曰:“易已东矣。”大意说:汉代丁宽在田何门下学《易经》,学成要回去时,田何对别人说:“易学东传了。”意思是易学被丁宽由杜陵(今陕西西安南郊)带到东边的洛阳去了。这两个典故是说老师的学问因学生而被发扬光大。


[28]赐宴月池:宋谢维新《合璧事类》:“唐高祖李渊镇守太原时,引张嗣宗为上客。张以经书授秦王李世民。后唐太宗即位,赐宴于月池。帝从容曰:今日弟子何如。张曰:“昔孔子 门人三千,达者无子男之位。臣翼赞一人,乃王天下,计臣之功,过于宣圣。”大意说:“唐太宗在月池赐宴,招待原来的老师张复胤,并笑问学生成绩如何。张复胤说:“孔子有门徒三千,可是连公侯伯子男五等官爵中最低的子爵、男爵都没有得到一个。我虽然只有一位学生,可是现在拥有天下。我的功绩超过了孔圣人呢。”翼赞:辅助,辅佐。


[29]诵书帷帐:《后汉书·张奂传》:“东汉张奂,字然明。桓帝时为使匈奴中郎将。时休屠各及朔方乌桓并同反叛,烧度辽将军门,引屯赤坑,烟火相望,兵众大恐,各欲亡去,奂安坐帷中,与弟子讲诵自若。军士稍安。”大意说:“东汉张奂出使休屠国时,遇到休屠及乌桓叛乱,纵火烧了度辽将军营门。士兵和将领都很惊恐,张奂却镇静地坐在帐子里读书,这才稳定了军心。”烽烟:烽火台报警之烟,指战争。


[30]忠臣录、孝子录:均为书名,宋代曾巩所撰。目的是以历史上的忠孝事迹勉励学生对“三纲五常”中最重要的忠孝思想予以重视。纲常:即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31]经义斋、治事斋:北宋学者胡瑗为了贯彻“明体达用”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先创立了分斋教学的制度。他设立经义和治事二斋,依据学生的才能、兴趣和志向施教。经义主要学习六经,治事分为治民、讲武、堰水(水利)和历算等科。体用:指理论学识和施政方法。《宋史·胡暖传》:“宋胡瑗,字翼之,宋仁宗庆历中为苏、湖二州教授,学徒数千,置经义斋、治事斋,分别教授门徒。天下谓湖学多秀彦,其出而仕,多适用。”


[32]东家之外更无丘:《孔子家语》:孔子西邻有愚夫,不知孔子为圣人,乃曰:“彼东家丘。” 大意说,孔子的西邻,虽然与孔子为邻,却对孔子的学问一无所知,他对人谈起孔子,总是毫无忌讳地称“东家丘”。后以此贬斥有眼不识泰山的人。


[33]““北斗”两句:《新唐书·狄仁杰传》:唐狄仁杰,字怀英。举明经,历高宗、中宗、睿宗三朝。卒谥文惠, 追赠文昌右相,又追封梁国公。人谓:“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大意说:唐代狄仁杰是武则天时名相,精通经书,当时人称:“狄公的贤明,北斗以南第一人。”意思是其贤明天下第一。


 [34]“边孝先”两句:《后汉书·边韶传》:东汉边韶,字孝先,以文学知名,从学者数百人。常白日假寐,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边闻之,应声对曰:“腹便便,五经简;但欲眠,思经事。”大意是,东汉人边韶(字孝先),身体肥胖臃肿,白天经常喜欢挺着大肚子睡懒觉。学生编了一首打油诗:“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后“大腹便便”形容那些肚里空空、无所用心的庸人


[35]韩退之:唐韩愈,字退之。《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大意是,韩愈(字退之)死后,他的思想流传后世,学者们仰望他就如同仰望泰山北斗一样。


[36]“应生”句:《后汉书·郑玄传》:“东汉应劭,字仲远,灵帝时为太山太守,后归袁绍。在一次袁绍的宴会上,与郑玄相见,劭自赞曰:“故太山太守应仲远北面称弟子何如? ”玄笑曰: “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蜴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大意是,东汉应劭问当时的大学者郑玄说:“我这个做过泰山太守的人,做你的弟子够格吗?”郑玄笑着说:“孔子的弟子从不称官职。”应劭听后很羞愧。


[37]李固句:东汉李固,字子坚,司徒李郃之子。《后汉书·李固传》:“(固)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注》:“谢承书目:’改易姓名,杖策驱驴,负笈追师三辅,学五经积十余年,博览古今,……每到太学,密入公府,定省父母,不令同业诸牛知是郃子。'大意是,“东汉李固是世家子弟,他的父亲官居司徒,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这一特殊关系,他经常隐姓埋名千里求学,这样别人就不会认为他是因为父亲的官职而受到关注。后终成为一代名臣。”矜,自我夸耀。



参考资料:
1.檀作文 万希,幼学琼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2023-04-01
2.程允升 原撰 叶光大译注 幼学故事琼林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12


       本篇介绍了有关师生的尊称和代称,以及历史上著名的求学、讲学、尊师的事例。师生关系虽然没有被列入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之中,但俗语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可见在古人的观念中,老师的地位是很高的。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对老师职责的认识。的确,作为教育的承担者,老师除了答疑解惑外,最重要的就是“传道”,即传授礼义道德和行为规范,这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五千年不绝的内在因素。
  目录  
目录

程登吉

程登吉,字允升,明末西昌(今江西新建)人,为《幼学琼林》的编撰者,其《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

四库全书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