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古文网首页
您好,亲爱的朋友!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每月20元
小程序
全部
全部
首页
诗
词
曲
赋
文言文
名言名句
全本合集
必背古诗文
作者
首页
>
国学启蒙
>
典故篇
>
幼学琼林
>
卷二:《朋友宾主》
>
朋友宾主
程登吉 著
收藏
原文版
注音版
译文版
评析
朗诵版
字帖版
卷二·朋友宾主
取善辅仁,皆资朋友;往来交际,迭为主宾。
尔我同心,曰金兰;朋友相资,曰丽泽。
东家曰东主,师傅曰西宾。
父所交游,尊为父执;己所共事,谓之同袍。
心志相孚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
刎颈交,相如与廉颇[;总角好,孙策与周瑜。
胶漆相投,陈重之与雷义;鸡黍之约,元伯之与巨卿。
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肝胆相照,斯为腹心之友;意气不孚,谓之口头之交。
彼此不合,谓之参商;尔我相仇,如同冰炭。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落月屋梁,相思颜色;暮云春树,想望丰仪。
王阳在位,贡禹弹冠以待荐;杜伯非罪,左儒宁死不徇君。
分首判袂,叙别之辞;拥彗扫门,迎迓之敬。
陆凯折梅逢驿使,聊寄江南一枝春;王维折柳赠行人,遂唱《阳关三叠》曲。
频来无忌,乃云入幕之宾;不请自来,谓之不速之客。
醴酒不设,楚王戊待士之意怠;投辖于井,汉陈遵留客之心诚。
蔡邕倒屣以迎宾,周公握发而待士。
陈蕃器重徐稚,下榻相延;孔子道遇程生,倾盖而语。
伯牙绝弦失子期,更无知音之辈;管宁割席拒华歆,调非同志之人。
分金多与,鲍叔独知管仲之贫;绨袍垂爱,须贾深怜范叔之窘。
要知主宾联以情,须尽东南之美;朋友合以义,当展切偲之诚。
(增)仲尼老子,可谓通家;管子鲍叔,可称知已。
伯桃并粮于共事,甘殒流离;子舆裹饭于同侪,不忘贫贱。
铃锤道义,向嵇偶锻于柳中,游戏文章,元白衔杯于花下。
程普见容于周瑜,若饮醇醪自醉;周举得亲于黄宪,不披绵纩犹温。
贵贱不忘,素犬丹鸡定约;死生与共,乌牛白马盟心。
面前便失人,刘巴不与张飞语;事后方思友,周顗还廑王导悲。
吕安动遐思,千里命寻嵇之驾;子猷怀雅兴,三更泛访戴之舟。
尹敏班彪,岂云面友;山涛阮籍,是谓神交。
孔融座中常满,必然有礼招徕;毛仲堂上全无,定是乏才感召。
式饮式食,敢曰无鱼;必敬必恭,何尝叱狗?
韩魏公堂前有士,风流态度,得赠女奴;李文定门下何人,新巧诗联,乃逢天子。
熊非清渭逢何暮,无任凄怆;客有可人期不来,岂胜慨叹!
程登吉作品集
明朝作品集
下载拼音打印版
展开剩余的(
50
%)
朋友宾主-拼音下载
朋友宾主标准格式化的打印文档,PDF格式,保存此版本方便打印和收藏。点击后方按钮下载
立即下载
点这里查看华夏古文提供的拼音版文档效果
部分展示
评论列表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
0
条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注音版
文档下载
纠错评论
卷二·
朋友宾主
取善辅仁
[1]
,皆资朋友;往来交际
[2]
,迭为主宾。
借鉴他人优点,增进自己仁德,全靠朋友;朋友之间,往来交际,应当轮流做东互为宾主。
尔我同心,曰金兰
[3]
;朋友相资,曰丽泽
[4]
。
朋友间你我志同道合、心意相通,叫作“金兰之交”;朋友彼此帮助、互惠互利,称为“丽泽之友”。
东家曰东主
[5]
,师傅曰西宾
[6]
。
雇主,叫作“东主”;师傅,称为“西宾”。
父所交游,尊为父执
[7]
;己所共事,谓之同袍
[8]
。
尊称父亲的朋友为“父执”,称呼自己的同事为“同袍”。
心志相孚
[9]
为莫逆
[10]
,老幼相交曰忘年
[11]
。
心愿相投、志趣相合,这样的友情,称作“莫逆”;老年人和年轻人交朋友,完全不顾年龄上的巨大差距,叫“忘年交”。
刎颈交,相如与廉颇
[12]
;总角好,孙策与周瑜
[13]
。
蔺相如与廉颇可以抹脖子,替对方去死,这样的交情,称作“刎颈之交”;孙策与周瑜情投意合,从小就很要好,这样的交情,称作“总角之好”。
胶漆相投,陈重之与雷义
[14]
;鸡黍之约,元伯之与巨卿
[15]
。
“胶漆相投”,形容陈重与雷义的友情像胶与漆那样黏合在一起牢不可分;“鸡黍之约”,指张元伯和范巨卿朋友相交,相互信任。
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
[16]
,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与好人交往,如同长期住在种满芷兰芳草的房间,因习惯房中的香气而淡忘它的存在,但却在不知不觉间变得品味高雅;和坏人交往,如同长期待在贩卖咸鱼的店铺,因习惯室内的臭气而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却在不知不觉间变得低级鄙陋。
肝胆相照
[17]
,斯为腹心之友
[18]
;意气不孚
[19]
,谓之口头之交
[20]
。
“肝胆相照”,指关系密切如同肝胆,这才算是推心置腹的好朋友;“意气不孚”,是说意趣志向各不相同,只能算挂在嘴上的好朋友。
彼此不合,谓之参商
[21]
;尔我相仇,如同冰炭
[22]
。
彼此合不来,就像参星与商星永不相会,称作“参商”;双方结仇怨,好比冰块和炭火无法并存,称作“冰炭”。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
[2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4]
。
“民之失德,干糇以愆”,有时候得罪朋友,只因不肯分享干粮这样的小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打磨玉器,比喻可以借鉴朋友,帮助自己改正错误。
落月屋梁,相思颜色
[25]
;暮云春树,想望丰仪
[26]
。
“落月屋梁”,是说杜甫梦见故人李白的容貌;“暮云春树”,是说杜甫想望故人李白的丰采。
王阳在位,贡禹弹冠以待荐
[27]
;杜伯非罪,左儒宁死不徇君
[28]
。
王阳做了高官,贡禹弹掉冠上的灰尘,等待他举荐;杜伯没有犯罪,左儒宁可陪他死,也不屈从君王的旨意。
分首判袂,叙别之辞
[29]
;拥彗扫门
[30]
,迎迓之敬
[31]
。
“分首”“判袂”,均为朋友告别时的留恋言辞;“拥彗”“扫门”,都表明欢迎客人的恭敬态度。
陆凯折梅逢驿使,聊寄江南一枝春
[32]
;王维折柳赠行人,遂唱《阳关三叠》曲
[33]
。
陆凯碰见驿使,便折一枝梅花,托他寄给远在北方的挚友范晔,并在信里说“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王维折下柳条赠给即将远行的朋友,并写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从此世间传唱《阳关三叠》曲。
频来无忌,乃云入幕之宾
[34]
;不请自来,谓之不速之客
[35]
。
经常来而毫无顾忌的朋友,称为“入幕之宾”;未经邀请而自行前来的客人,叫作“不速之客”。
醴酒不设,楚王戊待士之意怠
[36]
;投辖于井,汉陈遵留客之心诚
[37]
。
不再为不喝酒的穆生专门准备低度数的甜米酒,楚王刘戊对待贤士的态度日渐怠慢;将客人的车辖投入井中,汉人陈遵挽留客人的心意过于诚恳。
蔡邕倒屣以迎宾
[38]
,周公握发而待士
[39]
。
蔡邕太过激动,倒穿着鞋子,就前去迎接来访的客人王粲;周公暂停沐浴,握着湿漉漉的头发,接待前来投奔的人才。
陈蕃器重徐稚,下榻相延
[40]
;孔子道遇程生,倾盖而语
[41]
。
陈蕃敬重徐稚的人品,专设床榻,请他留下夜谈;孔子路上遇见程生,二人倾斜着车盖,说个不停。
伯牙绝弦失子期,更无知音之辈
[42]
;管宁割席拒华歆,调非同志之人
[43]
。
伯牙扯断琴弦永不弹奏,因为钟子期死后,世上再也无人听懂他的琴音;管宁割断坐席,远离趋炎附势的华歆,说他不是志同道合之人。
分金多与,鲍叔独知管仲之贫
[44]
;绨袍垂爱,须贾深怜范叔之窘
[45]
。
分钱的时候多分给对方,只因鲍叔牙深知管仲家境贫寒;赠送绨袍,表示爱心,须贾十分同情范叔的窘困。
要知:主宾联以情,须尽东南之美
[46]
;朋友合以义,当展切偲之诚
[47]
。
须明白:主宾之间联络感情,目的是广交名震一方的贤俊;朋友相交,是出于道义上的认同,应当坦诚地相互督促批评。
(增)仲尼老子,可谓通家
[48]
;管子鲍叔,可称知已
[49]
。
孔子和老子,可说是通家;管仲和鲍叔牙,可称为知己。
伯桃并粮于共事,甘殒流离
[50]
;子舆裹饭于同侪
[51]
,不忘贫贱。
左伯桃把粮食全都给了羊角哀,甘愿死在流离的途中;子舆裹好饭送给子桑,没有忘记贫贱的朋友。
铃锤道义,向嵇偶锻于柳中
[52]
,游戏文章,元白衔杯于花下
[53]
。
探究道义,向秀和嵇康曾在柳树下打铁;悠然地写诗作文,元稹和白居易在花下喝酒。
程普见容于周瑜,若饮醇醪自醉
[54]
;周举得亲于黄宪,不披绵纩犹温
[55]
。
程普常被周瑜包容,就好比喝了醇醪不觉自醉;周举得以亲近黄宪,不穿绵衣也觉温暖。
贵贱不忘,素犬丹鸡定约
[56]
;死生与共,乌牛白马盟心
[57]
。
无论富贵和贫贱都不互相忘记,这是宰白狗杀红鸡作的约定;无论生死都在一起,这是宰黑牛杀白马定下的决心。
面前便失人,刘巴不与张飞语
[58]
;事后方思友,周顗还廑王导悲
[59]
。
当面失去了与英雄结交的机会,因为刘巴不和张飞讲话;事后才思念起自己的好朋友,周[插图]让王导悲泣不已。
吕安动遐思,千里命寻嵇之驾
[60]
;子猷怀雅兴,三更泛访戴之舟
[61]
。
吕安一想到嵇康,就不远千里驾车去拜访;王徽之心怀雅兴,三更时分乘船去访戴安道。
尹敏班彪,岂云面友
[62]
;山涛阮籍,是谓神交
[63]
。
尹敏和班彪,怎么能是面友;山涛和阮籍,称得上是神交。
孔融座中常满,必然有礼招徕
[64]
;毛仲堂上全无,定是乏才感召
[65]
。
汉末孔融家常常高朋满座,肯定是用礼节招来的;唐玄宗宠臣毛仲称自己堂上没有佳客,一定是因为他缺少才能和感召力。
式饮式食,敢曰无鱼
[66]
;必敬必恭,何尝叱狗
[67]
?
饮食有不同的规格,有人敢说没有鱼;待贵客十分敬恭,哪敢去叱狗?
韩魏公堂前有士,风流态度,得赠女奴
[68
]
;李文定门下何人,新巧诗联,乃逢天子
[69]
。
韩魏公有个门客,风流不羁,得到了韩魏公赠与的女奴;李文定的哪位门客,诗句新奇巧妙,得到皇帝的赏识?
熊非清渭逢何暮
[70]
,无任凄怆;客有可人期不来
[71]
,岂胜慨叹!
“熊非清渭逢何暮”,内含无限的凄凉;“客有可人期不来”,令人不胜感叹。
注释
[1]取善辅仁:吸取朋友的善处,从而培养自己的仁德。资,凭借,依靠,借助于。《论语·颜渊》:“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朱子集注:“讲学以会友,则道益明;取善以辅仁,则德日进。”
[2]迭为主宾:轮流做主人,宴请对方做客。犹今言轮流做东。交际,往来应酬。迭:交替,轮流。《孟子·万章下》:“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
[3]金兰:原指朋友间感情投合,后来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唐·孔颖达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者,二人若同齐其心,其纤利能断截于金。金是坚刚之物,能断而截之,盛言利之甚也。此谓二人心行同也。”“言二人同齐其心,吐发言语,氤氲臭气,香馥如兰也。此谓二人言同也。”是说两个人若是情投意合,齐心协力,便连金铁都可以截断,说的话也如兰花一样馥郁芳香。后遂以“金兰”指朋友深交,并引申为结拜兄弟。尔,你。
[4]丽泽,原指两个沼泽相连,滋润万物,后来比喻朋友互相切磋,互相帮助。丽,相连。《周易·兑卦》:“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三国魏·王弼注:“丽,犹连也。”朱子本义:“两泽相丽,互相滋益,朋友讲习,其象如此。”
[5]东家,曰东主:古人以南北区分君臣尊卑位置,以东西区分主人和宾客主次关系。依古礼,主人坐东面西,宾客坐西面东,因此旧时称聘用、雇用自己的人或称租给自己土地的人叫“东家”“东主”。《礼记·曲礼上》:“主人就东陪,客就西階。”《汉书·文帝纪》:或曰:宾主位东西面,君臣位南北面,故西乡坐三让不受,群臣犹称宜,乃更南乡坐,示变即君位之渐也。”
[6]西宾:旧时宾位在西,故称。常用为对家塾教师或幕友的敬称。唐柳宗元《重赠刘连州》:“若道柳家无子弟,往年何事乞西宾。”
[7]交游,交接往来的朋友。父执,指父亲的朋友。《礼记·曲礼上》: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
《疏》:“父之执,谓执友与父同志者也。”
[8]同袍:原是在同一个军队服役的人的互称,也称“袍泽”,犹今之“战友”。后亦借指同事。
袍是长衣,像后来的斗篷。军人行军时白天可以为衣,晚上可以为被。《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9]心志相孚(fú):性情与志向都十分投缘。孚,信赖,投合。
[10]莫逆:同心相契,无所抵忤。《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11]忘年交:指不拘年纪大小或辈分高低而结为朋友,称为“忘年交”。历史上,忘年交不胜枚举。例如:孔融与祢衡、范云与何逊。《初学记》卷十八引晋·张隐《文士传》:“祢衡有逸才,少与孔融交。时衡未满二十,而融已五十,敬衡才秀,忘年殷勤。”《梁书·文学列传·何逊》:“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12]刎颈交:友谊深挚,可同生死共患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位居廉颇上,颇欲辱之,相如每引避。曰:“秦不敢加兵于赵,以吾二人在也。吾所谓先国家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大意是,廉颇是赵国老将,蔺相如资历较浅,地位却在廉颇之上。廉颇经常找茬,相如总是躲避忍让,连门客都愤愤不平。蔺相如才说出原因:“我不过是把国家的利益放在前头,而不计较自己的私利罢了。”廉颇听后很受感动,到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了生死与共的朋友。
相如,指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强索和氏璧,说以十五城为交换。蔺相如奉命带璧入秦,当庭据理力争,终于完璧归赵,以功拜上大夫。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随赵王与秦王在渑池相会,使赵王未受屈辱,升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意欲羞侮之,蔺相如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登门谢罪,成为刎颈之交。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生卒年不详。赵惠文王时为将,后升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秦、赵长平之战时,任赵国统帅,坚壁固守,使秦出师三年,劳而无功。后因赵中秦反间计,改用赵括为将,致遭大败。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燕发大军攻赵,颇率军反击,杀燕将栗腹,进围燕都,燕割五城求和。因功封于尉文,为信平君,任假相国。赵悼襄王时,使乐乘代之。奔魏居大梁,后老死于楚。
[13]总角好,指自幼要好的朋友。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诗· 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后借以指儿童时代。三国时,吴国孙策,字伯符, 周瑜,字公瑾,两人为总角之好。《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注》:“(孙)策令曰:'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
孙策(175—200),字伯符,东汉末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的奠基人。孙坚子。少居寿春,广交江淮士族。坚死,就其舅丹阳太守吴景。汉献帝兴平初,依袁术,得孙坚残部千余人,请求率军救助吴景。袁术表为折冲校尉,渡江转斗,击破刘繇。又渡浙江,击破严白虎等,自领会稽太守。后又夺庐江郡,在江东地区建立孙氏政权。曹操表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后遇刺卒。弟孙权称帝,追谥长沙桓王。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汉末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少与孙策为友,从策征伐,为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东建立孙氏政权。策死,与张昭共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军南下,率军与刘备合力破曹军于赤壁,复乘胜进击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拟取蜀,病卒。精音乐,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14]胶漆相投:胶和漆凝聚在一起很牢固,比喻情志亲密,友谊坚固,如胶漆粘合。相投,彼此合得来。投,投合。《后汉书·雷义传》:东汉雷义与陈重至好,先是陈重举孝廉,欲让与雷义,太守不许。后雷义举茂才,欲让与陈重,刺史不听,义遂佯狂披发出走不应命。后二人同举孝廉,同拜尚书郎。乡里人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陈重,字景公,东汉豫章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少习《鲁诗》《颜氏春秋》。举孝廉,为郎。有同署郎欠债数十万,债主日至,重密以钱代还,终不言惠。后复举茂才,为细阳令,迁会稽太守,拜侍御史卒。
雷义,字仲公,东汉豫章鄱阳(今江西鄱阳东北)人。初为郡功曹,尝救人出死罪,罪者以金二斤谢,不受。举孝廉,拜尚书侍郎,有坐事当刑者,雷义默自表取其罪,事觉,汉顺帝诏除其刑。后拜侍御史,除南顿令。
[15]鸡黍之约,元伯之与巨卿:东汉人范式,字巨卿,在太学时与张邵(字元伯)关系很好。他在太学与张元伯分手时,约定两年后探望张元伯的母亲。两年后,张元伯让母亲准备好丰盛饭菜等待范式的到来,母亲说:“分别已两年,千里之外,人家不会当真。”张元伯说:“范巨卿是信人,一定不会违约。”范巨卿果然如期而至。《后汉书·独行列传》:“东汉范式,字巨卿,少时游太学,与汝南张元伯为友。后二人均还家,式约二年当去拜望张母。至期,元伯杀鸡作黍以待。其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耶。”元伯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言未止,巨卿已至。升堂拜母,尽欢而别。”
鸡与黍米,指饷客的饭菜。
元伯,即张劭,字元伯,东汉汝南(今河南平舆)人。少游太学,与山阳范式为友,二人并告归。范式约张劭二年当过访。至其日,范式果到,尽欢而别。张劭称范式为“死友”。张劭卒,范式千里赴丧。
巨卿,范式,一名汜,字巨卿,东汉山阳金乡(今山东嘉祥南)人。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至死不相负,有“死友”之称。举州茂才,四迁荆州刺史,后迁庐江太守,有威名,卒于官。
[16]芝兰之室:充满芝兰花香的房间。比喻教人从善的好环境。芝,通“芷”。芷和兰,皆香草。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咸鱼腐臭,因此用“鲍鱼之肆”比喻恶人、小人聚集的场所。鲍鱼,盐渍鱼,干鱼,其气腥臭。《孔子家语·六本》: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7]肝胆相照:朋友间真诚相待。宋·文天祥《与陈察院文龙书》:“所恃知己,肝胆相照,临书不惮倾倒。”中医认为肝与胆互为表里,称胆为肝府,故二者常并提。并用以比喻关系密切,或真心诚意。
[18]腹心之友:指赤诚相待、彼此知心的朋友。《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
[19]意气不孚:志趣与性格不相投。意气,此指情谊;孚:信任,这里理解为“符合”。
[20]口头之交:指嘴上说起来亲密但实际上并无深厚感情的泛泛之交。唐·孟郊《择友》诗:“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
[21]参商:参星在西,商星在东,两颗星不同时在天空中出现,故用以比喻人与人感情不和睦。见前《天文》篇“参、商二星,其出没不相见”条注。
[22]冰炭:冰和火炭。前者剧冷,后者剧热,比喻相互矛盾、互不兼容的事物。旧注引宋·苏辙疏:“君子小人,势同冰炭,同处必争。”《后汉书·傅燮传》:“邪正之人,不宜共国,亦犹冰炭,不可同器。”
[23]民之失德,干糇(hóu)以愆:《诗经·小雅·伐木》:“民之失德,干糇以愆。”毛传:“糇,食也。”朱子集传:“干糇,食之薄者也。愆,过也。……言人之所以至于失朋友之义者,非必有大故,或但以干糇之薄不以分人,而至于有愆耳。”是说因为舍不得把干粮拿出来分享,而得罪朋友。干糇,干粮。泛指普通食品。愆,差错,失误。
[2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喻别国的贤才也可用为本国的辅佐,正如别的山上的石头也可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后因以“他山之石”喻指能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的外力。
[25]落月屋梁,相思颜色:表现了杜甫对李白的深挚的思念之情。唐肃宗时,李白获罪,被流放夜郎,杜甫梦见李白,醒来后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有两句“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写到他朦胧中的幻觉,说看到月色,便想到梦中的李白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可见。后遂以“落月屋梁”代表对远方友人的怀念。颜色,面容。唐·杜甫《梦李白》:“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26]暮云春树,想望丰仪:唐·杜甫《春日忆李白》: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怀念李白的诗里,说自己在春天的渭北独对无边的绿树,遥想远在江东斜阳暮云之下的李白。诗借暮云春树表达了诗人与李白两地相思之情,后遂以“暮云”“春树”为仰慕、怀念友人之辞。想望,仰慕,渴望相见。丰仪,风度仪表。唐·元稹《莺莺传》:“余所善张君性温茂,美丰仪。”
[27]王阳在位,贡禹弹冠以待荐:西汉人贡禹品行高洁,任河南令时,被府官责问,免冠以谢,他说“冠一免,安复可冠也!”乃辞官。后来好朋友王吉(字子阳)在位,贡禹听说后很高兴,就把自己的冠取出,弹去灰尘,准备戴用。果然,不久贡禹也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后遂以“王阳在位,贡禹弹冠”比喻朋友援引出仕,或乐意辅佐志向相同的人。《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元帝初即位,遣使者征贡禹与吉。”唐·颜师古注:“弹冠者,且入仕也。”
王吉(?—前48),字子阳,西汉琅邪皋虞(今山东即墨东北)人。大儒,兼通五经,曾官昌邑王(刘贺)中尉。昌邑王被立为帝仅27天,以行淫乱废,王吉因常忠言谏王得免死罪。汉宣帝时,王吉官任博士、谏大夫,曾上疏议论宣帝得失,后以病辞归。王吉与贡禹为友,皆以德行闻名,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汉元帝初立,命使者征用王吉与贡禹。王吉年老,未至京,死于途中。《汉书》有传。
贡禹(前124—前44),字少翁,西汉琅邪(今山东胶南琅邪镇)人。以明经洁行征为博士。复举贤良,为河南令。以事去官。汉元帝初,征为谏大夫,迁御史大夫。数上书揭露宫廷奢侈,建议减徭役,选贤能,罢倡乐,贱商人,释放园陵宫女,使民归农。终御史大夫。《汉书》有传。
[28]杜伯非罪,左儒宁死不徇君:左儒和杜伯是朋友,都是周宣王的臣子,宣王将要把杜伯杀掉但并不是因为他有罪,于是左儒就向宣王进谏反对杀掉杜伯,多次进谏但宣王不同意。宣王说:“你为了朋友而违背我的命令,是重朋友而轻君王。”左儒答道:“如果君王是正确的而我朋友是错的,那么我就会反对我的朋友而听从君王你的命令;如果朋友对但是君王错了,那么我就应该不听从君王的命令而顺从朋友的意思。宣王怒道:“如果你改变你的看法就不用死,不改的话就处死你。”左儒说:“臣听说古时候的君子不会弯曲正义所以求死来证明,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说法来求生,所以臣子才能知道君王的过错,即使死了我也说杜伯是无罪的。”宣王把杜伯杀掉后,左儒就自刎而死。《说苑·立节》:“左儒友于杜伯,皆臣周宣王,宣王将杀杜伯而非其罪也,左儒争之于王,九复之而王弗许也。王曰:‘别君而异友,斯汝也!’左儒对曰:‘臣闻之,君道友逆,则顺君以诛友;友道君逆,则率友以违君。’王怒曰:‘易而言则生,不易而言则死。’左儒对曰:‘臣闻古之士不枉义以从死,不易言以求生,故臣能明君之过,以死杜伯之无罪。’王杀杜伯,左儒死之。”非罪,无罪,被强加罪名。徇,曲从。
[29]分首:分头各自而行,表示离别的意思。《颜氏家训·风操》:“北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言离,欢笑分首。”
判袂:牵在一起的袖子分开,也是离别的意思。南朝梁沈约《襄阳白铜輾》:“分首桃林岸,送别观山头。”判袂,即分袂,别离。
“分首”“判袂”,皆为古诗文习用语。
[30]拥彗:手持扫帚,为贵宾在前面扫地引路。形容待客之礼极为诚敬。彗,竹扫帚。《汉书·高帝纪下》:“后上朝,太公拥彗,迎门却行。”《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扫门:清扫门庭,表示对宾客的敬重。
[31]迎迓(yà):迎接。唐·元稹《沂国公魏博德政碑》:“至则迎迓承奉。”
[32]陆凯折梅逢驿使,聊寄江南一枝春:相传范晔与陆凯是好友。某年春天,陆凯在江南,梅花正开,恰好有驿使去长安,陆凯便折了一枝梅花,托驿使带给远在长安的范晔,并附诗一首。《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折花 一作:折梅)
驿使,古代驿站传送朝廷文书者。历史上有两个陆凯,一个是三国时吴国人,一个是北魏人。吴国的陆凯更有名,但年代与范晔年代相差甚远。北魏陆凯年代与范晔接近,但似不相识。且范晔为南朝臣子,似无在长安之理。故此诗及故事,恐为好事者所伪托。
[33]王维折柳赠行人,遂唱《阳关三叠》曲:唐王维在渭城送别友人元二使安西(地名),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此诗被人谱曲传唱,编入乐府,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三叠,古歌曲反复咏唱某一句,叫三叠。宋苏轼《仇池笔记・阳关三叠》:“第一句不叠,余三句皆更唱。”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登进士第,调太乐丞,因伶人违制舞黄狮子受累,谪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天宝初,入为左补阙。十一载(752),拜吏部郎中,迁给事中。安史叛军陷京,被迫受伪职。复京后论罪,因曾作诗抒写对唐室的忠心,仅降为太子中允。迁左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卒,世称“王右丞”。多才多艺,诗、书、画、乐无不精通。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王维集》十卷,今存。《全唐诗》编诗四卷。
折柳,折取柳枝。《三辅黄图·桥》:“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故古有折柳条赠给远行者之习俗。后遂以“折柳”为赠别或送别之词。
[34]入幕之宾:比喻关系亲近的人或参与机密的幕僚。郗超是桓温心腹,当谢安、王坦之等大臣与桓温商议政事时,桓温让郗超躲在幕后窃听。一阵风吹开帐子,谢安笑说:“郗生真可以算得上是‘入幕之宾’了。”《晋书·郗超传》:“谢安与王坦之尝诣温论事,温令超帐中卧听之。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后因称参与机密的幕僚为“入幕宾”。
[35]不速之客:不请自到的人。速,邀请。《周易·需卦》:“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唐·孔颖达疏:“速,召也。不须召唤之客有三人自来。”
[36]醴酒不设:比喻对人的敬意渐渐减弱。西汉楚元王礼敬穆生等人,穆生不喜欢喝酒,楚元王每次设宴就为他准备低度数的甜米酒。后来楚王戊继位,设宴时渐渐不给穆生准备甜酒了,穆生感慨说:“可以离开了,不设甜酒,说明楚王礼贤下士的心情懈怠了,不走,就会有杀身之祸。”后遂以“醴酒不设”比喻对人的敬意渐渐减弱。《汉书·楚元王传》:“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耆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焚人将钳我于市。’醴酒,甜酒。
楚王戊,即西汉诸侯国楚国第三任王刘戊(?—前154),乃汉高祖刘邦四弟楚元王刘交之孙,楚夷王刘郢客之子。汉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刘戊在为薄太后服丧期间私奸,被人告发,被削东海、薛郡。次年,与吴王刘濞一起发动七国叛乱,战败自杀。
[37]投辖于井:喻主人留客的至诚。汉代陈遵热情好客,每次设宴都是宾客满堂,为了留住客人,他不惜将客人的车辖扔到井里。后遂以“投辖”为殷勤留客的典故。辖,插在轴端孔内的车键,使轮不脱落,无辖车不能行。《汉书·游侠传·陈遵》:“遵耆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38]倒屣以迎宾:比喻主人热情迎客。东汉蔡邕听说王粲来拜访自己,激动得匆忙出门迎客,连鞋子都穿倒了。古人家居,习惯脱下鞋子坐在席子上,客人来到,因急于出迎,以致把鞋穿倒。后来便用“倒屣”形容主人热情迎客。《三国志·魏书·王粲传》: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蔡邕(132—192),字伯喈,东汉陈留圉(今河南杞县西)人。少博学,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汉灵帝时辟司徒桥玄府。任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熹平四年(175)与堂溪典等奏定“六经”文字,自书于碑,使工镌刻,立太学门外,世称“熹平石经”。后以上书论朝政阙失,为中常侍程璜陷害,流放朔方。遇赦后,复遭宦官迫害,亡命江海十余年。董卓专权,召为祭酒,迁尚书,拜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董卓被诛,为司徒王允所捕,自请黥首刖足,续成汉史,不许,死狱中。有《蔡中郎集》,已佚,今存辑本。屣,鞋。
[39]握发待士:正在洗头,闻贤士至,不敢怠慢,攥着头发出迎。比喻求贤殷切。周公儿子伯禽受封于鲁,周公告诫他说:“你做了鲁国国君不要慢待士大夫。我洗发时三次握着湿头发去接待客人;吃饭时三次把吃进口里的食物吐出来去与客人交谈,用这种办法延揽天下的贤士。你好自为之吧。”后以“周公握发”“吐哺握发”“一沐三握”比喻求贤殷切。《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40]下榻相延:接待贵宾。东汉徐稚家贫,而以贤德闻名。陈蕃做豫章太守时,不喜待客,但却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榻,等他走后就又把榻悬挂起来。“徐稚榻”后用作礼贤下士之典。《后汉书·徐稚传》:“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
陈蕃(?—168),字仲举,东汉汝南(今河南平舆)人。初仕郡,举孝廉。太尉李固荐为议郎,历任豫章太守、尚书令、大鸿胪、光禄勋,汉桓帝时累迁太尉,谢绝大将军梁冀请托,不与交往。有“不畏强御陈仲举”之誉。汉灵帝立,为太傅,录尚书事,封高阳侯。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曹节、王甫等,事泄,窦武被杀。率官属诸生八十余人,拔刀突入宫门,遂被害,年七十余。《后汉书》有传。器重,看重。
徐稚(97—168),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人。家贫而德高,不乐仕进,为世所重。当时达官及士林领袖陈蕃、胡广、黄琼、郭泰等人无不敬之。陈蕃为其专设一榻,郭泰称其“南州高士”。汉灵帝初年,朝廷欲蒲轮礼聘,会卒,时年七十二。《后汉书》有传。
榻,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延,请。
[41]倾盖而语:路上相遇停车,车盖相交。因称一见如故为倾盖。 盖,车盖。倾盖,车上的伞盖靠在一起。孔子去郯国的路上,遇到程子,两人倾斜车盖交谈了很久,孔子让子路取束帛赠给程生。后以“倾盖”喻一见如故。《孔子家语·致思》:“孔子之鄴,遭程子于涂,倾盖而语,终日甚亲,顾谓子路曰: '取束帛以送先生。'”
[42]伯牙绝弦失子期,更无知音之辈: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绝弦,断绝琴弦。因伯牙为子期绝弦之故事,后遂以“绝弦”喻失去知音。
伯牙,相传为春秋时期著名琴师。据传曾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后随成连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林鸟悲鸣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从此琴艺大进,终成天下妙手。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相传均为他所作。见东汉·蔡邕《琴操·水仙操》。《荀子·劝学》:“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唐·杨倞注:“伯牙,古之善鼓琴者,亦不知何代人。”
[43]管宁割席拒华歆(xīn),谓非同志之人:汉魏之际的管宁和华歆是好朋友,一次两人同在菜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照样锄地毫不理睬,华歆拾起来看了一阵扔掉。又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华贵车辆载着达官贵人从门前经过,管宁神色不改,照样读书,华歆却跑出去观看。管宁割断席子坐到一旁,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后遂以“割席”喻朋友绝交。《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同志,志趣相同的人。这里指朋友。《周礼·大司徒》“五曰联朋友”,汉·郑玄注:“同师曰‘朋’,同志曰‘友’”。《公羊传·定公四年》“朋友相卫”,东汉·何休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又,《五经正义》多次引汉·郑玄注《论语》“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管宁(158—241),字幼安,汉魏之际北海郡朱虚(今山东临朐)人。少孤。与华歆、邴原相善。尝与华歆同席读书,有贵官过门,华歆废书观之,遂与华歆割席分坐。汉末避乱至辽东,山居三十多年,从者甚众。后还乡。魏文帝黄初中征为太中大夫,魏明帝以为光禄勋,俱不就。齐王曹芳正始初,朝廷安车蒲轮束帛加璧聘,会宁卒。
华歆(157—231),字子鱼,汉魏之际平原高唐(今山东高唐)人。东汉末举孝廉,除郎中,以病去官。太傅马日䃅安集关东,辟为掾,诏拜豫章太守,为政清静不烦。孙策略地江东,待以上宾之礼。曹操表征之,拜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代荀彧为尚书令。曹丕即王位,拜相国,封安乐乡侯。曹丕即帝位后,擢为司徒。魏明帝即位,拜太尉。封博平侯。卒谥敬。
[44]分金多与,鲍叔独知管仲之贫:春秋时,齐国的鲍叔牙与管仲情谊深厚,两人曾一起经商,管仲家贫,总是会给自己多分些钱,鲍叔牙知道他家的情况,并不认为管仲他贪财。后来齐桓公想任鲍叔牙为相,但鲍叔牙推荐了管仲。《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齐国人,与管仲为莫逆之交。后来管、鲍二人分保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襄公死,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公子纠被杀,公子小白回国即位,即齐桓公。鲍叔牙力劝齐桓公释管仲之囚,齐桓公任管仲为相,终成霸业。事见《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前645),即管敬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齐国人。与鲍叔牙友善。初事公子纠,奔鲁。齐襄公被杀,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争位失败,以好友鲍叔牙推荐,齐桓公不念前仇,任为卿,尊为仲父。执政期间,因势制宜,实行改革。实行国野分治,分国都为士乡十五,工商乡六;分鄙野为五属,设五大夫分别治理。并以士乡乡里编制与军队编制相结合,编制三军。制订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可选为上卿之赞。于野则主张按土地肥瘠,分级征税。设盐铁官,煮盐制钱。适度征发力役,无害农时,禁止掠夺家畜。并制定以交纳兵器赎罪之刑法等等。齐日益富强,使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名,九合诸侯,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卒谥敬。今本《管子》,托名管仲所作,其中《牧民》《形势》《权修》《乘马》等篇有其遗说,《大匡》《中匡》《小匡》等篇述其遗事。
[45]绨(tí)袍垂爱,须贾深怜范叔之窘:战国时范雎曾受须贾陷害,后逃奔秦国,改名张禄,官至相国。须贾出使秦国,范雎故意穿着破衣服去见他,须贾见他穷困的样子,就送他一件绨袍。第二天,须贾才发现范雎就是秦相张禄,很是尴尬。绨袍,粗布厚袍。绨,比绸子厚实而粗糙的纺织品,用丝做经,用棉线做纬。《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雎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雎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
须贾,战国时魏国人。为魏中大夫。范雎贫时曾事之。范雎从须贾使齐,齐襄王听闻范雎辩口,乃使人赐范雎金十斤及牛酒,范雎辞谢不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范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既归,以告魏相。范雎被魏相毒打几死。后须贾使于秦,以为范雎已死,不知其正为秦昭王相。范雎微行敝衣见须贾,须贾以一绨袍赠之。范雎以须贾尚有故人情意,遂释之归。
范叔,范雎(?—约前255),字叔,战国时魏国人。曾为魏国大夫须贾门客,随其出使齐国;因受齐襄王牛酒之赐,而被怀疑通齐卖魏,为魏相魏齐笞辱,佯死脱身,化名张禄西入秦,游说秦昭王,进远交近攻之策,被任为秦相。封于应,称“应侯”。《史记》有传。其名,《战国策》各本皆作“睢(suī)”,而《史记》作“雎(jū)”。清·钱大昕云:“战国、秦、汉人多以‘且’为名,读子余切,如穰且、豫且、夏无且、龙且皆是。且旁加‘隹’,如范雎、唐雎,文殊而音不殊也。”(《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续卷一)。钱说颇有理。窘,穷困。
[46]主宾联以情,须尽东南之美:唐·王勃《滕王阁序》:“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是说出席盛会的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方的杰出人物。“东南之美”一词,指东南人物中之佼佼者,不始于王勃,晋人即已习用。晋·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东南之美,曩惟延州;显允陆生,于今鲜俦。”
[47]切偲,即切切偲偲,相互敬重切磋勉励的样子。切,恳切;偲,勉励督促。《论语·子路》: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48]通家:世代交好之家,指两代以上彼此交谊深厚,如同一家。孔融十岁时去拜访李膺,自称是“通家子弟”,李膺问其原因,他答道:“我的祖先孔子(字仲尼)和您的先人老子(李耳)有师友之情,所以我与您世代有交谊。”《后汉书·孔融传》:东汉李膺为河南尹,非当世名人或通家皆不见。 孔融年仅十岁,见李膺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膺问融何所由。融对曰:“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
[49]知己:了解、理解、赏识自己的人。春秋时期齐国的鲍叔牙病重,管仲很忧虑,并对宁戚说:“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如果鲍叔牙死了,天下就没有人了解我了。”《韩诗外传》鲍叔牙有疾,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 鲍子死,天下不与我知矣!”又汉刘向《说苑·复思》:“管仲曰: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
[50]伯桃并粮于共事,甘殒流离:战国时期燕人左伯桃与羊角哀听说楚王贤明,就一起去楚国,路上遇到暴风雪,两个人估计不能一起活下来,左伯桃就把衣粮留给了羊角哀,自己躲进空树,在饥寒交迫中死去。羊角哀入楚为上卿,备厚礼葬左伯桃。羊角哀梦见左伯桃诉说被墓邻滋扰,不得安息,醒后即拔剑自刎,急赴九泉去护故人。后世遂称友谊深厚者为“羊左”、“羊左之交”。
《汉书·申屠刚传》注引《烈士传》:左伯桃,战国燕人,与羊角哀为友。二人闻楚王贤,去楚求仕,路遇雨雪,估计两人不能同生,于是伯桃将衣粮并与角哀,自入空树中死。角哀独行至楚为官,显名当世。后角哀葬伯桃,为显朋友之名,遂自杀。后称二人为死友。
共事,处于共同的事业范围内的人,此处指羊角哀。流离,流荡失离。
[51]子舆裹饭:子舆与子桑是好友,大雨连下十日不止。子桑被困在雨中,子舆就裹好饭给子桑送去。《庄子·大宗师》:“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同侪,与自己在年龄、地位、兴趣等方面相近的平辈。
[52]向嵇:晋向秀与嵇康。向秀,字子期;嵇康,字叔夜。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向秀,曾在大柳树下相对打铁,以显示他们不慕利禄的高洁品质。《晋书·嵇康传》:“嵇康修养性服食之事, 弹琴咏诗以自足,曾为中散大夫。最初,康家贫,曾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下,以自给。”钤锤,锤炼。
[53]游戏文章,元白衔杯于花下:白居易和元稹是中唐著名诗人,且很友好,他们经常在花前月下诗酒唱和。元白:唐元稹与白居易。元稹,字微之;白居易,字乐天。元和四年,元稹奉使去东川,白居易在长安与弟弟在李杓直家饮酒,席上思念元稹,写下《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涼州。”游戏,悠然自得。衔杯,口含酒杯,指饮酒。
[54]程普见容于周瑜,若饮醇醪自醉:三国吴人程普,字德谋。与周瑜(字公瑾)均为吴国的大臣。醪,醇厚的美酒。《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大意是,程普自以为年长,常看不起周瑜。周瑜对此不加计较。后来程普渐渐对周瑜起了敬意,说:“与周瑜做朋友,就好像喝了醇醪(醇厚的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
[55]周举得亲于黄宪,不披绵纩犹温:东汉周举,字宣光。黄宪,字叔度,学问深宏,当时士大夫无不敬 服。《世说新语·德行》:周举尝曰:“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一见黄叔度,令人不 绵自暖。”大意是,汉代周举最佩服黄宪,几天不见黄宪,就会重犯贪婪吝啬的毛病。一见黄宪即使寒冬不穿棉衣也感到温暖。纩,新绵。
[56]贵贱不忘,素犬丹鸡定约:越国风俗秉性多朴实,开始与别人交友就很有礼节,筑坛宰丹鸡和白犬做祭品,歃血盟誓:“你虽乘车,我戴斗笠,以后相逢我要下车向你作揖;我遂步行你乘马,日后相逢你还是应该下马。《风土记》:“越俗率朴,初与人交,封土坛,祭以白犬丹鸡,盟曰:’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君担担,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
[57]乌牛白马盟心: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雅俗故事读本·朋友宾主》:“今无白马乌牛之祀。”《注》:“刘备与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中结为兄弟,杀白马以祀天,杀乌牛以祭地。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58]刘巴不与张飞语:三国时蜀人刘巴不愿与张飞说话,他说大丈夫只与英雄为友,不会与张飞这样的大兵说话,他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哪里知道当世英雄就在眼前。《三国志·蜀志·刘巴传注》:“张飞尝就巴宿,巴不与语。诸葛亮谓巴曰:'飞虽武人,恭慕足下,宜少降意。’巴曰:’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 ”
[59]事后方思友,周顗还廑王导悲:东晋王敦谋反,其弟弟王导待罪。大臣周顗上书皇帝说王导无罪,但王导不知。后来王敦攻入京城,问王导周顗这人如何,王导不回答。于是王敦杀了周顗。后来王导看到了周顗的表章,哭着说:“我虽然没有杀周顗,周顗却因为我而死,九泉之下我都对不起这位好朋友啊。”廑,使、让。《晋书·周顗传》:晋周顗,字伯仁,少有重名。元帝时为尚书左仆射。王导 之从父兄生敦谋反,王导待罪,周顗上表救王导而王导不知。后王敦得志,问王导周颤如何?王导不答。王敦遂杀周颤。后王导见周颤营救自己的表章,泣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60]吕安动遐思,千里命寻嵇之驾:三国时期魏国人吕安和嵇康是好朋友,他每次想嵇康的时候,就不顾千里驾车前去拜访。《世说新语·简傲》:“稽康与吕安善,(吕)每一相思,千里命驾。”遐思,深长的思念。
[61]子猷怀雅兴,三更泛访戴之舟:王徽之(字子猷)住在会稽山阴。大雪纷飞,王徽之忽然想起戴安道,便驾舟前往。天亮才到,却不进门,就返回山阴了。人们问其原因,他说:“我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非见安道?”《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觉眠,开室命酌酒……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刻,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62]尹敏班彪:东汉尹敏,字幼季;班彪,字叔皮,两人友善。《后汉书·尹敏传》:“(尹)与班彪亲善,每相遇辄日旰忘食,夜分不寝。自以为钟期伯才、庄周惠施之相得也。”大意是,“东汉尹敏和班彪两个人是好朋友,他们一谈论起来就忘记吃饭。”面友:貌合神离的朋友。汉杨雄《法言·学行》:“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
[63]山涛阮籍,是谓神交:晋山涛、阮籍均为竹林七贤之一,见《叔侄》“竹林”注。晋袁宏 《山涛别传》:“陈留阮箱、谯国嵇康,并高才远识……涛初不识,一与相遇,便为神交。”神交,精神之交。指以道义相交,推心置腹。《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注引《江表传》:“孤与子瑜可谓神交。”
[64]孔融座中常满,必然有礼招徕:孔融,字文举,东汉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曾任北海太守,后居家,喜才爱士,宾客常盈门。常叹曰:“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见《后汉书·孔融传》。招徕:招引、延揽、招览。
[65]毛仲堂上全无,定是乏才感召:《唐书·王毛仲传》记载,唐玄宗的宠臣王毛仲发牢骚说家无徍客,他指的是宋璟。第二天,玄宗让大臣都到他家聚会,宋璟到中午才来,饮小半杯酒就借故回家了。新旧《唐书》:毛仲,即王毛仲,高丽人,事唐玄宗于东宫,因诛萧至忠等有功,进辅国大将军。毛仲曾向玄宗说他家无佳宾。玄宗曰:“知汝不能致者,宋璟也。” 明日,悉令宰相去毛仲宅。宋璟日中方至,饮未尽一卮。遂称腹痛离去。
[66]式饮式食,敢曰无鱼:式,规格,法则。战国时齐孟尝君田文在薛,招致诸侯宾客,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有客名冯煖,以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三次作长铗归来之歌。孟尝君礼遇之,悉如其之所求。见《史记·孟尝君列传》。厨中食列三等,上等食肉,中等食鱼,下等食菜。“食之比门下之鱼客。”见《烈上传》。 叱狗,大声呵斥狗。《礼记·曲礼上》:“尊客之前,不叱狗。”
[67]叱狗:大声呵斥狗。《礼记·曲礼上》:“尊客之前,不叱狗。”
[68]“韩魏公”三句:宋代大将韩琦(被封为魏国公)镇守中山时,有门客夜宿娼家。韩琦作《种竹》诗警戒:“殷勤洗濯加培植,莫遣狂枝乱出墙”。门客也回敬一诗说:“主人若也怜高节,莫为狂枝赠斧斤。”韩琦看后,赏识他的才华而送他女奴。《宋史》:宋韩琦,字稚圭,英宗时封魏国公。天资忠朴,折节下士,无论贵贱,均待之以礼,尤重选拔人才。在中山时,有门客越墙宿娼,公闻之,作诗日;“殷勤洗濯加培植,莫遣狂枝乱出墙。”客复诗曰:“主人若肯怜高节,莫为狂枝赠斧斤。”公遂赠客一女奴。
[69]“李文定”三句:据《宋史·李迪传》记载,李迪,字复古,宋真宗时贤相,谥号文定。王奇汉为李迪的门客,李迪去世后,皇帝亲临祭奠,看到屏风上有王奇汉的《秋兴》诗:“雁声不到歌楼上,秋色偏欺客路中。宿寺梦回荷叶雨,渡江衣冷荻花风。”经询知为王奇所作,当即召见,特加赞许,准其参加殿试。王奇入试考取进士后赋诗云:“不拜春官为座主,亲逢天子作门生。”在朝任职,官至殿中侍御史。
[70]熊非清渭逢何暮:宋石曼卿在豹隐堂留诗中的一句。宋赵槩,字叔平,仁宗时官至枢密使参知政事。未官时,曾游学涟水,郡守曾召至门下。后显贵,人名其堂曰豹隐堂。石延年,字曼卿,有诗云:“熊非清渭逢何暮,龙卧南阳去不还。年少客游今郡守,蔚然疑在立谈间。”熊非清渭逢何暮,意思是得志太迟。赵槩,《宋史》 有传。
[71]客有可人期不来:宋陈师道诗中的句子。陈师道,字履常,少时苦志力学,但绝意仕进。工诗文,与黄庭坚并称。为人高介有节,安贫乐道。一度任秘书省正字, 人称后山先生。他曾有诗曰:“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逢但如此,好怀百岁几时开。”可人,有才德的人,引申为可爱、称心如意的人。客有可人期不来,意思是得意之事,常常迟迟不来。陈师道,《宋史》有传。
参考资料:
1.檀作文 万希,幼学琼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2023-04-01
2.程允升 原撰 叶光大译注 幼学故事琼林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12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又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除了家人之外,朋友无疑是最重要的。“四海之内皆兄弟”,说明了朋友范围之广。古人将朋友列为“五伦”之一,可见对它的重视程度。本篇介绍了朋友之间常用的称谓、交往方式以及历史上感人的友情故事和描述朋友间怀念、离别之情的诗句,目的是告诫幼童交友要重情重义,还要慎重选择交往对象,应与贤德之人交往。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audio 元素。
程登吉作品集
明朝作品集
下载硬笔字帖版
 
目录
 
目录
程登吉
程登吉,字允升,明末西昌(今江西新建)人,为《幼学琼林》的编撰者,其《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
>点击查看详情
必背古诗文
01:一年级古诗文
02:二年级古诗文
03:三年级古诗文
04:四年级古诗文
05:五年级古诗文
06:六年级古诗文
07:七年级古诗文
08:八年级古诗文
09:九年级古诗文
10:高一古诗文
11:高二古诗文
12:高三古诗文
13:高中古诗文选修
四库全书
+
-
易类
· 子夏易传
· 周易郑康成注
· 增补郑氏周易
· 陆氏易解
· 周易注
· 周易注疏
· 周易略例
· 周易考证
· 周易集解
· 周易口诀义
+
-
书类
· 尚书注疏
· 洪范口义
· 书传
· 尚书全解
· 禹贡指南
· 禹贡论
· 山川地理图
· 尚书讲义
· 夏氏尚书详解
· 禹贡说断
+
-
诗类
· 诗序
· 毛诗注疏
·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 陆氏诗疏广要
· 毛诗指说
· 诗本义
· 郑氏诗谱
· 苏氏诗集传
· 毛诗名物解
· 毛诗李黄集解
+
-
礼类
· 周礼
· 仪礼
· 礼记
· 三礼总义
· 通礼
· 杂礼书
+
-
春秋类
· 春秋左传注疏
· 春秋公羊传注疏
· 春秋谷梁注疏
· 箴膏肓
· 起癈疾
· 发墨守
· 春秋释例
· 春秋集传纂例
· 春秋集传微旨
· 春秋集传辨疑
+
-
孝经类
· 古文孝经孔氏传
· 孝经注疏
· 孝经指解
· 孝经刊误
· 孝经大义
· 孝经定本
· 孝经述注
· 孝经集传
· 御定孝经注
· 御纂孝经集注
+
-
五经总义类
· 驳五经异义
· 郑志
· 经典释文
· 公是七经小传
· 程氏经说
· 六经图
· 六经正误
· 九经三传沿革例
· 融堂四书管见
· 四如讲稿
+
-
四书类
· 孟子注疏
· 论语集解义疏
· 论语注疏
· 论语笔解
· 孟子音义
· 论语拾遗
· 孟子解
· 论语全解
· 孟子传残
· 尊孟辨
+
-
乐类
· 皇祐新乐图记
· 乐书
· 律吕新书
· 瑟谱
· 韶舞九成乐补
· 律吕成书
· 苑洛志乐
· 钟律通考
· 乐律全书
· 御制律吕正义
+
-
小学类
· 训诂
· 字书
· 韵书
+
-
正史类
· 史记
· 史记集解
· 史记索引
· 史记正义
· 读史记十表
· 史记疑问
· 前汉书
· 班马异同
· 后汉书
· 补后汉书年表
+
-
编年类
· 竹书纪年
· 竹书统笺
· 前汉纪
· 后汉纪
· 元经
· 唐创业起居注
· 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考异
· 资治通鉴释例
· 资治通鉴目录
+
-
纪事本末类
· 通鉴纪事本末
· 春秋左传事类始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蜀鉴
· 炎徼纪闻
· 宋史纪事本末
· 元史纪事本末
· 平定三逆方略
· 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 平定金川方略
+
-
别史类
· 逸周书
· 东观汉记
· 建康实录
· 隆平集
· 古史
· 通志
· 东都事略
· 路史
· 钦定重订契丹国志
·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
+
-
杂史类
· 国语
· 国语补音
· 战国策
· 鲍氏战国策注
· 战国策校注
· 贞观政要
· 渚宫旧事
· 东观奏记
· 五代史阙文
· 五代史补
+
-
诏令奏议类
· 诏令
· 奏议
+
-
传记类
· 圣贤
· 名人
· 总录
· 杂录
· 别录
+
-
史钞类
· 两汉博闻
· 通鉴总类
· 南史识小录
· 北史识小录
+
-
载记类
· 越绝书
· 华阳国志
· 邺中记
· 十六国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蛮书
· 钓矶立谈
· 江南野史
· 江南别录
· 江表志
+
-
时令类
· 岁时广记
· 御定月令辑要
+
-
儒家类
· 家语
· 荀子
· 孔丛子
· 新语
· 新书
· 盐铁论
· 说苑
· 新序
· 扬子法言
· 潜夫论
+
-
兵家类
· 握奇经
· 六韬
· 孙子
· 吴子
· 司马法
· 尉缭子
· 黄石公三略
· 三略直解
· 黄石公素书
· 李卫公问对
+
-
法家类
· 管子
· 管子补注
· 邓子
· 商子
· 韩非子
· 疑狱集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
农家类
· 齐民要术
· 农书
· 蚕书
· 农桑辑要
· 农桑衣食撮要
· 农书
· 救荒本草
· 农政全书
· 泰西水法
· 野菜博录
+
-
医家类
· 黄帝内经素问
· 灵枢经
· 难经本义
· 针灸甲乙经
· 金匮要略论注
· 伤寒论注释
· 伤寒明理论
· 伤寒论方
· 肘后备急方
· 褚氏遗书
+
-
天文算法类
· 推步
· 算书
+
-
术数类
· 数学
· 占候
· 相宅相墓
· 占卜
· 命书相书
· 阴阳五行
· 杂技术
+
-
艺术类
· 书画
· 琴谱
· 篆刻
· 杂技
+
-
谱录类
· 器物
· 食谱
· 草木鸟兽虫鱼
+
-
杂家类
· 杂学
· 杂考
· 杂说
· 杂品
· 杂纂
· 杂编
+
-
楚辞类
· 楚辞章句
· 楚辞补注
· 楚辞集注
· 离骚草木疏
· 钦定补绘离骚图
· 山带阁注楚辞
+
-
别集类
· 汉唐别集
· 宋人别集
· 金元别集
· 明人别集
· 清人别集
+
-
总集类
· 文选注
· 六臣注文选
· 文选颜鲍谢诗评
· 玉台新咏
· 玉台新咏考异
· 高氏三宴诗集
· 香山九老诗
· 河岳英灵集
· 国秀集
· 御览诗
+
-
诗文评类
· 词集
· 词选
· 词话
· 词谱词韵
· 南北曲
· 文心雕龙
· 文心雕龙辑注
· 诗品三卷
· 文章缘起
· 本事诗
+
-
词曲类
· 珠玉词
· 六一词
· 乐章集
· 安陆集
· 东坡词
· 山谷词
· 淮海词
· 书舟词
· 小山词
· 晁无咎词
国学启蒙
启蒙篇: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
训诫篇:
弟子规
朱子家训
颜氏家训
诗歌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古诗十九首
玉台新咏
典故篇:
幼学琼林
增广贤文
二十四孝
诸子百家
诸子:
老子
孔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鬼谷子
孙子
管子
惠子
列子
扁鹊
许行
吕不韦
苏秦
百家:
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名家
阴阳家
纵横家
杂家
兵家
农家
医家
小说家
农家
四书五经
四书: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五经: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