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启蒙 > 诗歌篇 > 唐诗三百首 > 卷一《五言古诗》三十三篇 >
弟子规

东郊 韦应物 著

  • 原文版
  • 注音版
  • 译文版
  • 评析
  • 朗诵版
  • 字帖版
  • 东郊
    唐-韦应物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展开剩余的(50%)
部分展示

图片版

评论列表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 0

暂无评论
注音版
文档下载
纠错评论
东郊[1]
唐-韦应物
吏舍跼终年[2],出郊旷清曙[3]
终年公务牵缠,官署跼促,一旦远足郊外,更觉清晨的原野分外开阔。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4]
杨柳依依,似将和风播送,青山翠微,映得我心思一片澄淡。


依丛适自憩[5],缘涧还复去[6]
依傍着青绿的林丛,正宜于随意休憩,深爱那清澈的溪涧,我沿岸随流,行来又走去。


微雨霭芳原[7],春鸠鸣何处[8]
细细的春草,为原野披上了濛濛的帷,善鸣的斑鸠,声声弄春,又究竟在哪一片绿荫下藏身?


乐幽心屡止[9],遵事迹犹遽[10]
我为这幽清的景色陶醉,心地一回回更趋向平宁,然而公务缠身,游春的脚步,也只能迫促匆匆。


终罢斯结庐[11],慕陶直可庶[12]
什么时候能摆脱一切俗务牵绊,在这里建上一所茅屋,到那时追仰陶潜的夙愿,大概就得以偿还。




注释
[1]韦应物一生作宦四方,本诗时地难以详定。
[2]吏舍:指官署。跼:弯曲身体叫,这里指拘束。终年:一年到头。
[3]旷清曙:曙天清爽,心情舒展。
[4]澹吾虑:使我心思淡荡清净。澹是使动用法。虑:思绪。
[5]丛:树丛。适:正好。
[6]缘:沿着。还复去:流连往返。
[7]霭芳原:使原野上空如云烟般迷离。霭,云气。这里作动词用,笼罩。芳原,花草的原野。
[8]春鸠:这里鸠指布谷鸟。《礼记•月令》记,仲春之月,鹰化为鸠,因此称布谷鸟为春鸠。
[9]乐幽:对于田园之乐的向往。止:停歇,这里兼有宁静之意。
[10]遵事:意谓被公事所牵绊。遵,循。迹:行踪。遽:匆忙。
[11]终罢:指将来不做官时。斯结庐:在此造一所房屋。斯,此。
[12]陶:陶渊明,晋隐逸诗人。直可庶:真正可以希冀。直,就。庶,几乎,差不多。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中华书局 2015

     本诗写一次郊游的经过和心理感受的流程。人之思想感受是会随着景色的变换而不断变化的。本诗通过对郊外清新幽雅风光的描绘,反衬出身受官务束缚的失意,曲折表现对官场的厌倦和意欲归隐山林的情思。

      开头两句,诗人用官署之“踞”与郊游之“旷”进行鲜明对比,表现在广阔大自然中尽情享受的乐趣。接着,诗人再用一“散”和“澹”,化静为动,仿佛诗人心中之烦闷,因风摇柳梢而消散,因山峦的翠碧欲滴而尽除。“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两句写诗人被美景所陶醉,流连忘返。经过依丛小憩之后,又在寻幽探胜中,步入“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的天然佳境。两句诗色彩鲜明,音韵和谐,洋溢着生命的阳光,给人一种勃勃生机的深刻印象。在蒙蒙春雨的滋润下,原野的芳草散发着淡淡的馨香;春鸠此鸣彼和,仿佛是恋人的情歌清脆悦耳。诗人被这美景陶醉,热爱这种幽静清新的生活而多次想隐居,但自己还有社会责任,“邑有流亡愧俸钱”,因此暂时还要回到官衙为百姓解决困苦。“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最后两句是韦应物多年的心声,他羡慕陶渊明,并真心想效法陶渊明,并以实际行动追随陶渊明的遗风,过隐居清静的生活。那么诗人是否出于附庸风雅而偶感生发呢?不是的。应当说,韦应物在很长时间里思想是很复杂矛盾的,他厌倦官场的钩心斗角相互倾轧,向往清静悠闲的生活。但拯救天下苍生,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思想始终占据他思想的主要位置,他是位有社会责任感,有爱民之心的高尚的封建士大夫,也是封建社会的清官廉吏,当社会责任和自我清静发生矛盾冲突时,他选择了前者。这种精神是应当肯定的,与那些钻营取巧拼命买官爬官,当官后巧取豪夺,鱼肉百姓者非同类也。其实,人之高尚卑劣不在于干什么,而在于干得怎么样。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四库全书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