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启蒙 > 诗歌篇 > 唐诗三百首 > 卷一《五言古诗》三十三篇 >
弟子规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 著

  • 原文版
  • 注音版
  • 译文版
  • 评析
  • 朗诵版
  • 字帖版
  •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展开剩余的(50%)
部分展示

图片版

评论列表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 0

暂无评论
注音版
文档下载
纠错评论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1]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花间独坐,一壶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2]
高举酒杯,我邀约明月共饮,明月相照,投映出我的身影一一月、我、影,不也就凑成了三人?


月既不解饮[3],影徒随我身[4]
可月儿本不会把酒饮,影儿也只是空随我的身。


暂伴月将影[5],行乐须及春[6]
没奈何,且将月、影作游伴,及时行乐啊,莫辜负三月阳春美景。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我纵情歌唱,月儿似徘徊动情,我起身舞蹈,影儿竞翩翩起步。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月和影,共交欢,趁我此时还“清醒”,须知酩酊大醉后,又不知何处将你们追寻。


永结无情游[7],相期邈云汉[8]
世上一切都忘情,忘了你,忘了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飞升银河里,逍遥游,永相亲。



注释
[1]《月下独酌》:组诗四首,这是第一首,从其三之“三月咸阳城“句看,应作于李白开元中与天宝初二次入长安期间(长安古称成阳)。酌:斟酒,饮酒。
[2]三人:指月、我(李白)、影。
[3]既:本,解:懂得。
[4]徒:空,徒然。
[5]将:与、和。音平声。
[6]及,趁着。
[7]无情:忘却世俗之情的情谊。因为月和影都不通人事,所以与自己的交情不是世俗所理解的那种交情。
[8]期:期会,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水势盛称汉,银河在天而广阔,所以称云汉,这里泛指天上仙境。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中华书局 2015


   这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辨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近似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虽然像陶潜所说的“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诗人已经渐渐进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诗人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好像在他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诗人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诗人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表现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孤独。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孤独、冷清的感受。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岀版社,2010: 123
2.裴斐.李白诗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 : 61-69
3.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347-348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四库全书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