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启蒙 > 诗歌篇 > 唐诗三百首 > 卷五《七言律诗》五十三篇 >
弟子规

同题仙游观 韩翃 著

  • 原文版
  • 注音版
  • 译文版
  • 评析
  • 朗诵版
  • 字帖版
  • 同题仙游观
    唐-韩翃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初见 一作:下见)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小洞幽。( 一作:闲)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 jiào
    duì
    zhōng
    qǐng
    xiān
    kàn
    zuǒ
    yuán
    wén
展开剩余的(50%)
部分展示

图片版

评论列表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 0

暂无评论
注音版
文档下载
纠错评论
同题仙游观[1]
唐-韩翃
仙台下见五城楼[2],风物凄凄宿雨收[3]
初见仙游观啊,恰似仙家胜境五城十二楼,隔宿的秋雨已消停,风光景物更显得虚静清秀。


山色遥连秦树晚[4],砧声近报汉宫秋[5]
翠淡的山色,遥连着薄暮之中长安树,捣练的砧声近在耳,似乎在报告宫苑已入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生小洞幽。
月照松林,扶疏的枝隙间,光影投射斋坛上,是这样的空清静谧,风送清香,循踪可见细草间,灵洞小小分外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6],人间亦自有丹丘[7]
有什么必要,再将世外仙境去寻访?胜境人间本来有,如这里,就仿佛仙山丹丘。





注释
[1]此诗描写秋雨后道观的清虚悠远。同题:与人同游一起题诗。仙游观:道观,在长安。
[2]五城楼:传说为仙人居处,据《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后人以“五城楼”、“十二楼”为神仙之居处。此处即指仙游观。
[3]凄凄:原意云雨起貌,这里指经雨风物之清虚韵致,与凄凉不同。宿雨:隔夜之雨。
[4]秦:长安一带。
[5]砧声:捣衣声,捣练。砧:捣衣石。 汉宫:以汉代唐。
[6]方外:神仙居住的世外仙境。
[7]丹丘:传说中神仙所居,昼夜常明。《楚辞•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这里指仙游观。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中华书局 2015

      诗人游览嵩山逍遥谷上的仙游观,而加以题咏,有向道之意。

      首联开口即用仙家典故,点明时地节令,切中题目“仙游观”。“风物凄凄宿雨收”是倒置,将雨后清虚疏落之状置于前,有效地凸显了本诗的主旨。

      颔联写观外景物,先是见“秦树”,后是闻“砧声”。无论是山色遥接树色的朦胧感,还是报秋的捣衣声,都营造出一种虚静的氛围。

      颈联写观内景物,先写高处“空坛”的静,后写低处“小洞”的幽,点明是道士居处,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深化了颔联的意境。

      末联引用《远游》之语,称赞这地方是神仙居处的丹丘妙地,不用再去寻觅他方了。

      全诗抓住道观静和幽的特点,安排在秋季雨后的特定环境中,从远景到近景,从高处的空坛到低处的小洞,声色俱有,刻画出一个不寻常的清幽绝俗的仙家之地,让人心生企慕之意。语言工美秀丽,音调婉转和鸣。


韩翃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四库全书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