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启蒙 > 诗歌篇 > 唐诗三百首 > 卷五《七言律诗》五十三篇 >
弟子规

宿府 杜甫 著

  • 原文版
  • 注音版
  • 译文版
  • 评析
  • 朗诵版
  • 字帖版
  • 宿府
    唐-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陆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 jiào
    duì
    zhōng
    qǐng
    xiān
    kàn
    zuǒ
    yuán
    wén
展开剩余的(50%)
部分展示

图片版

评论列表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 0

暂无评论
注音版
文档下载
纠错评论
宿府[1]
唐-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2],独宿江城蜡炬残[3]
秋气凉冷,幕府井边的梧桐,已感受到寒意,我独自在府中值宿,望着江城,不觉蜡烛已将燃完。


永夜角声悲自语[4],中庭月色好谁看。
长夜里传来悲凉的号角声,仿佛在自语低回,庭中的月色皎洁美好,又与谁来同看。


风尘荏苒音书断[5],关塞萧条行路难。
战争的风尘迁延不息啊,亲朋们的音书阻断,四处的关塞萧条啊,行路更是难上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6],强移栖息一枝安[7]
自从安史乱起,我已忍受了十年的漂泊孤单,今日里勉强新任幕僚,犹如那小鸟鹪鹩,林中栖息,只取一根枝杈。




注释
[1]代宗广德二年(764)秋,甫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严武幕府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时作。宿府,住宿在幕府中,在节度使府值夜。
[2]幕府:古代军队出征,将帅无固定住所,以帐幕为府署,故称幕府。后代称地方军政长官的衙署。 井梧:庭院中之梧桐树。井:指天井,即庭院也。
[3]江城:即成都,因锦江流经成都而名。蜡炬:蜡烛。
[4]永夜:整夜,长夜。角声:指军中号角声。自语:言画角声悲如咽咽自语。
[5]风尘荏苒(rěnrǎn):指战乱不息。风尘:此指战乱。荏苒:时光不断流逝。
[6]伶傅:孤零,孤独,孤单。十年:指从安史叛乱至作诗时已达十年。
[7]强移:指勉强而新为幕僚。一枝安:《庄子·逍遥游》:“鹤鹤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中华书局 2015


  此诗首联倒装。按顺序说,第二句应在前。其中的“独宿”二字,是一诗之眼。“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而第一句“清秋幕府井梧寒”,则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

  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清代方东树指出:“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而造句之新颖,也非同一般。七言律句,一般是上四下三,这一联却是四、一、二的句式,每句读起来有三个停顿。诗人就这样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活托出一个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现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

  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风尘”句紧承“永夜”句。“永夜角声”,意味着战乱未息。那悲凉的、自言自语的“永夜角声”,引起诗人许多感慨。“风尘荏苒音书绝”,就是那许多感慨的中心内容。“风尘荏苒”,指战乱延续的时间很长。诗人时常想回到故乡洛阳,却由于“风尘荏苒”,连故乡的音信都得不到。“关塞”句紧承“中天”句。诗人早在《恨别》一诗里写道:“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好几年又过去了,诗人却仍然流落剑外,一个人在这凄清的幕府里长夜不眠,仰望中天明月,不由得心事重重。“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这一联直抒“宿府”之情。但“宿府”时的心情很复杂,用两句诗无法写完。于是用“伶俜十年事”加以概括,意蕴深远。

  尾联照应首联。作为幕府的参谋而感到“幕府井梧寒”,诗人联想到《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那个鹪鹩鸟来。“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他从安史之乱以来,“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那饱含辛酸的“伶俜十年事”都已经忍受过来了,如今却又要到这幕府里来忍受“井梧寒”。用“强移”二字,表明他并不愿意来占这幕府中的“一枝”,而是严武拉来的。用一个“安”字,不过是诗人自我解嘲。诗人一夜徘徊徬徨、辗转反侧,心中并不安宁。

  诗中抒发的感情还是伤时感事,表达出作者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他飘泊流离的愁闷。正是始终压在诗人身上的愁苦使诗人无心赏看中天美好的月色。前六句具体写出了诗人对风尘荏苒、关塞萧条的动乱时代的忧伤。最后两句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他辗转流离苦闷。总之,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飘泊辗转,诗风沉郁。


参考资料:
1.程千帆 等,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5:557-558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四库全书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