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启蒙 > 诗歌篇 > 唐诗三百首 > 卷四《五言律诗》八十篇 >
弟子规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著

  • 原文版
  • 注音版
  • 译文版
  • 评析
  • 朗诵版
  • 字帖版
  •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唐-钱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展开剩余的(50%)
部分展示

图片版

评论列表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 0

暂无评论
注音版
文档下载
纠错评论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1]
唐-钱起
泉壑带茅茨[2],云霞生薜帷[3]
山泉沟壑绕着我的茅舍,云霞掩映帷幕般的薜荔。


竹怜新雨后[4],山爱夕阳时[5]
新雨过后青竹更显苍翠,晚山映照着夕阳的余晖更添秀美。


闲鹭栖常早[6],秋花落更迟。
悠闲的白鹭像往常一样早早回巢栖宿,秋日的花朵比别处落得更迟。


家僮扫萝径[7],昨与故人期[8]
仆人正辛勤地把小径打扫干净,我昨天与老朋友会面约定日期。





注释
[1]此诗写招引友朋聚会,突出一种闲雅的情趣。谷口:当指今陕西泾阳西北之仲山谷口。杨补阙:名未详,补阙为谏官名,专向皇帝规谏举荐。唐中书省与门下省分置右、左补阙各二名,掌供奉讽谏,扈驾随从。
[2]泉壑:山谷叫壑,泉壑即指山水。茅茨:茨是覆盖之意,茅茨原意是茅草、芦苇等盖的屋顶,指代茅屋。《韩非子•五蠹》:“尧之治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斷。”
[3]薜帷:成片如帷帐的薜荔。薜:薜荔(一种常绿藤),蔓生如帐幕,故得名。
[4]怜:爱。
[5]山:即谷口。
[6]闲:悠闲自在。
[7]家僮:即家童,旧时对私家奴仆的统称。萝径:女萝遮覆的小路。女萝即松萝,地衣类香草,见《楚辞》,后世用为隐士服用者。
[8]昨:先前。故人:老友,指杨补阙。期:约定。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中华书局 2015

  从诗题中不难看出这是一首邀请朋友赴约的诗歌,诗人着力刻画他的书斋的清幽雅致,意在表达对杨补阙的盛情,期待他能如期来访,而这些主要是通过对书斋周围景物的准确、细腻的描绘来实现的。

  首联中“茅茨”为“茅屋”之意,在这里指的是诗人简朴的书斋。“薜帷”指“薜荔的墙帷”。应理解为墙上长满了薜荔,显示了居所的自然状态。句中用得最妙的是“带”字,应为动词“像带子一样环绕”,与第二句中的“生”相对应,能充分的引发读者的想象:山泉沟壑萦绕着诗人的小屋,浮云彩霞似从小院中升腾而起。此联为全诗的起笔,远观书斋,山环水绕,云蒸霞蔚,如赏人间仙境。

  颔联与颈联写书斋周围的景物,“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是此诗是最出彩的句子,二者为倒装句,先突出了竹林山色令人怜爱,而后又以“新雨后”“夕阳时”修饰,指出它们令人怜爱的原因是雨后新绿、夕阳渲染,如此遣词造句,不仅让这些景物融入了人的情感,而且让它们具有了极强的色彩感,使读者很有质感地感受到竹林高山的清秀壮丽。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写了这里的鸟与花。白鹭早早的休息,只因一个“闲”字,充分说明了这里的幽静:鸟儿少有人打扰,便可过着悠闲舒适的生活。秋花迟迟不肯落下,只能说明这里的环境适宜它们生长,便可久驻枝头。写鸟、花意在突出书斋环境的清幽雅致、清新宜居。

  尾联写诗人早已让家人把那缀满绿萝的小径打扫干净,原因是昨天与杨补阙的约定。一如“花径缘客扫,蓬门为君开”之妙。诗人在上文极力地推崇书斋的环境,意在引出这个约定,希望朋友能如约而至。

  此诗用字精准,形式工整,手法独到,写景唯美,表意含蓄,值得后人品读。


钱起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四库全书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