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启蒙 > 诗歌篇 > 唐诗三百首 > 卷四《五言律诗》八十篇 >
弟子规

春宿左省 杜甫 著

  • 原文版
  • 注音版
  • 译文版
  • 评析
  • 朗诵版
  • 字帖版
  • 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展开剩余的(50%)
部分展示

图片版

评论列表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 0

暂无评论
注音版
文档下载
纠错评论
春宿左省[1]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2],啾啾栖鸟过[3]
傍晚时分,“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鸣而过。


星临万户动[4],月傍九霄多[5]
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特别多。


不寝听金钥[6],因风想玉珂[7]
值夜时睡不着觉,仿佛听到了有人开宫门的锁钥声风吹檐间铃铎,好像听到了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


明朝有封事[8],数问夜如何。
明日早朝我将有密封的奏章要呈奉圣上,心绪不宁,反反复复讯问宵夜到了什么时辰?





注释
[1]肃宗乾元元年(758)杜甫在长安任左拾遗时所作。宿:宿值,唐时官员要轮流在官署值夜,值宿,犹今言之值夜班。左省:即门下省,因在宣政殿门左,故称“左省”。杜甫当时任门下省左拾遗,门下省与中书省分别在禁中左右,分称左省、右省。
[2]隐:指花木为暮色隐去。掖垣:宫门两边的墙。唐时门下省与中书省分立宣政殿两侧,如人之两腋(掖同腋)故也称左掖、右掖。
[3]啾啾:象声词,小鸟齐鸣的声音。栖鸟:此指归飞栖宿的鸟。
[4]万户:《汉书》记,建章宫有万户千门,后因以称宫门重重。
[5]九霄:传说天有九重,称九霄,古人以天人对应,九霄代指朝廷。
[6]金钥:金锁,指官门之锁。
[7]玉珂:马络头上贝壳、玉石所制的装饰物。此指马铃。
[8]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百官上书奏章,为防泄密,用皂囊密封进呈,故称封事。左拾遗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诤,小事上封事。
[9]数(shuò):多次,频频。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中华书局 2015

   这首诗描写作者上封事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表现了他居官勤勉,尽职尽忠,一心为国的精神。全诗八句,前四句写宿省之景,后四句写宿省之情,叙述详明而富于变化,描写真切而生动传神,体现了杜甫律诗结构既严谨又灵动,诗意既明达又蕴藉的特点。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起首两句描绘开始值夜时“左省”的景色。看起来好似信手拈来,即景而写,实则章法谨严,很有讲究。首先它写了眼前景:在傍晚越来越暗下来的光线中,“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鸣而过,描写自然真切,历历如绘。其次它还衬了诗中题:写花、写鸟是点“春”;“花隐”的状态和“栖鸟”的鸣声是傍晚时的景致,是作者值宿开始时的所见所闻,和“宿”相关联;两句字字点题,一丝不漏,很能见出作者的匠心。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此联由暮至夜,写夜中之景。前句说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后句说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特别多。这两句是写得很精彩的警句,对仗工整妥帖,描绘生动传神,不仅把星月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并且寓含着帝居高远的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含蓄双关。其中“动”字和“多”字用得极好,被前人称为“句眼”,此联因之境界全出。这两句既写景,又含情,在结构上是由写景到写情的过渡。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这联描写夜中值宿时的情况。两句是说他值夜时睡不着觉,仿佛听到了有人开宫门的锁钥声;风吹檐间铃铎,好像听到了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这些都是想象之辞,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勤于国事,唯恐次晨耽误上朝的心情。在写法上不仅刻画心情很细致,而且构思新巧。此联本来是进一步贴诗题中的“宿”字,可是作者反用“不寝”两字,描写他宿省时睡不着觉时的心理活动,另辟蹊径,独出机杼,显得词意深蕴,笔法空灵。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最后两句交待“不寝”的原因,继续写诗人宿省时的心情:第二天早朝要上封事,心绪不宁,所以好几次讯问宵夜到了什么时辰。“数问”二字,则更加重了诗人寝卧不安的程度。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便有一种悠悠不尽的韵味。结尾二句由题后绕出,从宿省申发到次日早朝上封事,语句矫健有力,词意含蓄隽永,忠爱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参考资料:
1.吴小林 等,唐诗鉴赏诗词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467-468页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四库全书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