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启蒙 > 诗歌篇 > 唐诗三百首 > 卷二《七言古诗》二十五篇 >
弟子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著

  • 原文版
  • 注音版
  • 译文版
  • 评析
  • 朗诵版
  • 字帖版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 一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展开剩余的(50%)
部分展示

图片版

评论列表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 0

暂无评论
注音版
文档下载
纠错评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2],胡天八月即飞雪[3]
北风卷地吹过,吹折了塞上坚韧的白草八月里(中原还花团锦簇),胡天却已经大雪飞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
白雪纷飞,就像一夜之间,悄然而至的春风唤醒了千万棵梨树,漫山遍野绽放出无数雪白的花朵。


散入珠帘湿罗幕[5],狐裘不暖锦衾薄[6]
雪花从缀着珠玉门帘的缝隙中飞入帐篷,打湿了丝织的帷幕无论穿着多么贵重的狐皮大衣,甚至盖着锦缎的被子也仍是觉得寒冷。


将军角弓不得控[7],都护铁衣冷难着[8]
将军那装饰着兽角的长弓已经冻得拉不开了,都护的铠甲冻得硬硬的也难以穿上。


瀚海阑干百丈冰[9],愁云黪淡万里凝[10]
漠野陡峭的崖壁上,纵横悬挂着百丈冰柱,惨淡的云色似愁,凝满了万里天穹。


中军置酒饮归客[11],胡琴琵琶与羌笛[12]
主帅帐中摆好了酒宴,为回京的人饯行,能用来演奏助兴的,只有边塞特有的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13],风掣红旗冻不翻[14]
黄昏宴罢,送君到辕门大雪仍在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竿头上的红旗已经被冻僵了,任凭劲风猛吹也无法翻动。


轮台东门送君去[14],去时雪满天山路[16]
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已铺满了天山的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注释
[1]本诗与《轮台歌》作于同时。题意是咏白雪以送武判官归京都长安。“京”字原无,据《岑嘉州集》补。歌,诗体名,《文体明辨》:“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武判官,当是岑参在封常清幕府的同僚。判官:官名。唐时节度使、观察使下掌书记之官吏。
[2]白草:西北地区生长的一种草,秋天干枯后草色变白,冬枯不萎,性极坚韧,为牛马所嗜食。
[3]胡天:胡人地域的天空,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我国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胡。
[4]梨花开:喻树上雪花。
[5]珠帘:用珍珠缀成的帷帘。罗幕,用丝织品做的幕帐。罗是质地较厚重的丝绸。珠、罗在这里均为美称。
[6]狐裘:狐皮大衣或披风。锦衾,锦缎被子。薄:是说雪寒使锦衾也显得薄了。
[7]角弓:以兽角作装饰的弓。不得控:拉不开。控:拉开弓。
[8]都护:唐朝镇守边疆的军府长官。唐时在边塞设六都护府,各设大都护一员,都护一员。这里泛指边塞的武将。铁衣:铁甲战袍。着:穿的意思。
[9]瀚海:旧说为大沙漠,因浩瀚如海故名。唐时为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西至今准葛尔盆地一带广大地区的泛称。今人柴剑虹先生《“瀚海”辨》考证,维吾尔族人将陡峭的山崖所形成的陂谷叫作háng,可译成杭海,或瀚海。北庭都护府下有瀚海军,由“瀚海”得名。阑干:犹言纵横交错的样子。
[10]愁云:云厚而色灰暗似愁。惨淡:暗淡。
[11]中军:古时设左、中、右三军,中军是主帅亲自统领的军队。这里指节度使的营帐。饮归客:请归客饮,饮字使动用法,读去声。归客,指武判官。
[12]这句说各种胡乐器奏鸣侑酒。
[13]辕门:领兵将帅的营门。帝王巡狩或军队出征,止宿野外,以车周围作屏障,出入处把两辆车的车辕相向竖起,对立入门,所以叫辕门。后也指称将帅的营门。
[14]掣:拉,扯,牵引。冻不翻:冻硬而不飘动。 翻:翻卷招展。
[15]轮台:轮台:在今新疆,当时是安西节度使军府所在地。
[16]天山:唐时伊州、西州西北一带山脉统称天山。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中华书局 2015


  此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时期。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前四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了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情形。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飞雪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激昂的战斗情绪。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中间两句为第二部分,描写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最后三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有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间,急缓相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参考资料:
1.梁川等 唐诗三百首鉴赏: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第191-193页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四库全书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