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启蒙 > 典故篇 > 幼学琼林 > 卷二:《婚姻》 >
弟子规

婚姻 程登吉 著

  • 原文版
  • 注音版
  • 译文版
  • 评析
  • 朗诵版
  • 字帖版
  • 卷二·婚姻
    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
    蹇修与柯人,皆是煤妁之号;冰人与掌判,悉是传言之人。
    礼须六礼之周,好合二姓之好。
    女嫁曰于归,男婚曰完娶。
    婚姻论财,夷虏之道;同姓不婚,周礼则然。
    女家受聘礼,谓之许缨;新妇谒祖先,谓之庙见。
    文定纳采,皆为行聘之名;女嫁男婚,谓了子平之愿。
    聘仪曰雁币,卜妻曰凤占。
    成婚之日曰星期,传命之人曰月老。
    下采即是纳币,合卺系是交杯。
    执巾栉,奉箕帚,皆女家自谦之词;娴姆训,习《内则》,皆男家称女之说。
    绿窗是贫女之室,红楼是富女之居。
    桃夭谓婚姻之及时,摽梅谓婚期之已过。
    御沟题叶,于祐始得宫娥;绣幕牵丝,元振幸获美女。
    汉武与景帝论妇,欲将金屋贮娇;韦固与月老论婚,始知赤绳系足。
    朱陈一村而结好,秦晋两国以联姻。
    蓝田种玉,雍伯之缘;宝窗选婚,林甫之女。
    架鹊桥以渡河,牛女相会;射雀屏而中目,唐高得妻。
    至若礼重亲迎,所以正人伦之始;《诗》首好逑,所以崇王化之原。

    (增)鱼水合欢,情何款密;丝萝有托,意甚绸缪。
    牵乌羊以为礼,自是古风;选碧鹳以成婚,正为佳匹。
    因亲作配,温峤曾下镜台;从简去华,仲淹欲焚罗帐。
    刘景择婿杜广,厩卒何惭;挚恂定配马融,门徒有幸。
    义重恩深,楚女因婚报德;情孚意契,汉君指腹连姻。
    贫乏奁仪,隐之之婢卖犬;婿皆贤士,叔元之女乘龙。
    俊逸裴航,蓝桥捣残玉杵;风流萧史,秦楼吹彻琼箫。



展开剩余的(50%)
部分展示

图片版

评论列表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 0

暂无评论
注音版
文档下载
纠错评论
卷二·婚姻
良缘由夙缔[1],佳偶自天成[2]
好姻缘是前世注定的,好配偶是上天撮合的。


蹇修与柯人[3],皆是煤妁之号[4];冰人与掌判[5],悉是传言之人[6]
“蹇修”与“柯人”,都是对媒人的称呼;“冰人”与“掌判”,都指为男女两家牵线传话的媒人。


礼须六礼之周[7],好合二姓之好。
“六礼”必须周全到位,方能使夫妻双方百年好合。


女嫁曰于归[8],男婚曰完娶[9]
女子出嫁,叫作“于归”;男子成婚,称为“完娶”。


婚姻论财,夷虏之道[10];同姓不婚,周礼则然[11]
婚姻用钱财衡量,那是外邦蛮族人的做法;同姓不结婚,周礼制定以来就一直如此。


女家受聘礼,谓之许缨[12];新妇谒祖先[13],谓之庙见[14]
女家收受男方聘礼,叫作“许缨”;新娘祭告夫家祖先,称为“庙见”。


文定纳采[15],皆为行聘之名[16];女嫁男婚,谓了子平之愿[17]
“文定”“纳采”,都是男方下聘礼的名称;女嫁儿婚,可以说了却父母的“子平之愿”。


聘仪[18]曰雁币[19],卜妻曰凤占[20]
行聘的彩礼,叫“雁币”;占卜求妻,称“凤占”。


成婚之日曰星期[21],传命[22]之人曰月老[23]
结婚的日子,称“星期”;替男女两家传话的媒人,叫“月老”。


下采即是纳币[24],合卺系是交杯[25]
“下采”,就是男方家里给女方家里送彩礼;“合卺”,是指新郎新娘喝交杯酒。


执巾栉[26],奉箕帚[27],皆女家自谦之词;娴姆训[28],习《内则》[29],皆男家称女之说。
拿着毛巾、梳子篦子等伺候洗浴,拿着簸箕笤帚,从事家内洒扫之事,都是女方的自谦之辞;娴熟女师的训诫,熟悉并严格遵守妇道,则是男方赞美女方之语。


绿窗是贫女之室,红楼是富女之居[30]
“绿窗”,代指贫家女的房室;“红楼”,代指富小姐的居所。


桃夭谓婚姻之及时[31],摽梅谓婚期之已过[32]
“桃之夭夭”,形容女子出嫁及时;“摽有梅”,比喻女子错过婚龄。


御沟题叶[33],于祐始得宫娥;绣幕牵丝,元振幸获美女[34]
在红叶上题写诗句,凭借御沟传情,于祐因此娶到宫女韩夫人;在绣幕前牵住一根红丝线,郭元振竟幸运娶到美丽的新娘。


汉武与景帝论妇,欲将金屋贮娇[35];韦固与月老论婚,始知赤绳系足[36]
汉武帝向父亲景帝提及将来娶妻,说愿意建造一座金屋,来迎娶表姐阿娇;韦固与月老谈论婚姻,才知道夫妻在冥冥之中有一根红绳系在脚上。


朱陈一村而结好[37],秦晋两国以联姻[38]
朱、陈两姓,同住一村,世世结亲;秦、晋两国,睦邻友好,代代通婚。


蓝田种玉,雍伯之缘[39];宝窗选婚,林甫之女[40]
在蓝田种出美玉,杨伯雍用它换来好姻缘;透过暗窗挑选如意郎君的,正是宰相李林甫的女儿们。


架鹊桥以渡河[41],牛女相会[42];射雀屏而中目,唐高得妻[43]
喜鹊用身体架起桥梁,供牛郎织女渡过银河相会;搭箭射中屏风上孔雀的眼睛,唐高祖李渊因此娶回贤妻。


至若礼重亲迎[44],所以正人伦之始[45];《诗》首好逑[46],所以崇王化之原。
至于:礼经重视“亲迎”仪式,那是因为夫妇为人伦之基始,必须正视;《诗经》开篇吟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则是因为婚姻是教化之本源,怎能忽略?


(增)鱼水合欢[47],情何款密[48];丝萝有托[49],意甚绸缪[50]
像鱼与水那样和谐欢乐,感情是何等的亲密;像菟丝子、女萝那样依托于树木,情义深厚缠绵。


牵乌羊以为礼,自是古风[51];选碧鹳以成婚,正为佳匹[52]
牵着乌羊做彩礼,这是古代的遗风;选碧鹳雀做女婿,正是最佳的匹配。


因亲作配,温峤曾下镜台[53];从简去华,仲淹欲焚罗帐[54]
依靠亲戚关系为自己选配偶,温峤曾用玉镜台作聘礼;依从简朴不要奢华,范仲淹要烧丝罗帐。


刘景择婿杜广,厩卒何惭[55];挚恂定配马融[56],门徒有幸。
刘景选杜广作女婿,不因杜广是马厩的差役而感到羞惭;挚恂将女儿嫁给马融,这是作学生的幸运。


义重恩深,楚女因婚报德[57];情孚意契,汉君指腹连姻[58]
情意重恩情深,楚昭王的妹妹用婚姻报答恩德;感情真挚情义相投,汉光武帝将双方腹中胎儿结为婚姻。


贫乏奁仪,隐之之婢卖犬[59];婿皆贤士,叔元之女乘龙[60]
没有嫁妆,吴隐之叫婢女卖狗;女婿都是贤士,桓焉的女儿都坐在龙身上。


俊逸裴航,蓝桥捣残玉杵[61];风流萧史,秦楼吹彻琼箫[62]
才质出众的裴航,在蓝桥用玉杵臼捣药;风流潇洒的萧史,在秦楼上吹起玉箫。



注释
[1]良缘:美好的姻缘。夙(sù):旧有的,早就有了的。缔(dì):缔结,订立,结合。


[2]佳偶:好配偶。感情融洽、生活幸福的夫妻。天成:上天促成的。


[3]蹇修:伏羲氏的臣子,主管婚配。《离骚》: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汉·王逸注:“蹇修,伏羲氏之臣也。……言己既见宓妃,则解我佩带之玉,以结言语,使古贤蹇修而为媒理也。”因为蹇修诚恳,适合说媒,后世便称“媒人”为“蹇修”。
柯人:媒人。《诗经·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后世便以“伐柯”代指做媒,称媒人为“柯人”。


[4]煤妁(shuò):婚姻介绍人,亦即媒人。媒,谓谋合二姓者。妁,谓斟酌二姓者。一说男方曰“媒”,女方曰“妁”。《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朱子集注:“妁,亦媒也。”


[5]冰人:媒人。《晋书·艺术传·索紞》:“孝廉令狐策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紞曰:‘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作媒,冰泮而婚成。’”后世便称媒人为“冰人”。
掌判:指媒人。《周礼·地官·媒氏》:“媒氏,掌万民之判。”东汉·郑玄注:“判,半也。得耦为合,主合其半成夫妇也。”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媒妁》:“媒曰‘掌判’。”


[6]悉:都,均,皆。传言:带话,传话儿。这里指代为传达男女两家的话。


[7]六礼:古代在确立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仪礼·士昏礼》“纳采用雁”唐·贾公彦疏:“昏礼有六,五礼用雁: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是也。唯纳征不用雁,以其自有币帛可执故也。”其后《唐律》《明律》中都有类似的规定。其中“纳采”指女家收受男方用于提亲的彩礼;“问名”指男方探问女方姓名及出生年月日然后占卜吉凶,相当于后来所谓的“合八字”;“纳吉”是问名后的程序,如卜得吉兆,则媒人便携薄礼到女家告知此事,今称“小定”;“纳征”的内容包括送定金、喜饼以及多种饰物、祭品,作为正式下聘订盟的礼物,今称“大定”;“请期”是由男方委请择日师选定吉日良时,请媒人征求女家意见,俗称“送日子”,又称“乞日”。“亲迎”指婚期确定后,新郎赴女家迎娶新娘,拜堂完婚,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迎亲”。周:周全到位。


[8]于归:古代指女子出嫁。归指出嫁,女子以夫家为归宿。于,词头,用在动词前,无实意。《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9]完娶:娶妻,完婚。


[10]夷虏:春秋以后对中原以外各族的蔑称。夷虏之道,指不文明的习俗。《中说·事君》:“子曰:婚娶而论财,夷虏之道也。君子不入其乡。古者男女之族,各择德焉。不以财为礼。”大意是,谈婚论嫁要讲求财礼,那就是野蛮人的做法。古人认为婚姻大事,两家都应该重视男女的品德修养而不是钱财。


[11]同姓不婚,周礼则然:周代礼制,同姓不相婚配。《礼记·曲礼上》:“取妻不取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12]许缨:许婚。缨,丝带。古时女子同意嫁人,就系上丝带,表明自己有了归属,故称女子已经许配婆家为“系缨”“许缨”。女子许嫁所系之缨,形制不详。《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东汉·郑玄注:“女子许嫁系缨,有从人之端也。”
聘礼,订婚时,男家给女家所备的彩礼。


[13]谒(yè):拜见,祭拜。


[14]庙见:古婚礼,妇入夫家,次日天明,始见夫之父母;若父母死,则于三月后至家庙参拜公婆神位,称为“庙见”。《礼记·曾子问》:“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东汉·郑玄注:“谓舅姑没者也。”唐·孔颖达疏:“此谓舅姑亡者,妇入三月之后而于庙中以礼见于舅姑。其祝辞告神,称来妇也。”后亦称新妇首次拜谒祖庙为“庙见”。


[15]文定:古代指订婚。《诗经·大雅·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朱子集传:“文,礼;祥,吉也。言卜得吉而以纳币之礼定其祥也。”后因称订婚为“文定”。
纳彩:古代婚姻“六礼”中的第一礼,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提亲”。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亲,送礼求婚。若女方有意,则男方派媒人正式向女家求婚,并携带一定的礼物。


[16]行聘:下聘礼。


[17]子平之愿:汉代向长字子平,他读到《易经》损益卦时,深有感触,于是给子女操办婚嫁大事后,遍游五岳名山去了。后以完成子女婚嫁大事,了却家长的心愿为“了子平之愿”。《后汉书·逸民传·向长》:“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也。隐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读《易》至《损》《益》卦,喟然叹曰:‘吾已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未知死何如生耳。’于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


[18]聘仪:行聘的彩礼。


[19]雁币:雁与币帛。古时用为聘问或婚嫁时之聘仪。古婚礼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纳征用币,其余用雁。取雁不在偶,行列有序之义。


[20]凤占:占算娶妻之卦。占,古时用迷信方法来预测吉凶。《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大意是,陈敬仲被齐侯任命为工正官职。陈大夫懿氏想让敬仲做他们家女婿,占卦得到“凤凰于飞,和鸣铿铿”的吉兆。后以“凤卜”代指占算娶妻之卦。


[21]星期:两星相会的时期,喻男女成婚的日子。《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毛传:“三星,参也。在天,谓始见东方也。男女待礼而成,若薪刍待人事而后束也。三星在天,可以嫁娶矣。”郑笺:“三星,谓心星也。心有尊卑、夫妇、父子之象,又为二月之合宿,故嫁娶者以为候焉。”后遂以“三星在天”为男女婚期之典。特指婚期。


[22]传命:为谈婚论嫁的男女两家传话。


[23]月老:亦称月下老人,神话传说中掌管婚姻之神,主管世间男女婚姻,在冥冥之中用红绳系男女之足,以定姻缘。后代指媒人。《续玄怪录·定婚店》。该篇记载杜陵韦固,元和二年(807)在宋城看见一位老人身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捡书。韦固问他翻的是何书,老人答:“此幽明之书。”韦固又问他掌管什么,老人答:“天下之婚牍耳。”又问囊中何物,答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大意是,唐代韦固曾见一位白胡子老人,靠在一布袋旁对着月光翻书看,问他是什么书。老人说这是世人婚姻的花名册。又问布袋装的东西,老人说:“是红线绳子。这红线把男女两人的脚连在一起,婚姻就注定了。”后称主管男女婚姻之神为月下老人,简称月老,也称媒人。


[24]下采:下聘礼、彩礼。


[25]合卺(jǐn):旧时婚礼,夫妻饮交杯酒。把一瓠分成两瓢,叫卺。新婚夫妇各执一瓢,斟酒以饮。《礼记·昏义》:“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东汉·郑玄注:“‘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成妇之义。”唐·孔颖达疏:“卺,谓半瓢,以一瓠分为两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酳,故云‘合卺而酳’。”


[26]巾栉:指毛巾、梳子。执巾栉(zhì):拿着毛巾、梳子篦子等伺候洗浴,形容妻妾服侍夫君。是古时为人妻妾的谦辞。《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


[27]奉箕帚:拿着簸箕笤帚,从事家内洒扫之事。谓充当妻室。是古时为人妻妾的谦辞。《国语·吴语》:“勾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帚以赅姓于王宫。”


[28]娴:娴熟掌握、通晓。姆:古时以妇道教女子的女教师。姆(mǔ)训:女师的训诫。古时,贵族女子十岁以上便要在家接受女师的教导。《礼记·内则》:“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枲,治丝茧,织纴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菹醢,礼相助奠。”


[29]习内则:熟悉并严格遵守妇道。内则,《礼记》中有《内则》一篇,内容为妇女在家庭内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则。《礼记·内则》《疏》郑玄《目录》:以闺门之内,轨仪可则,故曰‘内则’。”借指妇职、妇道。


[30]绿窗、红楼:唐白居易《秦中吟·议婚》:“绿窗贫家女,衣上无珍珠。红楼富家女,金缕绣襦罗。”后遂以“绿窗”代指贫家女子的居所,“红楼”代指富家女子的居所。


[31]桃夭:《诗经》篇名,以桃花盛开喻男女及时婚嫁。 夭,桃花般茂盛艳丽的姿容。《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兴也。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灼灼,华之盛也。”郑笺:“兴者,喻时妇人皆得以年盛时行也。”


[32]摽梅:梅子熟而落,比喻女子已过结婚年龄,不嫁而将变成老姑娘。摽,落下。《摽有梅》是《诗经》中的一篇。《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郑笺:“兴者,梅实尚余七未落,喻始衰也。谓女二十,春盛而不嫁,至夏则衰。”


[33]御沟题叶:形容冥冥中早已注定的夫妻缘分。御沟,古代皇城外的护城河。题叶,在枫叶上题诗。御沟题叶的故事,在唐宋人小说中较多,事实基本相同而人物各异。今按本书中所说为于祐的事。宋·刘斧《清琐高议(前集卷五)·流红记》。其内容梗概如下:唐僖宗时,有儒士于祐,晚步禁沟,拾一红叶,上有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祐题云:“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与谁?”置沟上流,宫女韩夫人拾之。祐后为韩泳门馆,因帝放宫女三千人赐各官,泳得韩同姓,因作伐嫁祐,及成礼,于箧中取红叶相示,乃曰:“事岂偶然!”一日,泳开宴,曰:“子二人可谢媒。”韩氏曰:“一联佳句随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应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34]绣幕牵丝,元振幸获美女:相传唐朝宰相张嘉贞欲招郭元振为女婿,便让五个女儿各拿着一根丝站在幕后,让郭元振在幕前任牵一根,结果郭元振牵到张嘉贞的三女儿,张嘉贞便把她嫁给了郭元振。后以“牵丝”“牵红”“牵红线”“牵红丝”为选婿或择妻的典故。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牵红丝娶妇》:“郭元振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张嘉贞欲纳为婿。元振曰:‘知公门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可仓卒,更待忖之。’张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令五女各执一丝,幔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为婿。’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线,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然随夫贵达也。”
元振,即郭震(656—713),字元振,以字显,排行大,原籍太原阳曲(今山西定襄东南),祖父徙居于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西北)。唐高宗咸亨四年(673)登进士第,复中拔萃科,任通泉尉,落拓不拘小节,尝铸钱、掠良人财以济四方宾客。武后召见,奇之,上《宝剑篇》,武后甚为嘉赏,授右武卫铠曹参军,使吐蕃。武周大足元年(701),拜凉州都督,拓境一千五百里。唐中宗神龙中,迁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金山道行军大总管。唐睿宗立,召为太仆卿,安西酋长有赘面哭送者。景云二年(711),进同中书门下三品,迁吏部尚书,封馆陶县男。先天元年(712),为朔方军大总管;二年(713),以兵部尚书复同中书门下三品,封代国公。会帝讲武骊山,坐军容不整,流新州。开元元年(713),起为饶州司马,病死于途中。生平详见唐·张说《郭代公行状》、新旧《唐书》本传。


[35]金屋贮娇:汉武帝为太子时,长公主欲将女配武帝,问曰:“阿娇好否?”武帝曰:“好,若得阿娇,当作金屋贮之。”见汉班固《武帝故事》。金屋,指极华丽的屋子。唐李商隐《茂陵》:“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后来称男子有外宠叫金屋藏娇。
汉武,即汉武帝。
景帝,即汉景帝刘启(前188—前141)。汉文帝子。用晁错计,削诸侯王封地。吴、楚等七国反,后讨平七国,派任官吏管理诸侯王国行政,巩固中央集权。继承文帝与民休息政策,重农抑商,改田赋十五税一为三十税一。史家称“文景之治”。在位十六年。娇,即阿娇。汉武帝之陈皇后,小字阿娇。陈午之女,母为汉武帝姑馆陶长公主。汉武帝得为太子,多赖长公主力。曾言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取为妃。及即位,将其立为皇后。擅宠骄贵,无子而妒。坐挟妇人媚道及巫蛊,废居长门宫,数年卒。


[36]赤绳系足:相传月下老人主司人间婚姻,其囊中有赤绳,于冥冥之中系住男女之足,双方即注定为夫妇。


[37]朱陈:江苏徐州丰县朱陈村,自古以来只有朱、陈二姓,世代通婚。后世遂称两家联姻为结“朱陈之好”。结好,结两姓之好。唐·白居易《朱陈村》诗:“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一作“陈村”)民,死为村之(一作“陈村”)尘。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自注:其村唯朱、陈二姓而已)。……”


[38]秦晋两国以成婚:春秋时期,晋献公把大女儿嫁给秦穆公;秦穆公又先后嫁女儿给晋怀公、晋文公。此后,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后世遂称两家结亲为“秦晋之好”。唐白行简《李娃传》:“明日命媒氏通二姓之好,备大礼以迎之,遂如秦晋之偶。”


[39]蓝田种玉:比喻缔结姻缘。据晋干宝《搜神记》记载,杨伯雍居终南山,常汲水于岭山供人饮。有一人饮后给雍石子一斗,说选好地种之,可得好玉和佳妇。杨种石得玉。右北平徐公有娇女,人求婚多不许。杨往求,徐言如得白璧一双即可。杨于种玉处得璧五双,遂娶徐女。《搜神记》所载杨伯雍种玉之地并不在蓝田,因蓝田以产玉闻名,后人遂嫁接之而为“蓝田种玉”。蓝田,县名。今为陕西西安辖县。在陕西渭河平原南缘、秦岭北麓、渭河支流灞河上游。秦置县,以产美玉闻名。东汉·班固《西都赋》:“陆海珍藏,蓝田美玉。”伯雍,指杨伯雍,《搜神记》中的人物。李光明庄本作“雍伯”,当为“伯雍”倒文。


[40]宝窗选婿,林甫之女:相传唐代宰相李林甫有六个女儿,为了挑选佳婿,他在堂壁上开了一个暗窗,每有贵家子弟来拜见,就让女儿们在窗后观察,挑选自己喜欢的如意郎君。宝窗,用珠宝装饰、雕镂精致的窗子。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选婿窗》:“李林甫有女六人,各有姿色,雨露之家,求之不允。林甫厅事壁间开一横窗,饰以杂宝,缦以绛妙。常日使六女戏于窗下,每有贵家子弟入谒,林甫即使女于窗中自选可意者事之。”
林甫,李林甫(?—752),小字哥奴,排行十,唐高祖从父弟之曾孙。因厚结武惠妃与武三思女,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任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寻代张九龄为中书、集贤殿大学士,又封晋国公。厚结宦官、嫔妃,探听玄宗意旨,故出言进奏,动必称旨,深得玄宗宠信。居相位十九年,权势至盛,朝野侧目,政事败坏。为人面柔而有狡计,对人暗加陷害不形于辞色,人称“口蜜腹剑”。因其主张重用番将,使安禄山得掌重兵,致起安史之乱。


[41]鹊桥:民间传说天上的织女七夕渡银河与牛郎相会,喜鹊来搭成桥,称“鹊桥”。常用以比喻男女结合的途径。唐·韩鄂《岁华纪丽·七夕》:“七夕鹊桥已成,织女将渡。”原注引《风俗通义》:“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42]牛女:指牛郎和织女。


[43]射雀屏而中目,唐高得妻:隋末窦毅认为女儿有奇相,要为她选一位有远大前程的丈夫。他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约定将女儿嫁给射中孔雀眼睛的那个人。李渊两箭射中孔雀两只眼睛,窦毅将女儿嫁给他。后来李渊成为唐朝开国皇帝。后因以“雀屏”择婿许婚的典故。《旧唐书·后妃传上·高祖太穆皇后窦氏》:“(窦毅)谓长公主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
唐高,指唐高祖李渊(566—635),字叔德,唐代开国皇帝。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迁狄道,又徙武川镇,后入中原。李渊出身于北朝的关陇贵族。其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北周时期追封唐国公;其父李昞为北周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李渊七岁袭封唐国公,隋时累迁至太原留守。炀帝大业十三年(617)起兵反隋,次年(618)称帝,国号唐,定都长安。建元武德。称帝后,逐步消灭薛举、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统一天下。武德九年(626),其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渊被迫退位,为太上皇。贞观九年(635),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献陵。


[44]亲迎:古代婚姻“六礼”之中最为隆重的仪式,相当于今天的迎亲。丈夫亲自到女方家接回妻子,表述丈夫对妻子的重视和对家庭义务、责任等的勇于承担。


[45]人伦:古代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各种尊卑长幼关系。


[46]诗首好逑:《诗经》第一首是《关雎》,中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
王化之原,指周朝天子教化的基础和本源。


[47]鱼水:多指君臣相遇,这里指夫妇。鱼水合欢:又称“鱼水之欢”,比喻夫妻感情欢洽和谐。桓公让管仲求宁戚做官,宁戚只回答“浩浩乎”三字。后来一位婢女告诉他说:“《诗》有‘浩浩者水,育育者鱼,未有家室,而安召我居’,宁戚可能想成家了!”《管子·小问》:“齐桓公使管仲求宁 戚,宁戚应之曰:’浩浩乎!’管仲不知……婢子曰:'诗有之,浩浩者水,育育者鱼。 未有室家,而安召我居。宁子其欲室乎!


[48]款密:指诚挚而亲切。款,真诚。密,恳挚。


[49]丝萝:即菟丝和女萝。《诗·小雅·颇弁》:“莺与女萝,施于松柏。”菟丝、 女萝皆蔓生,缠绕于树木,不易分开。后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男女结成婚姻。《古诗十九首》:“与君为新婚,菟丝与女萝。”


[50]绸缪:情意缠绵。


[51]“牵乌羊”两句:南朝刘宋时隐士孔淳之与王敬弘很友好。王敬弘将女儿许给孔淳之的儿子,孔淳之用乌羊和壶酒做聘礼。人们都议论礼物太薄,孔淳之却说:“这是田父的规矩啊。”《南史·隐逸传》:宋孔淳之,性高尚,与王敬泓为友,敬泓以女嫁淳之子,淳牵乌羊 提壶为彩礼,人怪其礼太薄。淳之答曰:“此田父礼也。”


[52]碧鹳:唐裴宽之绰号。《唐书·裴宽传》记载,韦诜有女,欲嫁裴宽,对妻曰;“常求佳婿,今得矣。” 次日,使其家族往观之。裴宽衣碧色,又瘦又长,族人见之皆笑,呼为碧鹳雀。诜曰:“爱其女必以为贤公侯妻也,何可以貌求人,卒妻宽。”


[53]“因亲”两句:《世说新语·假谲》记载,晋温娇丧妻欲娶,其堂姑有一女甚有姿慧,属峤觅婿,断有自婚之意。曰:“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后数日,峤曰:“已觅得婚处。门第粗可,婿身名宦。尽不减峤。”因下玉镜台一枚。姑大喜。成婚之日,女以手披纱扇, 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


[54]“从简”两句:《宋史》记载,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名臣。死后赠兵部尚书,谥文正。生活俭朴,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其子娶妇将归,仲淹闻有以罗为帐幔者,不悦曰:“吾家素清俭,安得乱吾家法。若有人持来,吾当焚之于庭。”大意是,宋代范仲淹权高位重,儿子结婚那天,他听说媳妇家用绮罗作为帐幔,很不高兴,认为不能因娶儿媳而败坏了清俭的家风,宣称如果真有其事,他将在庭院里烧掉陪嫁品。


[55]“刘景”两句:前赵殷州刺史杜广,原是刘景家的养马人,人十分勤劳,马养得很好。刘景和他谈话,发现杜广身世曲折且很有见识,于是拉着杜广的手说:“吾罪人也,久负贤者。”又对妻子说:“为女求夫三年,不觉厩中有麒麟。”于是把女儿嫁给了他。《中国人名大辞典》记载,前赵杜广,初为刘景厩卒。景问其意,杜广申叙有条。景执其手曰:吾久负贤者。归告其妻曰:为女求夫二十年,不觉厩中有麒麟。于是以女妻之。后广为殷州刺史。厩卒,马夫。


[56]挚恂:东汉挚恂,京兆人,博通百家,不应朝廷征聘,隐于南山,教授儒学, 名重关西。马融,扶风人,少有俊才,从挚恂受业,博通经籍,恂爱其才,以女嫁之。 后马融成为一世大儒。见《后汉书·挚恂传》及《后汉书·马融传》。


[57]因婚报德:用婚姻报答恩德。《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春秋时钟建是楚国大夫,吴国
军队攻破楚国都城郢,楚昭王带着妹妹季芊逃奔郑国,后来楚昭王回国,替妹妹操持婚事,季
芊说:“从来未婚男女不相亲近,钟建曾经背我出逃,怎么好嫁他人呢。”昭王就将季芊嫁给了
钟建,并任钟建做管音乐的大夫。《左传·定公四年》:春秋时钟建为楚国大夫,吴国攻楚,进入郢都,楚昭王逃奔去郧,钟建背负楚昭王之妹季苹跟随。后王将嫁季芊,季芊辞曰: “所以为女子,远丈夫也。钟建负我矣。”以妻钟建,以为乐尹。 


[58]指腹联姻:胎儿还没出生就定下婚约。《后汉书·贾复传》记载,贾复,字君文,光武帝爱将,后汉封胶东侯。一次战斗中大获全胜,但贾复中了枪伤,光武帝知道贾复妻子已有身孕,为免其后顾之忧,就与他约定:两家联姻。如果是女孩就做儿媳,如果是男孩,就做女婿。《后汉书·贾复传》:(贾)北与王校战于真定,大破之,腹伤创甚……光武大惊曰:’……其妇有孕,生女耶,我子娶之;生男耶,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孚,诚信;契,投合。


[59]“贫乏”两句:《晋书·吴隐之传》记载,东晋吴隐之是谢石的部下,女儿要出嫁,谢石
知他家清贫,就派人去帮忙操办,使者来到吴家,正碰上婢女牵一只狗到街上去卖,此外什么
像样的陪嫁品都没有。奁,妇女梳妆的镜匣。《晋书·吴隐之传》:东晋谢石请吴隐之为卫将军主薄。吴隐之将嫁女,谢石知其家贫,嫁女必困乏,下令给其厨账以助经营。使者至吴家,见其婢女正牵狗出卖, 其余别无一物。


[60]“婿皆”两句:《艺文类聚》引晋人张方所著《楚国先贤传》曰:“孙俊,字文英,与李元礼俱娶太尉桓焉女,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桓焉字叔元,东汉太尉;孙俊字文英,李膺字元礼,俱为当时名士,前途无量,因此东汉时人将之比作龙,桓焉两女当然就是“乘龙”了。唐人徐坚所著《初学记》则引《魏志》,将孙俊更换为东汉司徒黄尚,其余的记载都一样。


[61]“俊逸”两句:裴航《传奇》:唐长庆中秀才裴航,游鄂渚,佣舟还都。同载有樊夫人,国色也。乃赂其婢投以诗。樊答诗曰:“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京。”后航过蓝桥驿,得遇云英,以玉杵为聘,捣百日药,遂娶云英为妻。云英乃樊夫人云翘之妹也。后夫妻均入山仙去。


[62]“风流”两句:萧史是秦穆公时代的人,他善于吹箫,而且吹奏出的箫声能把孔雀、白鹤引到庭园来。秦穆公有个女儿名叫弄玉的,也喜欢听箫声,穆公就把她嫁给了萧史。从此萧史就每天教弄玉吹箫学凤的鸣叫声。学了几年,弄玉吹出的箫声就和真凤凰的叫声一样,箫声把天上的凤凰也引下来了,停在他们的屋子上。秦穆公就专门为他们建造了一座凤凰台。萧史、弄玉就住在那里,住了好几年。有一天,弄玉和萧史乘上凤凰双双升空飞去。后来秦国人在雍宫中建了凤女祠,祠里还不时地传出箫声。汉刘向《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萧,能致白孔雀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策声而已。


参考资料:
1.檀作文 万希,幼学琼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2023-04-01
2.程允升 原撰 叶光大译注 幼学故事琼林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12

      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而家庭的构成、发展与延续,则源于婚姻。古人认为婚姻是“人伦之始,王化之源”,所以他们对男女结成夫妇的婚姻仪式十分重视,并制定了一整套烦琐严密的程序。此后,婚礼虽逐渐被简化,但直到今天,中国人结婚还或多或少保存着古代婚礼的影子。本篇着重介绍了古代婚礼的观念、礼仪及有关姻缘的典故和传说,意在教育人们要珍惜良缘的来之不易,夫妻间要和睦相处。



  目录  
目录

程登吉

程登吉,字允升,明末西昌(今江西新建)人,为《幼学琼林》的编撰者,其《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

四库全书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