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启蒙 > 诗歌篇 > 唐诗三百首 > 卷四《五言律诗》八十篇 >
弟子规

别房太尉墓 杜甫 著

  • 原文版
  • 注音版
  • 译文版
  • 评析
  • 朗诵版
  • 字帖版
  • 别房太尉墓
    唐-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展开剩余的(50%)
部分展示

图片版

评论列表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 0

暂无评论
注音版
文档下载
纠错评论
别房太尉墓[1]
唐-杜甫
他乡复行役[2],驻马别孤坟[3]
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今日行经太尉您的孤坟,不禁下马祭别停驻。


近泪无干土[4],低空有断云[5]
我心悲痛,泪水沾湿了泥土,恍惚中,觉得低空飘飞断云,莫非天公也为您悲恸。


对棋陪谢傅[6],把剑觅徐君[7]
我曾有幸陪您对局围棋,您安详从容, 就似那晋相谢公,知音相报啊,可叹我有剑挂墓树,却无处寻觅您,正同季札徐君的典故。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眼前林花纷纷飘落,更有声声莺啼送入行人耳,反见得,逝者去,空寂寞。






注释
[1]此诗作于广德二年(764)杜甫在阆州(今四川阆中)将赴成都时,是一首叙写与房琯交谊的追悼诗。房太尉:房琯,字次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幸蜀时拜为相。肃宗时因陈涛斜(在今陕西咸阳)之败,贬为邠州刺史。代宗广德元年(763)八月因疾卒于阆州僧舍,年六十七,赠太尉。
[2]“他乡”句:言本已客居西川成都草堂,又值时变世乱,来往东川道上。复行役:指一再在外奔波。
[3]驻马:停马。孤坟:房琯河南洛阳人,客死东川,故言孤坟。
[4]“近泪”句:眼泪落处,地上的土都湿了,形容极度悲痛。
[5]断云:低垂之云,断云含雨,谓天亦为之哀。
[6]“对棋”句:写杜、房二人交情生死如一。谢傅,指谢安。据《晋书·谢安传》载,太元八年(383)苻坚率百万大军攻晋,谢安被加封征讨大都督率军抵御,在淝水之战中大破苻坚。其时谢安运筹帷幄,正在家中与别人下围棋。谢安死后追赠太傅,故称“谢傅”。对,对局。这里用谢傅以比房琯。
[7]“把剑”句:徐君,指徐国国君。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载,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途中,在徐国结识徐君,看出徐君非常喜欢自己的佩剑,因公务在身,不便相赠。后来季札回国途中又经过徐国,但徐君已死,季札便将佩剑挂在徐君的墓树上而去。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中华书局 2015

       房太尉即房琯,玄宗幸蜀时拜相,为人忠正,至德二载(757)因故被贬。杜甫上疏营救房琯,触怒肃宗险遭刑戮。后房琯卒于阆州,追赠太尉。杜甫在蜀时,镇蜀能臣严武曾奉诏入朝,徐知道在成都作乱,杜甫曾逃亡滞留在梓州、阆州一段时间,广德二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也离阆州归成都,行前特来房琯墓前告别,表现杜甫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首联叙事点题。“别”字表明以前曾来过,此次是告别。“孤坟”既哀叹老友身后的荒凉萧索,也含有淡淡的自伤情味。颔联兼用夸张与烘托手法写哀情。“无干土”显然是夸张,却生动地表现出悲哀程度之探,低空断云,凝滞愁惨,有烘托作用。颈联转写自己与房琯的友谊。上句以房琯拟谢安,虽有颂美之心,却无溢美之嫌,因二人生前都是朝廷重臣,位至宰辅,确有相似之处。下句以季札自比,表示友人虽亡,己情不变。用典贴切,内容含量很大。尾联以景收,林花飘落,莺啼送客,渲染出一种幽静肃穆的氛围,衬托出坟之孤零与凭吊者之孤单,增加了抒情效果。清人李因笃曰:“言下有’叹息斯人去,萧条天地空‘之感。结语更拈景设色,而弥形其悲。”(《杜诗集评》卷九)

      生前的相知是死后以真情相思怀悼的基础。杜甫曾受知于房琯,二人相知。房琯被贬时,杜甫奋不顾身上疏营救,险遭不测。房琯死后,杜甫一如既往,不忘旧情,只身到孤坟告祭,并写下如此深情的诗篇。如此高义,本身就很感人。诗语言朴实,情真意切,概括力极强,更增加了艺术感染力。“他人千言不能尽,而公四十字括之,是称巨笔”(赵星海《杜解传薪》卷五)。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四库全书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