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启蒙 > 诗歌篇 > 唐诗三百首 > 卷二《七言古诗》二十五篇 >
弟子规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元结 著

  • 原文版
  • 注音版
  • 译文版
  • 评析
  • 朗诵版
  • 字帖版
  •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唐-元结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徧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於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徧 一作:遍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展开剩余的(50%)
部分展示

图片版

评论列表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 0

暂无评论
注音版
文档下载
纠错评论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1]
唐-元结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2],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3],时取一醉。
漫叟我用公廨田的秫米酿酒,每逢休假日就载酒到石鱼湖上,时时博取一醉。


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4],使舫载之[5],徧饮坐者[6]
欢情醉意之中,就靠着湖岸伸臂向石鱼凹中舀酒,命小船载送酒浆,让四座的友朋都得以品饮。


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7],诸子环洞庭而坐[8],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9],乃作歌以长之[10]
那意态就仿佛靠着巴丘,向君山之上酌取酒来,而友朋们好像环坐在洞庭四周,酒船则漂漂荡荡顶着波涛来来往往。于是就作此歌以助酒兴。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石鱼湖虽然小小,那形势却好像浩瀚的洞庭。洞庭湖中有君山,夏水涨满,泛上了山色青青。


山为樽[11],水为沼[12],酒徒历历坐洲岛[13]
且把青山作酒杯,湖水作酒池,传觞的酒徒一个个环坐在洲岛之上。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14]
连日里,起大风,风鼓湖浪涌。载酒的小船,风里浪里自来往,又岂是天公所能挡得住。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漫叟我啊身坐洞庭湖岸巴丘上,手持长把葫芦瓢。长瓢酌满倾洲岛,为你四座酒徒消愁苦。




注释
[1]代宗广德年间(763一764)元结任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刺史时所作。石鱼湖在今湖南道县东,因湖中有大石,状如游鱼而得名。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常到石鱼湖饮酒赋诗。其《石鱼湖上作》诗序云:“潓泉南山,有独石在水中,状如游鱼。鱼凹处,修之可以贮酒。水涯四匝,多欹石相连。石上,人堪坐。水能浮小舫载酒,又能绕石鱼回流,乃命湖曰‘石鱼湖’。”
[2]漫叟:元结自号,散漫不拘之意。公田:唐代州县有公廨田,收获以给本衙杂项之用与不时之需。萧统《陶渊明传》记:“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以种秫(按秫宜酿酒),曰:'吾尝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按粳宜做饭)。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以公田米酿酒是法陶。
[3]因:乘。休暇:休假之暇,唐官吏旬节有休假。又,五月给田假,九月为授衣假,各十五日。
[4]引臂:伸臂。引:伸展。向鱼取酒:在石鱼上有凹处,可以贮酒,故称。
[5]舫:小船。石鱼湖上,水绕石鱼回流,故饮酒时,用小船载酒,绕石而行,遍饮同游之人。
[6]徧:通“遍”。饮坐者:让座上人饮,即劝酒。饮是使动用法,读去声。
[7]意疑:仿佛感到。疑:就好像。巴丘:即巴陵,洞庭湖岸边山名。在今湖南岳阳。下临洞庭湖。君山:又名洞庭山,在洞庭湖中。
[8]诸子:指各位来客。洞庭:此指洞庭湖(一说指石鱼湖)。
[9]酒舫:为此宴载酒的船。泛泛然:飘荡貌。然是词尾。触波涛:指在波浪中出没。
[10]乃:于是就。以:介词,用来。长:助兴之意。
[11]樽:酒杯。
[12]沼:这里指酒池。
[13]历历:散坐状。
[14]废人:阻止人。废:阻止。运酒舫:三字连读。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中华书局 2015

这是一首抒发饮酒取乐、乐中遣忧的感怀诗。

诗人在《石鱼湖上作·序》中说:“潓泉南上有独石在水中,状如游鱼。鱼凹处,修之可以贮酒。水涯四匝,多欹石相连。石上,人堪坐;水能浮小舫载酒,又能绕石鱼洄流,乃命湖曰’石鱼湖‘。”这段文字为我们准确把握此诗的内容提供了依据。

元结慷慨有大志,在安史叛乱中曾参加过抗战并立有战功。代宗初年出任道州刺史,为一方大吏。能够动用公田酿酒待客,定是此时无疑。他是一名廉政爱民的好官,本诗表现其性格豪爽的一个侧面,同时也抒发了无可名状的忧愁。

小序和诗歌的内容基本一致,作者借助联想与想象,把石鱼湖与洞庭湖相提并论,就是要开阔视野,提升诗歌之境界,否则这样联系似乎意义不大。洞庭湖几乎人人皆知,石鱼湖知者几人?而把天生的石鱼凹处当酒池是本诗的关键,这倒是一处奇特之处,而诗人能够将其开发出来,更见诗人的高雅和豪放。最后用长瓢舀酒给众酒徒斟酒的情景如同特写镜头,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散愁”二字为全诗主旨,诗人之愁,便是朝廷之愁,百姓之愁。故感情很丰富深沉。




元结

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四库全书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