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启蒙 > 诗歌篇 > 唐诗三百首 > 卷三《七古乐府》十四篇 >
弟子规

哀王孙 杜甫 著

  • 原文版
  • 注音版
  • 译文版
  • 评析
  • 朗诵版
  • 字帖版
  • 哀王孙
    唐-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 jiào
    duì
    zhōng
    qǐng
    xiān
    kàn
    zuǒ
    yuán
    wén
展开剩余的(50%)
部分展示

图片版

评论列表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 0

暂无评论
注音版
文档下载
纠错评论
哀王孙[1]
唐-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2],夜飞延秋门上呼[3]
长安城头,伫立着一只白头乌鸦,夜幕降临了,还飞进延秋门上叫个不停。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4]
又飞到大官邸宅啄个不停,屋里的高官为逃避胡兵已弃家躲避。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5]
玄宗出奔,抽断了金鞭,驾车的九马也已累死,慌忙中骨肉至亲也顾不得一起同行。


腰下宝玦青珊瑚[6],可怜王孙泣路隅[7]
有一人腰间佩带玉块和青珊瑚,可怜他本为王孙,如今在路边角落里哭泣。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问他姓甚名谁他不肯说,只说生活困苦请求收做家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8],身上无有完肌肤。
藏身荆棘丛中已有百日,身上完整的肌肤没一处。


高帝子孙尽隆准[9],龙种自与常人殊[10]
高祖的子孙个个都是高鼻梁,龙种本来就与常人相貌有异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11],王孙善保千金躯。
如今豺狼占据都城,天子出逃在外,王孙啊,你乃千金之躯要好好保重身体。


不敢长语临交衢[12],且为王孙立斯须[13]
在十字路口,不敢与你长时交谈,只能站立片刻,交待你重要的话


昨夜东风吹血腥[14],东来橐驼满旧都[15]
昨夜里,东风吹来阵阵血腥味,骆驼东来,载送劫掠的宝物挤满旧皇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16]
哥舒将军好身手,为什么昔日神勇,此番愚鲁到这地步?


窃闻天子已传位[17],圣德北服南单于[18]
我私下里听说皇上已把皇位传太子,新帝圣德,使得南单于派使拜服。


花门剺面请雪耻[19],慎勿出口他人狙[20]
回纥部割面立誓誓要雪耻,王孙啊,你要守口如瓶,谨防他人来狙捕。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21]
可怜的王孙,你万万不要疏忽,五陵之气葱郁,大唐中兴有望呀!




注释:
[1]哀王孙:新乐府辞。王孙,皇帝后代。此特指李唐宗室子弟。此诗当作于天宝十五年,即至德元年(756)九月。六月九日,安禄山攻破潼关,长安震动。唐玄宗从杨国忠奔蜀之策,于十二日凌晨带着杨贵妃姐妹、王子及近宦等少数人出逃,而其妃嫔、皇孙、公主等来不及逃走。七月间,安禄山军队占领长安,先后杀霍国长公主及王妃驸马以下百余人。李氏宗族幸存者流落民间。此诗截取某王孙流离民间的片断以反映安史之乱所造成的巨大灾难。
[2]头白乌:白头乌鸦,被视为不祥之物。《南史•侯景传》:“景修饰台城及朱雀、宣阳寺门,童谣曰:'白头乌,拂朱雀,还与吴。'”
[3]延秋门:唐宫苑西门。天宝十五载六月,唐玄宗带着杨贵妃等少数嫔妃出此门西行避安禄山之乱。
[4]达官:朝廷中权位显要的官员。 胡:指安禄山叛军。
[5]“金鞭”二句:意思说唐玄宗为了逃命,拼命用鞭打马,连自己的骨肉亲人也顾不上了。九马:天子车驾九马。《西京杂记》:“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
[6]宝玦青珊瑚:玉玦与青珊瑚二物,均为佩饰。玦为有缺口的环形玉佩。
[7]王孙:这里指唐王室子弟。 路隅:路边角落。隅:角。
[8]百日:是举成数而言。窜荆棘:逃窜躲避在荆棘中。
[9]“高帝:汉高祖。《史记·高祖本纪》说汉高祖刘邦“隆准而龙颜”。这里喻指唐高祖。隆准,高鼻子。隆:高起。 准:鼻子。
[10]龙种:喻指王室后代。
[11]豺狼在邑:指安禄山叛军入据长安。 安禄山自反后未曾入长安,在洛阳东都称帝。龙在野:指唐玄宗出奔蜀地。
[12]交衢:十字街口。衢,四通八达的大道。《尔雅•释宫》:“四达谓之衢。”
[13]且:姑且。斯须:一会儿。
[14]“昨夜”句:此特言“昨夜",当指本年十月,兵马大元帅宰相房瑁兵败陈陶驿,死伤四万余人,陈陶在长安东,故诗言“东风吹血腥”。
[15]东来橐(tuó)驼:指从东面来的安禄山叛军。橐驼,即骆驼,安禄山胡兵所骑。《旧唐书•史思明传》:“自禄山陷西京,常以骆驼运西京珍宝于范阳,不知纪极。” 旧都:诗人写此诗时唐肃宗已在灵武即位,故称长安为旧都。
[16]“朔方”二句:指唐将哥舒翰指挥的河陇、朔方二十万大军,在潼关被安禄山叛军大败的事。朔方,西汉时置郡,在今内蒙古。
[17]“窃闻”句:天宝十五载(756)八月,玄宗禅位于皇太子李亨。肃宗即位于灵武。改元至德。窃,表示恭谦的说法。
[18]圣德北服南单于:指肃宗与回纥结好,共同平乱。圣德,皇帝之德。单于,北方匈奴的首领称单于。东汉光武帝时,匈奴分南北二部,南匈奴首领率部降汉称臣。
[19]花门:即花门山堡,在居延海北三百里,当时是回纥骑兵集结地。此借指回纥。剺面:割面,匈奴风俗,表示哀痛或忠诚要割面流血。《后汉书•耿秉传》:“匈奴或至梨(剺)面流血。”
[20]“慎勿”句:至德元载九月,贼将孙孝哲害霍国长公主、永王妃及驸马杨驹等八十人,又害皇孙二十余人,并聖其心。以祭安禄山战死之子安庆宗,王侯将相扈从(玄宗)入蜀者,子孙兄弟,虽在婴孩之中,皆不免于刑戮。当时降逆之臣,必有为叛贼耳目,搜捕皇孙妃主以献奉者。故先云“王孙善保千金躯”,又云“慎勿出口他人狙”、“哀哉王孙慎勿疏”。狙,一种猕猴,因狙捕食,善于伺伏候之,故有“狙击”之语。
[21]“五陵”句:意思说唐朝的气数还在,随时可能中兴。五陵,西汉时咸阳原有五陵: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唐玄宗以前唐代在长安正好也有五陵:唐高祖献陵、太宗昭陵、高宗乾陵、中宗定陵、睿宗桥陵。此处非指汉代五陵。而是指帝王家的宗统。五陵佳气,原指陵墓间葱郁之气,此指皇家之气。佳气:指陵墓间葱郁之气,意谓大唐气运不衰。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中华书局 2015

      这是一首叙事诗,记载诗人沦落长安时偶然碰见一个落魄王孙的小细节,对于王孙的描写和对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名险恶环境中之王孙的同情、抚慰和鼓励,一片赤诚的臣子之心,也表达一片爱国之心。

      安史之乱中,当潼关失守,长安没有屏障可守,大势已去。唐明皇带着杨贵妃姐妹,在少数亲信护卫下,仓皇出逃。其他妃嫔、公主、皇孙等皆被弃于城中。安史叛军入城后,大肆杀戮李唐王朝宗室,公主、王妃、驸马以及王孙等被杀戮一百多人。逃出皇宫的王孙则改名易姓逃窜到民间,一旦暴露真实身份必死无疑。杜甫本来要投奔肃宗却被安史叛军俘虏带回长安。在长安偶然遇到一个如丧家之犬的王孙,才写诗记录。

      全诗分三层。从开头到“骨肉不得同驰驱”六句为第一层,概括交代王孙流落的原因和背景。开头借物起兴,以白头乌夜飞而呼预示社会的动荡将临,又以其飞啄大屋,暗示皇戚达官们将有灭顶之灾。紧接着用金鞭断、九马死这一高度典型的艺术概括,揭示玄宗仓皇出逃,无暇顾及嫔妃和王孙的狼狈处境,既形象又高度概括。“腰下宝玦青珊瑚”到“王孙善保千金躯”十句是第二层,写自己偶然遇到王孙,是从他的形象气质和身上佩戴的宝玉认出的,但王孙还吞吞吐吐不敢说实话,只说已经到处藏匿流窜一百多天,体无完肤,杜甫安慰提醒王孙,现在处境依然很危险,一定要善于保全自己。“不敢长语临交衢”到最后十二句是第三层,写自己悄悄向王孙传达最新消息,新皇帝已经即位,而且得到回纥部落的支持,形势正在好转。这些情况你千万不要对别人透露,千万要谨慎再谨慎,朝廷中兴的希望非常大,你可要保全自己等待这一天啊!一位老臣对落魄王孙的赤诚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诗在哀伤时乱、体恤王孙方面,写得十分出色。诗人以饱含辛酸的语言,朴实自然的白描手法,真实地反映了皇家后代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悲惨遭遇。尤其是对王孙那种惊惧不安的神情刻画和诗人语重心长的语言描写更令人叹服,可谓是“忠臣之盛心,仓猝之隐语,备尽情态”(刘辰翁《集千家注评点杜工部集》)。沈德潜评曰:“一韵到底,波澜变化,层出不穷,似逐段转韵者。七古能事,至斯已极。”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四库全书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