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叙写了作者自己的才学以及平生志向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困顿的窘状,并且抨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和政治现实。全诗直抒胸臆,慷慨陈词,是杜甫自叙生平的一首重要诗作。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唐-杜甫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解释:让我像白鸥出现在浩荡的烟波间,飘浮万里有谁能把我纵擒?
注释:
[1]纨绔:指富贵子弟。
[2]不饿死:不学无术却无饥饿之忧。
[3]儒冠多误身:满腹经纶的儒生却穷困潦倒。这句是全诗的纲要。《潜溪诗眼》云:“此一篇立意也。”
[4]丈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韦济。
[5]贱子:年少位卑者自谓。这里是杜甫自称。请,意谓请允许我。
[6]具陈:细说。
[7]“观国宾”语出《周易·观卦·象辞》:“观国之光尚宾也”。
[8]“甫昔”两句,是指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以乡贡(由州县选出)的资格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的事。杜甫当时才二十四岁,就已是“观国之光”(参观王都)的国宾了,故白“早充”。
[9]破万卷:形容书读得多。
[10]如有神:形容才思敏捷,写作如有神助。
[11]料:差不多。
[12]扬雄:字子云,西汉辞赋家。
[13]敌:匹敌。
[14]看:比拟。
[15]子建:曹植的字,曹操之子,建安时期著名文学家。
[16]亲:接近。
[17]李邕:唐代文豪、书法家,曾任北海郡太守。杜甫少年在洛阳时,李邕奇其才,曾主动去结识他。
[18]王翰:当时著名诗人,《凉州词》的作者。
[19]挺出:杰出。
[20]立登要路津: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职位。
[21]尧舜:传说中上古的圣君。这两句说,如果自己得到重用的话,可以辅佐皇帝实现超过尧舜的业迹,使已经败坏的社会风俗再恢复到上古那样淳朴敦厚。这是当时一般儒者的最高政治理想。
[22]“此意”两句是说,想不到我的政治抱负竟然落空。我虽然也写些诗歌,但却不是逃避现实的隐士。
[23]骑驴:与乘马的达官贵人对比。
[24]十三载:从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参加进士考试,到公元747年(天宝六载),恰好十三载。
[25]旅食:寄食。
[26]京华:京师,指长安。
[27]主上:指唐玄宗。
[28]顷:不久前。
[29]见征:被征召。
[30]歘然:忽然。
[31]欲求伸:希望表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致君尧舜的志愿。
[32]青冥却垂翅:飞鸟折翅从天空坠落。
[33]蹭蹬:行进困难的样子。
[34]无纵鳞:本指鱼不能纵身远游。这里是说理想不得实现,以上四句所指事实是:公元747年(天宝六载),唐玄宗下诏征求有一技之长的人赴京应试,杜甫也参加了。宰相李林甫嫉贤妒能,把全部应试的人都落选,还上表称贺:“野无遗贤”。这对当时急欲施展抱负的杜甫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35]“每于”两句是说,承蒙您经常在百官面前吟诵我新诗中的佳句,极力加以奖掖推荐。
[36]贡公:西汉人贡禹。他与王吉为友,闻吉显贵,高兴得弹冠相庆,因为知道自己也将出头。杜甫说自己也曾自比贡禹,并期待韦济能荐拔自己。
[37]难甘:难以甘心忍受。
[48]原宪;孔子的学生,以贫穷出名。
[49]怏怏:气愤不平。
[40]踆踆:且进且退的样子。
[41]东入海:指避世隐居。孔子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
[42]去秦:离开长安。
[43]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春秋时灵辄报答赵宣子(见《左传·宣公二年》),汉代韩信报答漂母(见《史记·淮阴侯列传》),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报一饭之恩故事。
[44]辞大臣:指辞别韦济。这两句说明赠诗之故。
[45]白鸥:诗人自比。
[46]没浩荡:投身于浩荡的烟波之间。
[47]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呢
此诗通篇直抒胸臆,语句颇多排比,语意纵横转折,感愤悲壮之气溢于字里行间。全诗不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笔法,而且语言质朴中见锤炼,含蕴深广。如“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道尽了世态炎凉和诗人精神上的创伤。一个“潜”字,表现悲辛的无所不在,可谓悲沁骨髓,比用一个寻常的“是”或“有”字,就精细生动得多倍。句式上的特点是骈散结合,以散为主,因此既有整齐对衬之美,又有纵横飞动之妙。所以这一切,都足证诗人功力的深厚,也预示着诗人更趋成熟的长篇巨制,随着时代的剧变和生活的充实,必将辉耀于中古的诗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