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弟子规

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 著

张可久一生坎坷,虽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然而心有余而力不足,当时浑浊的政坛让他越发感觉到到自己的力量是多么微弱,自己对未来的憧憬有多么不现实,因作此怀古散曲以抒感慨。

  • 原文版
  • 注音版
  • 译文版
  • 评析
  • 朗诵版
  • 字帖版
  • 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 mài
    huā
    shēng
    ·
    huái
    怀
  • yuán
    -
    -
    zhāng
    jiǔ
  • ē
    páng
    diàn
    殿
    fān
    luó
    xiù
    jīn
    míng
    yuán
    lóu
    suí
    liǔ
    lǎn
    lóng
    zhōu
  • kān
    huí
    shǒu
    dōng
    fēng
    huán
    yòu
    huā
    kāi
    chūn
    shí
    hou
  • měi
    rén
    wěn
    jiāng
    àn
    zhàn
    huǒ
    céng
    shāo
    chì
    shān
    jiāng
    jūn
    kōng
    lǎo
    mén
    guān
  • shāng
    xīn
    qín
    hàn
    shēng
    mín
    tàn
    shū
    rén
    shēng
    cháng
    tàn
展开剩余的(50%)
部分展示

图片版

评论列表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 0

暂无评论
注音版
文档下载
纠错评论
阿房宫内罗袖翻飞,歌舞升平;金谷园里玉楼拔地,再添新景;隋堤上古柳葱郁,江中龙舟显威名。
往事难回首,东风又起,暮春时候一片凄清。
美人虞姬自尽在乌江岸边,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徒然老死在玉门关。
伤心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这组曲子由两首小令组成。令曲与传统诗词中的绝句与令词,有韵味相近者,有韵味全殊者。这两首怀古的令曲,前一首便与诗词相近,后一首则与诗词相远。
      前首曲子先平列三个典故。一是秦始皇在骊山建阿房宫以宴乐;二是西晋富豪石崇筑金谷园以行乐;三是隋炀帝“筑堤植柳”,修大运河下扬州游乐。这三个典故都是统治者穷极奢糜而终不免败亡的典型。但作者仅仅典出事情的发端而不说其结局。“不堪回首”四字约略寓慨,遂结以景语:“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这是诗词中常用的以“兴”终篇的写法,同时,春意阑珊的凄清景象,又与前三句所写的繁华盛事形成一番强烈对照,一热一冷,一兴一衰,一有一无,一乐一哀,真可兴发无限感慨。这恰是沈义父谈填词所说的“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乐府指迷》),又与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一绝的写法同致。而这首曲子的长短参差,奇偶间出,更近于令词。不过,一开篇就是鼎足对的形式,所列三事不在一时、不在一地且不必关联(但相类属),这是它与向来的“登临”怀古诗词有所不同之处,也算有一些新意。
      后首曲子新意则更多一些。先列举三事,手法似乎与前首相同。但这三事不仅异时异地,而且不相类属了;在笔法上则直写无隐。“美人自刎乌江岸”,是霸王别姬故事;“战火曾烧赤壁山”,是吴蜀破曹的故事;“将军空老玉门关”,则是班超从戎的故事:看起来似乎彼此毫无逻辑联系,拼湊不伦。然而紧接两句却是“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说到了世世代代做牛做马做牺牲的普通老百姓。这才说明前三句所写的也有共通的内容。那便是英雄美人或轰烈或哀艳的事迹,多见于载籍,所谓“班超苏武满青史”(于右任)。但遍翻廿一史,也没有普通老百姓的地位。这一来,作者确乎揭示了一个严酷的现实,即不管是哪个封建朝代,民生疾苦更甚于末路穷途的英雄美人。张养浩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潼关怀古》),袁枚说“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马嵬》),也都有同一意念。在这种对比的基础上最后激发直呼的“读书人一声长叹”,也就惊心动魄了。在内容上极富于人民性,是此曲突出的优点。在形式上对比的运用产生了显著的艺木效果。初读前三句,令人感到莫名其妙,或以为作者在那里惜美人、说英雄,替古人担忧。继读至四五句,才知作者别有深意:一部封建社会历史就是统治阶级的相斫史,而受害者只是普通百姓而已。在语言风格上,此曲与前曲的偏于典雅不同,更多运用口语乃至俗语(如“战火曾烧赤壁山”)。结句“读书人一声长叹”的写法,更是传统诗词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种将用典用事的修辞,与俚俗的语言结合,便形成一种奇特的“蒜酪味”或“蛤蜊味”。去诗词韵味远甚。因而两首相比,这一首是更为本色的元曲小令。


参考资料:
[1]陈鹏 闫丽红.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M].武汉:崇文书局,2020::207-208
[2]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844-845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四库全书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