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启蒙 > 诗歌篇 > 唐诗三百首 > 卷四《五言律诗》八十篇 >
弟子规

秦中寄远上人/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 著

  • 原文版
  • 注音版
  • 译文版
  • 评析
  • 朗诵版
  • 字帖版
  • 秦中寄远上人/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唐-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展开剩余的(50%)
部分展示

图片版

评论列表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 0

暂无评论
注音版
文档下载
纠错评论
秦中寄远上人[1]
唐-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2],三径苦无资[3]
我常向往去丘山隐居高卧,却苦于无资金维持隐居生活。


北土非吾愿[4],东林怀我师[5]
北上求官,并不是我的本意,身在长安啊,却常想着东林寺中方外的师友。


黄金燃桂尽[6],壮志逐年衰[7]
囊中的旅资,已为京都昂贵的物价耗尽,胸中的壮志,更被流逝的年华带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8]
夕阳西下时,一阵凉风忽地吹起,送来了,居高饮洁的蝉儿苦吟——更添了,我同病相怜的悲愁。





注释:
[1]浩然开元十六年(729)至十八年(731)初求仕长安无成时所作,表达对自我处境的失望和退隐山林之志。秦中:此指长安,长安为故秦咸阳所在地,因称长安一带为秦中。远上人: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远:为僧人之名。
[2]一丘:代指山林隐居。《世说新语·品藻》:“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官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后世以“一丘”、“一壑”比喻隐者的居处,或径用作隐逸的代称。
[3]三径:三条小路,指隐居者的家园。西汉蒋诩,因王莽专权,辞官隐居乡里,于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往。(《三辅决录·逃名》)后用为闲居之典。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4]“北土”句:谓长安求仕非自己本愿。北土:指秦中,代指长安。
[5]东林:庐山东林寺,这里借指远上人所在的寺院。晋高僧慧远先于庐山西林寺传道,太元九年刺史桓尹为建东林精舍。此以远上人法名与慧远同,而用此典。
[6]黄金燃桂尽:此句是说秦中处境贫困,衣食都匮乏。《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意谓物价昂贵,食品比玉还贵,柴木比桂木还贵。
[7]逐年:一年接一年。
[8]“日夕''二句:《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闻蝉:听蝉鸣能引起人悲秋之感。益:增。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中华书局 2015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当为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诗。

  第一联从正面写“所欲”。作者的所欲,原本为隐逸;但诗中不用隐逸而用“一丘”、“三径”的典故。“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园林风光。用形象以表明隐逸思想,是颇为自然的。然而“苦无资”三字却又和作者所欲发生了矛盾,透露出他穷困潦倒的景况。

  “北土非吾愿”,是从反面写“不欲”。“北土”指“秦中”,亦即京城长安,是士子追求功名之地,这里用以代替做官,此句表明了不愿做官的思想。因而,诗人身在长安,不由怀念起庐山东林寺的高僧来了。“东林怀我师”是虚写,一个“怀”字,表明了对“我师”的尊敬与爱戴,暗示追求隐逸的思想,并紧扣诗题中的“寄远上人”。这二句,用“北土”以对“东林”,用“非吾愿”以对“怀我师”,对偶相当工稳。同时正反相对,相得益彰,更能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人进而抒写自己滞留帝京的景况和遭遇。“黄金燃桂尽”,表现了旅况的穷困;“壮志逐年衰”,表现了心意的灰懒。对偶不求工稳,流畅自然,意似顺流而下,这正是所谓“上下相须,自然成对”(《文心雕龙·丽辞》)。

  七句写“凉风”,八句写“蝉鸣”。这些景物,表现出秋天的景象。凉风瑟瑟,蝉鸣嘶嘶,很容易使人产生哀伤的情绪。再加以作者身居北土,旅况艰难,官场失意,呼吁无门,所以会感到“益悲”。

  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感情的难以抒发,在于抽象。诗人常借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描写以抒发感情;表达感情的词语,往往一字不用。而此诗却一反这种通常的写法。对“一丘”称“欲”,对“无资”称“苦”;对“北土”则表示“非吾愿”,思“东林”于是“怀我师”;求仕进而不能,这使得作者的壮志衰颓;流落秦中,穷愁潦倒;感受到凉风、听到蝉声而“益悲”。这种写法,有如画中白描,不加润色,直写心中的哀愁苦闷。而读者读来并不感到抽象,反而显得诗人的率真和诗风的明朗。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诗词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82-83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四库全书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