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史 > 宋书 > 卷三十七:《州郡志三》 >
弟子规

第四章雍州 沈约 著

  • 原文版
  • 注音版
  • 译文版
  • 评析
  • 朗诵版
  • 字帖版
  • 州郡志三·第四章
      雍州刺史,晋江左立。胡亡氐乱,雍、秦流民多南出樊、沔,晋孝武始于襄阳侨立雍州,并立侨郡县。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割荆州之襄阳、南阳、新野、顺阳、随五郡为雍州,而侨郡县犹寄寓在诸郡界。孝武大明中,又分实土郡县以为侨郡县境。徐志雍州有北上洛、北京兆、义阳三郡。北上洛,晋孝武立,领上洛、北商、酆阳、阳亭、北拒阳五县。北京兆领北蓝田、霸城、山北三县。并云景平中立。义阳,云晋安帝立,领平氏、襄乡二县。酆阳、阳亭、北拒阳,并云安帝立,余县不注置立。今并无此三郡。今领郡十七,县六十,户三万八千九百七十五,口十六万七千四百六十七。去京都水四千四百,陆二千一百。

      襄阳公相,魏武帝平荆州,分南郡编以北及南阳之山都立,属荆州。鱼豢云,魏文帝立。《永初郡国》、何志并有宜城(汉旧县,属南郡。)、鄀、上黄县(并别见)。徐志无。领县三,户四千二十四,口一万六千四百九十六。

      襄阳令,汉旧县,属南郡。

      中庐令,汉旧县,属南郡。

      巳阝县令,汉旧县,属南郡。

      南阳太守,秦立,属荆州。《永初郡国》有比阳、鲁阳、赭阳、西鄂、俯犨、叶、雉、博望八县(并汉旧县)。何志无犨、雉。徐志无比阳、鲁阳、赭阳、西鄂、博望,而有叶,余并同。孝武大明元年,省叶县。领县七,户四千七百二十七,口三万八千一百三十二。去州三百六十,去京都水四千四百。

      宛县令,汉旧县。

      涅阳令,汉旧县。

      云阳男相,汉旧县。故名育阳,晋孝武改。

      冠军令,汉旧县,武帝分穰立。

      郦县令,汉旧县。

      舞阴令,汉旧县。

      许昌男相,徐志无,此后所立。本属颍川。

      新野太守,何志晋惠帝分南阳立。《永初郡国》、何志有棘阳(别见)、蔡阳、邓县(并汉旧县)。徐无。孝武大明元年,省蔡阳。今领县五,户四千二百三十五,口一万四千七百九十三。去州一百八十;去京都水四千五百八十。

      新野侯相,汉旧县,属南阳。文帝元嘉末省,孝武大明元年复立。

      山都男相,汉旧县,属南阳,《晋太康地志》属襄阳,《永初郡国》及何、徐属新野。

      池阳令,汉旧名,属冯翊,《晋太康地志》属京兆。侨立亦属京兆。孝武大明中土断,又属此。

      穰县令,汉旧县,属南阳。

      交木令,孝武大明元年立。

      顺阳太守,魏分南阳立曰南乡,晋武帝更名。成帝咸康四年,复立南乡,后复旧。《永初郡国》及何志有朝阳、武当、酂、阴、泛阳、筑(并别见)、析(前汉属弘农,后汉属南阳。)修阳(唯见《永初郡国》)凡八县。徐志唯增朝阳。朝阳,孝武大明元年省。领县七,户四千一百六十三,口二万三千一百六十三。

      南乡令,前汉无,后汉有,属南阳。

      槐里男相,汉旧名,属扶风,《晋太康地志》属始平。侨立亦属始平。大明土断属此。

      顺阳侯相,前汉曰博山,后汉明帝更名,属南阳。

      清水令,前汉属天水,后汉为天水汉阳,无此县。《晋太康地志》属略阳。侨立属始平。大明土断属此。

      朝阳令,汉旧县。

      丹水令,前汉属弘农,后汉属南阳。何志魏立,非也。

      郑县令,汉旧名,属京兆。侨立亦属京兆,后度此。

      京兆太守,故秦内史。汉高帝元年,属塞国;二年,更为渭南郡;九年罢,复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右内史;太初元年,更为京兆尹,魏改为京兆郡。初侨立,寄治襄阳。朱序没氐。孝武太元十一年复立。大明土断,割襄阳西界为实土。雍州侨郡先属府,武帝永初元年属州。《永初郡国》有蓝田(汉旧县)、郑、池阳(并别见)、南霸城(本霸陵,汉旧县。《太康地志》曰,霸城何志魏地。)、新康五县。何志无新康而有新丰。徐无。孝武大明元年,省京兆之卢氏、蓝田、霸城县。卢氏当是何志后所立,二汉属弘农,《晋太康地志》属上洛。新康疑是晋末所立。领县三,户二千三百七,口九千二百二十三。

      杜令,二汉曰杜陵,魏改。

      邓县令,汉旧县,属南阳。

      新丰令,汉旧县。

      始平太守,晋武帝泰始二年,分京兆、扶风立。后分京兆、扶风侨立,治襄阳;今治武当。《永初郡国》唯有始平、平阳、清水(别见)三县。何志有槐里(别见)、宋宁、宋嘉(何志新立)三县,而清水、始平与《永初郡国》同。领县四,户二千七百九十七,口五千五百十二。

      武当侯相,汉旧县,属南阳,后属顺阳。

      始平令,魏立。

      武功令,汉旧名,故属扶风,《晋太康地志》属始平。

      平阳子相,江左平阳郡民流寓,立此。

      扶风太守,故秦内史。高帝元年,属雍国;二年,更为中地郡,九年罢。后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右内史;太初元年,更名为右扶风。侨立,治襄阳,今治筑口。《永初郡国》及何志唯有郿、魏昌县(魏昌,魏立,属中山)。孝武大明元年省魏昌。领县三,户二千一百五十七,口七千二百九十。

      筑阳令,汉旧县,属南阳,又属顺阳。大明土断属此。

      郿县令,汉旧名,属扶风,《晋太康地志》属秦国。

      泛阳令,晋武帝太康五年立,属南乡,仍属顺阳。大明土断属此。

      南上洛太守,《永初郡国》、何志雍州并有南上洛郡,寄治魏兴,今梁州之上洛是也。此上洛盖是何志以后侨立耳。今治臼。何、徐志雍州南上洛,晋武帝立,北上洛云晋孝武立,非也。徐有南北阳亭、阳安县,不注置立。今领县二,户一百四十四,口四百七十七。

      上洛男相。(别见)

      商县令。(别见)

      河南太守,故秦三川郡,汉高帝更名。光武都雒阳,建武十五年,改曰河南尹。侨立,始治襄阳,孝武大明中,分沔北为境。《永初郡国》及何志并又有阳城、缑氏县(汉旧名,并属河南。),徐无此二县,而有侨洛阳。(汉旧名。)、阳城县,孝武大明元年省。洛阳,当是何志后立。领县五,户三千五百四十一,口一万三千四百七十。去州陆三十五。

      河南令,汉旧名。

      新城令,汉旧名。

      河阴子相,魏立。

      棘阳令,汉县,故属南阳,《晋太康地志》属义阳,后属新野。大明土断属此。

      襄乡令,前汉无,后汉有,属南阳。徐志属义阳。当是大明土断属此。

      广平太守(别见),江左侨立,治襄阳,今为实土。《永初郡国》及何志并又有易阳、曲周、邯郸(并见在),无酂、比阳。徐无复邯郸县。易阳、曲周,孝武大明元年省。邯郸应是土断省。领县四,户二千六百二十七,口六千二百九十三。

      广平令,汉旧名。徐志,南度以朝阳县境立。

      酂县令,汉旧县,属南阳,后属顺阳。

      比阳令,汉旧县,属南阳。

      阴县令,汉旧县,属南阳。

      义成太守,晋孝武立,治襄阳,今治均。《永初郡国》又有下蔡、平阿县(二县前汉属沛,后汉属九江,《晋太康地志》属淮南。),何同。孝武大明元年省下蔡,始亦流寓立也。平阿当是何志后省。领县二,户一千五百二十一,口五千一百一。

      义成侯相,晋孝武立。

      万年令,汉旧名,属冯翊。

      冯翊太守,故秦内史。高帝元年,属塞国,二年,更名为河上郡;九年罢,复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内史。太初元年,更名。三辅流民出襄阳,文帝元嘉六年立,则何志应有而无。治襄阳。今治鄀。领县三,(疑)户二千七十八,口五千三百二十一。

      鄀县令,汉旧县,属南郡,作“若”字。《晋太康地志》作“鄀”。《永初郡国》及何志属襄阳,徐属此。

      高陆令,《晋太康地志》属京兆。《永初郡国》、何志并无,孝武大明元年复立。

      南天水太守(天水郡别见),徐志本西戎流寓。今治岩州。《永初郡国》、何志并无,当是何志后所立。又有冀县(汉旧名),孝武大明元年省。领县四,户六百八十七,口三千一百二十二。

      华阴令,前汉属京兆,后汉、魏、晋属弘农。

      西县令,前汉属陇西,后汉属汉阳,即天水。魏、晋属天水。

      略阳侯相。(别见)

      河阳令。(别见)

      建昌太守,孝建元年,刺史朱修之免军户为永兴、安宁二县,立建昌郡;又立永宁为昌国郡,并寄治襄阳。昌国后省。徐志,建昌又有永宁县,今无。领县二,户七百三十二,口四千二百六十四。

      永兴令。

      安宁男相。

      华山太守,胡人流寓,孝武大明元年立。今治大堤。领县三,户一千三百九十九,口五千三百四十二。

      华山令,与郡俱立。

      蓝田令,汉旧名,本属京兆。

      上黄令,本属襄阳,立郡割度。

      北河南太守,晋孝武太元十年立北河南郡,后省。《永初郡国》、何、徐志并无。明帝泰始末复立。寄治宛中。领县八。

      新蔡令。(别见)。

      汝阴令。(别见)

      苞信令。(别见)

      上蔡令。(别见)

      固始令。(别见)

      缑氏令。(别见)

      新安令。(别见)

      洛阳令。(别见)

      弘农太守,汉武帝元鼎四年立。宋明帝末立,寄治五垄。领县三。

      邯郸令,汉旧名,属赵国。《晋太康地志》无此县。

      圉县令,前汉属淮阳,后汉属陈留。《晋太康地志》无此县。

      卢氏令。(别见)



展开剩余的(50%)
部分展示

图片版

评论列表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 0

暂无评论
注音版
文档下载
纠错评论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四库全书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