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史 > 宋书 > 卷三十八:《州郡志四》 >
弟子规

第三章 广州刺史 沈约 著

  • 原文版
  • 注音版
  • 译文版
  • 评析
  • 朗诵版
  • 字帖版
  • 州郡志四第三章
      广州刺史,吴孙休永安七年,分交州立。领郡十七,县一百三十六,户四万九千七百二十六,口二十万六千六百九十四。去京都水五千二百。

      南海太守,秦立。秦败,尉他王此地,至汉武帝元鼎六年,开属交州。领县十,户八千五百七十四,口四万九千一百五十七。

      番禺男相,汉旧县。

      熙安子相,文帝立。

      增城令,前汉无,后汉有。

      博罗男相,汉旧县。二汉皆作“傅”字,《晋太康地志》作“博”。

      酉平令,《永初郡国》有。

      龙川令,旧县。

      怀化令,晋安帝立。

      绥宁男相,文帝立。

      高要子相,汉旧县,属苍梧,文帝废。

      始昌令,文帝立。

      苍梧太守,汉武帝元鼎六年立。《永初郡国》又有高要、建陵、宁新、都罗、端溪、抚宁六县。建陵、宁新,吴立。都罗,晋武分建陵立。晋武帝太康元年,改新宁曰宁新。端溪(别见)、抚宁始见《永初郡国》。高要,何志无,余与《永初郡国》同。徐志无建陵、宁新、抚宁三县。何、徐二志并有怀熙一县。思安、封兴、荡康、侨宁四县,疑是宋末度此也。今领县十一,户六千五百九十三,口万一千七百五十三。去州水八百;去京都水五千五百九十。

      广信令,汉旧县。

      猛陵令,汉旧县。

      怀熙令,文帝立。

      思安令,《永初郡国》有,及何志并属晋康,徐志度此。

      封兴令,《永初郡国》有,及何志并属晋康,徐志度此。

      荡康令,《永初郡国》有,及何志并属晋康,徐志度此。

      侨宁令,《永初郡国》有,及何志并属晋康,徐志度此。

      遂成令,《永初郡国》有。

      丁留令,晋武帝太康七年,以苍梧蛮夷宾服立,囗作“丁溜”;溜音留。

      广陵令,《永初郡国》有。

      武化令,徐志以前无,疑是宋末所立。

      晋康太守,晋穆帝永和七年分苍梧立,治元溪。《永初郡国》治龙乡。何志无复龙乡县,当是晋末立。元嘉二十年前,以龙乡并端溪也。《永初郡国》又有封兴、荡康、思安、辽安、开平县。何志无辽安、开平二县,余与《永初郡国》同。封兴、荡康、思安(别见)、辽安、开平,应是晋末立,元嘉二十年前省。今领县十四,户四千五百四十七,口一万七千七百一十。去州水五百,去京都水五千八百。

      端溪令,汉旧县,何志属苍梧,徐志属此。

      晋化令,何志不注置立,疑是晋末所立。

      都城令,何志晋初分建陵立,今无建陵县。按《太康地志》唯有都罗、武城县。

      乐城令,何志无,徐志有。

      宾江令,何志无,徐志有。

      说城令,何志无,徐志有。

      元溪令,《晋太康地志》属苍梧。

      夫阮令,《永初郡国》有。

      侨宁令,何志云汉旧县,检二汉《地理》《郡国》,无。苍梧又有侨宁县。

      安遂令,文帝立。

      永始令,文帝立。

      武定令,文帝立。

      文招令,何志无,徐志有二文招,一属绥建,一属晋康。

      熙宁令,何志无,徐志有。

      新宁太守,晋穆帝永和七年,分苍梧立。《永初郡国》有平兴、永城县,何、徐志有永城,无平兴。此二县当是晋末立。平兴当是元嘉二十年以前省,永城当是大明八年以后省。何志又有熙宁县,云新立,当是文帝所立。徐志无,当是元嘉二十年后省也。今领县十四,户二千六百五十三,口一万五百一十四。去州水六百二十;去京都水五千六百。

      南兴令,何志汉旧县。检二汉《地理》《郡国》、《晋太康地志》并无。《永初郡国》有。

      临允令,汉旧县,属合浦,《晋太康地志》属苍梧。何志,吴度苍梧。

      新兴令,《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

      博林令,《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

      甘东令,《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

      单牒令,《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

      威平令,《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

      龙潭令,文帝立。

      平乡令,文帝立。

      城阳令,文帝立。

      威化令,文帝立。

      初兴令,文帝立。

      抚纳令,徐志有。

      归顺令,徐志有。

      永平太守,晋穆帝升平五年,分苍梧立。《永初郡国》有雷乡、卢平、员乡、逋宁、开城五县,当是与郡俱立。何、徐志无雷乡、员乡,又有熙平,云新立,疑是文帝所立。雷乡、员乡当是元嘉二十年以前省。卢平、逋宁、开城当是大明八年以后省。今领县七,(疑)户一千六百九,口一万七千二百二。去州水一千二百;去京都水五千四百。

      安沂令,《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

      丰城令,吴立,属苍梧。《永初郡国》并安沂,当是宋初并。何志有,当是元嘉中复立。

      苏平令,《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徐曰藉平。

      叔安令,《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

      夫宁令,《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

      武林令,文帝立。

      郁林太守,秦桂林郡,属尉他,武帝元鼎六年复,更名。《永初郡国》有安远、程安、威定(三县别见)、中胄、归化五县。中胄疑即桂林之中溜。归化,二汉、《晋太康地志》无,疑是是江左所立。何志无中胄、归化,余三县属桂林,徐志同。今领县十七,户一千一百二十一,口五千七百二十七。去州水一千六百;去京都水七千九百。

      布山令,汉旧县。

      领方令,汉旧县,吴改曰临浦,晋武复旧。

      阿林令,汉旧县。

      郁平令,吴立曰阴平,晋武太康元年更名。

      新邑令,吴立。

      建初令,《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徐同。

      宾平令,《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

      威化令,《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

      新林令,《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

      龙平令,《永初郡国》有,何志不注置立。

      安始令,吴立曰建始,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怀安令,何志吴改,未知先何名。《吴录》地理无怀安县名。《太康地志》无。《永初郡国》有。

      晋平令,吴立曰长平,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绥宁令,《永初郡国》并领方,何无徐有。

      归代令,徐志有。

      中胄令,徐志有。

      建安令,《永初郡国》有,何无,徐有。

      桂林太守,本县名,属郁林。吴孙皓凤皇三年,分郁林,治武熙县,不知何时徙。《永初郡国》有常安、夹阳二县。夹阳,晋武帝太康元年分龙冈立。常安,《太康地志》有而王隐无。何、徐并无此二县。今领县七,户五百五十八,口二千二百五。去州水一千五百七十五;去京都水六千八百。

      中溜令,汉旧县,属郁林,《晋太康地志》无。

      龙定令,晋武帝太康元年立桂林之龙冈,疑是。《永初郡国》、何、徐并云龙定。

      武熙令,本曰武安,应是吴立,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故属郁林。

      阳平令,《永初郡国》、何、徐并有。何云新置。按晋武帝太康元年,立桂林之洋平县,疑是。

      安远令,晋武帝太康六年立,属郁林。《永初郡国》犹属郁林,何、徐属此。

      程安令,《永初郡国》属郁林,何、徐属此。疑是江左立。

      威定令,《永初郡国》属郁林,何、徐属此。疑是江左立。

      高凉太守,二汉有高凉县,属合浦。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吴分立,治思平县,不知何时徙。吴又立高熙郡,太康中省并高凉,宋世又经立,寻省。《永初郡国》高凉又有石门、广化、长度、宋康四县。何、徐并无宋康,当是宋初所立,元嘉二十年以前省,其余当是江左所立。领县七,户一千四百二十九,口八千一百二十三。去州水一千一百;去京都水六千六百。

      思平令,《晋太康地志》有。

      莫阳令,《晋太康地志》有,属高兴。

      平定令,何志有,不注置立。

      安宁令,吴立。

      罗州令,何志新立。

      西巩令,何志新立。

      禽乡令,何志新立。

      新会太守,晋恭帝元熙二年,分南海立。《广州记》云:“永初元年,分新宁立,治盆允。”未详孰是。领县十二,户一千七百三十九,口万五百九。去州三百五十。

      宋元令,《永初郡国》无,文帝元嘉九年,割南海、新会、新宁三郡界上新民立宋安、新熙、永昌、始成、招集五县。二十七年,改宋安为宋元。

      新熙令。

      永昌令。

      始成令。

      招集令。

      盆允令,《永初郡国》故属南海,何、徐同。

      新夷令,吴立曰平夷,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故属南海。

      封平令,《永初郡国》云故属新宁,何云故属南海,徐同。

      封乐令,文帝元嘉十二年,以盆允、新夷二县界归化民立。

      初宾令,何志新立。

      义宁令,何志新立。

      始康令,何志新立。

      东官太守,何志故司盐都尉,晋成帝立为郡。《广州记》,晋成帝咸和六年,分南海立。领县六,户一千三百三十二,口一万五千六百九十六。去州水三百七十;去京都水五千六百七十。

      宝安男相,《永初郡国》、何、徐并不注置立。

      安怀令,《永初郡国》、何、徐并不注置立。

      兴宁令,江左立。

      海丰男相,《永初郡国》、何、徐并不注置立。

      海安男相,吴曰海宁,晋武改名。《太康地志》属高兴。

      欣乐男相,本属南海,宋末度。

      义安太守,晋安帝义熙九年,分东官立。领县五,户一千一百一十九,口五千五百二十二。去州三千五百;去京都水八千九百。

      海阳令,何志晋初立。《晋太康地志》无。晋地记故属东官。

      绥安令,何志与郡俱立。晋地记故属东官。

      海宁令,何志与郡俱立。晋地记故属东官。

      潮阳令,何志与郡俱立。晋地记故属东官。

      义招令,晋安帝义熙九年,以东官五营立。

      宋康太守,本高凉西营,文帝元嘉九年立。领县九,户一千五百一十三,口九千一百三十一。去州水九百五十;去京都水五千九百七十。

      广化令,《晋太康地志》有,属高兴,《永初郡国》属高凉。

      单城令,何志新立。

      逐度令,何志新立。

      海邻令,何志新立。

      化隆令,何志新立。

      开宁令,何志新立。

      绥定令,何志新立。

      石门长,何志故属高凉。

      威覃长,徐志有。

      绥建太守,文帝元嘉十三年立。孝武孝建元年,有司奏化注、永固、绥南、宋昌、宋泰五县,旧属绥建,中割度临贺,相去既远,疑还绥建。今唯有绥南,余并无。何、徐又有新招县,云本属苍梧,元嘉十九年改配。徐志晋康复有此县,疑误。今领县七,(疑)户三千七百六十四,口一万四千四百九十一。去州(阙)。

      新招令,本四会之官细乡,元嘉十三年分为县。

      化蒙令,本四会古蒙乡,元嘉十三年分为县。

      怀集令,本四会之银屯乡,元嘉十三年分为县。

      四会男相,汉旧县,属南海。

      化穆令,何志新立。

      绥南令,《永初郡国》、徐并无。

      海昌太守,文帝元嘉十六年立。何有覃化县,徐无。领县五,户一千七百二十四,口四千七十四。去州水六百五十;去京都水五千四百九十四。

      宁化令,徐志新立。

      威宁令,徐志新立。

      永建令,徐志新立。

      招怀令,徐志新立。

      兴定令,文帝元嘉九年立,属新会,后度此。

      宋熙太守,文帝元嘉十八年,以交州流寓立昌国、义怀、绥宁、新建四县为宋熙郡,今无此四县。二十七年,更名宋隆。孝武孝建中,复改为宋熙。领县七,户二千八十四,口六千四百五十。去州水三百四十五;去京都水五千二百。

      平兴令,徐志新立。

      初宁令,徐志新立。

      建宁令,徐志新立。

      招兴令,徐志新立。

      崇化令,徐志新立。

      熙穆令,徐志新立。

      崇德令,徐志新立。

      宁浦太守,《晋太康地志》,武帝太康七年改合浦属国都尉立。《广州记》,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吴分郁林立,治平山县。《吴录》孙休永安三年,分合浦立为合浦北部尉,领平山、兴道、宁浦三县。又云晋分平山为始定,宁浦为涧阳,未详孰是。《永初郡国》有安广县,无始定县。何、徐并无此郡。领县六。

      涧阳令,晋武帝太康七年立。《永初郡国》作“简阳”。

      兴道令,晋武帝太康元年,以合浦北部营之连道立。《吴录》有此县,未详。

      宁浦令,《晋太康地记》本名昌平,武帝太康元年更名。《吴录》有此县,未详。

      吴安令,《吴录》无。

      平山令,《晋太康地记》有。

      始定令,《晋太康地记》有,《永初郡国》无。

      晋兴太守,晋元帝太兴元年,分郁林立。

      晋兴。

      熙注。

      桂林。

      增翊。

      安广。

      广郁。

      晋城。

      郁阳。

      乐昌郡。

      乐昌令。

      始昌令。

      宋元令。

      乐山令。

      义立令

      安乐令。



展开剩余的(50%)
部分展示

图片版

评论列表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 0

暂无评论
注音版
文档下载
纠错评论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四库全书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