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启蒙 > 诗歌篇 > 唐诗三百首 > 卷六《五言绝句》二十九首 >
弟子规

哥舒歌 西鄙人 著

  • 原文版
  • 注音版
  • 译文版
  • 评析
  • 朗诵版
  • 字帖版
  • 哥舒歌
    唐-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展开剩余的(50%)
部分展示

图片版

评论列表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 0

暂无评论
注音版
文档下载
纠错评论
哥舒歌[1]
唐-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2],哥舒夜带刀。
北斗七星高悬天空,哥舒将军夜带七星宝刀。


至今窥牧马[3],不敢过临洮[4]
胡人偷放牧马古来已久,至今日,他们再不敢越过临洮。




注释
[1]此为西北边地人民怀念哥舒翰的诗歌。哥舒:哥舒翰,盛唐名将,曾大胜吐蕃于积石堡,威震西边,官至陇右、河西两节度使,徙西平郡王。安禄山反,翰守潼关失利,被俘后投降,不久被杀。
[2]北斗七星:即北极星。北斗由七星组成,呈斗状。古人常以之喻指人君或威望很高的人。北斗七星在天空中最显眼,也最好辨认,又通过北斗星可以非常便利找到北极星。是古人夜行辨认方向的主要天象。北斗七星从斗身上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分别把它们称作: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从“天璇”通过“天枢”向外延伸一条直线,大约延长5倍多些,就可见到一颗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这就是北极星。
[3]窥牧马:偷牧之马,窥:窥伺,侦探。牧马:古代西北边境少数民族常趁秋季南下牧马,并伺机抢掠,后即已牧马代指外族内侵。贾谊《过秦论》:“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4]临洮:今甘肃岷县,秦筑长城西边起点。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中华书局 2015

  这是唐代西北边民对唐朝名将哥舒翰的颂歌。此诗从内容上看,是颂扬哥舒翰抵御吐蕃侵扰、安定边疆的;同时也通过这个形象寄寓了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理想和愿望。“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第一句是起兴,诗人用高挂在天上的北斗星,表达边地百姓对哥舒翰的敬仰。“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牧马,就其含意而言,也就是代指一切侵扰活动。自从遭到哥舒翰的抵御,吐蕃再也不敢越过临洮进行骚扰。

  这首诗题为《哥舒歌》,哥舒之所以值得歌唱,是因为他戍边抗敌,保国为民。但是,作者并不从激烈的战斗中直接表现他如何英勇善战,如何机智果敢,用兵如神等等,而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突出主题。诗的第一句就把哥舒翰在人民心中的威望渲染出来。人民为何赞扬,吐蕃何故畏惧;过去吐蕃长驱直入,如今又为什么“不敢过临洮”,这都是宣扬哥舒翰的赫赫武功。可见这样的描写是很富于启发性的。“哥舒夜带刀”,这个“夜”字是颇有讲究的,它把起兴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巧妙地联系起来了,把赞扬和崇敬之情融注于人物形象之中;同时又将边地的紧张气氛和人物的警备神态刻画出来了。“哥舒夜带刀”五个字干净利落,好像是一幅引人注目的人物画像。在那简炼有力、富有特征的形象中,蕴藏了一股英武之气,给人一种战则能胜的信心,而给吐蕃以“屏足不敢近”的威慑。因此,就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和表现诗的主题来讲,“哥舒夜带刀”比起那种冲锋陷阵的形象更丰富、更传神,更能诱导人们的想象。

  这首《哥舒歌》可能是经过修改加工后的作品,但是它那种朴实和巧妙、明朗和含蓄相统一的风格,依然显示出民歌的特色。


参考资料:
1.赵其钧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237-238

西鄙人

西鄙人,意为西北边境人 [1] ,相传为唐代五言民歌《哥舒歌》的作者。这首民歌通过对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的歌颂,表达了各族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平朴自然,雄浑粗犷。西鄙人,因著有《哥舒歌》而留世。与无名氏不同,此处西鄙人是指《哥舒歌》的作者一人 。

四库全书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