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歌[1]
唐-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2],劝我试作石鼓歌。
张生手拿着周朝石鼓文的拓本,劝我写一首赞美它的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3],才薄将奈石鼓何[4]。
杜甫李白才华盖世但都作古,薄才之人面对石鼓无可奈何。
周纲陵迟四海沸[5],宣王愤起挥天戈[6]。
周朝政治衰败,天下动荡不安,周宣王愤起用兵,平定蛮邦。
大开明堂受朝贺[7],诸侯剑佩鸣相磨[8]。
庆功之时大开明堂接受朝贺,诸侯们接踵而至,剑上的玉佩撞磨得叮当响。
蒐于岐阳骋雄俊[9],万里禽兽皆遮罗[10]。
岐山之南,宣王驰猎阅兵显雄俊,万里山林,飞禽走兽一概截杀或网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11]。
为把英雄功业刻石扬名万世,凿山石雕石鼓,高峻的山势被毁坏。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12]。
随从之臣才艺都是第一等的,挑选最优秀的将其撰写文字刻于石鼓之上,留在山陵中。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㧑呵[13]。
这石鼓经受长期的日晒雨淋和野火的燎烤,竟能这样安然无恙,似是有鬼神守护,不让它们遭到伤害。
公从何处得纸本[14],毫发尽备无差讹。
张君啊,你从哪里得来这一纸拓本?文字清晰完整,没有丝毫差错。
辞严义密读难晓[15],字体不类隶与蝌[16]。
言辞严谨,内容古奥难于理解,字体不像隶书蝌蚪文自成一格。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竈[17]。
年深月久啊,笔画难免有缺损,恰似那利剑砍断生龙与活竈。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18]。
石鼓上的文字体势飞动、笔锋奇丽,像仙人乘着鸾凤翩翩而下,又像珊瑚碧树似的枝柯交错。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19]。
石鼓文的笔锋气势磅礴就像飞龙携带古鼎飞,铜绳铁索啊锁不住。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20]。
目光短浅的儒士编纂《诗经》时不曾收入,《大雅》和《小雅》也没有把石鼓文收进去。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21]。
孔子西行没有到过秦国,结果编诗未收石鼓文,那就像是拾取了星星,却丢掉了日月。
嗟余好古生苦晚[22],对此涕泪双滂沱[23]。
我虽爱好古代文化却苦于生得太晚,对着石鼓文我哭得涕泪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24]。
想当初我承皇恩当上国子监博士,这一年正是改称元和年号的开始。
故人从军在右辅[25],为我度量掘臼科[26]。
我的朋友在凤翔府任职从事,曾经为我设计挖掘石鼓的坑穴。
濯冠沐浴告祭酒[27],如此至宝存岂多。
我洗冠沐浴啊,虔诚地向祭酒进言:如此至宝啊,至今存世并不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28],十鼓只载数骆驼。
只要包毡裹席就能立即运往京都,十个石鼓运载只需几匹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29]。
若将石鼓献供太庙,同春秋郜鼎比美。鼓的价值岂止百倍于郜鼎?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30]。
皇恩浩荡,如果准许将石鼓留在太学,诸位门生就能钻研解说、一起切磋石鼓文。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31]。
汉灵帝时刻石经,观赏摹写尚且观者如堵,石鼓若能再现在我唐,将会看见全国上下为此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石鼓年久生苔薛,还当细心剔除莫使文字棱角被伤磨。安置也当费心思,不能歪斜啊要平妥。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32]。
太学大厦深檐厚瓦,可遮风挡雨,哪怕经历千万年,古物珍宝也不会有任何的损坏。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娿。
谁知朝中大官一个个老于世故,对此动天盛事空无主见,只是敷衍应付。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从此后牧童在鼓上敲石取火,牛用它磨角,谁能再用手把这个宝物爱护?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33]。
石鼓日月销磨,眼看它们要埋没荒土。建议以来已经六年多,空费了我向西遥望企盼叹惋的工夫。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王羲之的书法追求字体秀媚,几张俗字还可以换回一群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34]。
继周之后八代争战已经结束,理当重视爱惜古物。可奈何无人理会石鼓文,厚今薄古天理在何在。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35]。
如今正是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皇上重视儒术推崇孔丘孟轲之学。
安能以此上论列[36],愿借辩口如悬河[37]。
怎么才能把此事向皇帝建议让群臣议论,愿借善辩之人发挥口若悬河之口才把事说清。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38]。
石鼓歌写到这里就结束吧,哎呀!我的意愿大概会空费口舌!
注释
[1]宪宗元和六年(811)以国子博士为河南令时所作。石鼓,欧阳修《集古录》卷一“石鼓文”条称“石鼓文在岐阳(在今陕西岐山之南),初不见称于前世,至唐人始盛称之。而韦应物以为周文王之鼓,至宣王刻诗尔。韩愈以为宣王之鼓,在今凤翔(今属陕西)孔子庙。鼓有十,先时散弃于野,郑馀庆始置于庙,而亡其一。(宋)皇祐四年,向传师求于民间得之,十鼓乃足。其文可见者四百六十五,磨灭不可识者过半,然其可疑者三四”。关于石鼓的来历,除韦、韩二说外,尚有多说,一般都从宋人郑樵之说,断为秦昭王时所造,在周赧王十九年后,二十七年前。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书体为大篆,内容为天子巡狩畋猎事。杜甫、韦应物、苏轼都写过咏石鼓的诗篇,以杜诗为佳。歌,诗体名。
[2]张生:张彻,韩门子弟。石鼓文:当指石鼓文的拓片。
[3]少陵:即杜甫。杜甫曾住长安少陵原,因以自号。谪仙:仙,李白号谪仙。《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
[4]“才薄”句:谓才不及李、杜,难以胜任作《石鼓歌》。
[5]周纲:周朝的纪纲。纲是网上大绳,纲举目张,比喻维系一国兴亡的大政伦常。陵迟:逐渐衰败。四海沸:天下动荡。郑康成《诗谱序》:“后王稍更陵迟,厉(王)也、幽(王〉也,政教尤衰,周室大坏。”
[6]“宣王”句:谓周宣王中兴,北征玁狁,南讨淮夷。《诗经》中《六月》、《采莒》二篇专记其事。宣王周宣王姬静,为周室中兴之主。挥天戈:指宣王征讨淮夷、玁狁事。
[7]明堂:据《礼记•明堂位》正义,明堂是天子接见来朝诸侯的殿堂。
[8]剑佩:诸侯佩剑、佩玉,是礼服的组成部分。鸣相磨:行走时剑玉碰擦而发声。这里表示礼仪之盛。
[9]“蒐于”句:言宣王在岐山之阳通过狩猎阅兵拣选车徒。周时天子阅兵都通过畋猎进行。春猎叫搜,《左传•隐公元年》:“故春搜、夏苗、秋祢、冬狩。”《公羊传•桓公四年》则说“春曰苗,秋曰搜”,按搜于岐阳事,据《左传•昭公四年》是周成王事。韩愈断为宣王事,当据《诗•车攻》起句:“我车既攻,我马既同。”与石鼓文起句相同,而《车攻》正是为宣王畋猎而作。然而《车攻》序称宣王会诸侯畋猎事在东都(洛阳),与岐阳不合。蒐,狩猎。岐阳,岐山在今陕西,是周人发源地,山南曰阳,山北曰阴。
[10]遮罗:拦截网罗,围捕。
[11] “镌功”二句:言宣王畋猎后破巨石作石鼓,刻石记功以传万世。镌、勒都是刻石为文,隳,毁坏,这里是破取之意。嵯峨,山高峻貌。这里指巨大的山石。
[12]“从臣”二句:补足上二句之意,言石鼓之文章是选取群臣应命所作之最佳者刻成的。咸:都。阿:山凹。
[13]鬼物:指鬼神。㧑呵:㧑通挥。呵,吆喝。挥呵即拒斥呵护之意。
[14]公:指张彻。公是古时对男子的尊称。纸本:拓片。
[15]“辞严”句:言石鼓文文辞古奥文义难懂。
[16]“字体”句:言石鼓文字体极古,比隶书、蝌蚪文还早。不类:不像。隶:隶书。蝌:蝌蚪文,蝌蚪文是古代书体,以头粗尾细如蝌蚪而得名。《水经注》:“古文出于黄帝之世,仓颉本鸟迹为字。秦用篆书,焚烧先典,古文绝矣。鲁共王得孔子宅书,不知有古文,谓之蝌蚪书。”
[17]“年深”二句:写石鼓文笔画,虽因年久有缺,但古拙奇崛,犹见生气。缺画:笔画残缺。斫:砍。竈:—名竈龙,又名猪婆龙,实即扬子鳄,是龙形而尤丑拙者。用蛟竈既为押韵,又更突出字体之奇古。
[18]“鸾翔”二句:写字体结构与布局,笔势飞动而纵横交错。鸾翔凤翥:龙飞凤舞之意。鸾亦凤族。翥:高翔。珊瑚碧树:《汉武故事》记,武帝起神屋,前庭植玉树,以珊瑚为枝,碧玉为叶。诗似用此典。枝柯:树枝。
[19]“金绳”二句:写石鼓文气势遒劲飞动,如潜龙欲脱金锁而去。《水经注•泗水》记,周显王时,九鼎沉泗水,秦始皇派数千人没水用绳索牵捞,龙咬断绳索,鼎不得出。又《晋书•陶侃传》记,陶侃少时渔于雷泽,网得一梭,悬之于壁。过了一会,雷雨大作,梭化龙而去。这里化用二典。金,铜。钮,扣结。
[20]“陋儒”二句:言编《诗经》的儒生见识浅陋,未将石鼓文收入,有的注本以为陋儒指孔子,因孔子编《诗》,非。下文“孔子”二句另起一义。《诗经》的编定说法不一,此当取《诗》编成于孔子前有三千余篇,孔子删诗,并正定乐章为三百零五篇之说。二雅,《诗经》中的大雅,小雅。二雅中多有关周王的诗章。今遗宣王时石鼓文,故称“褊迫”。褊迫,偏狭。委蛇,从容貌,与“褊迫”反义。
[21]“孔子”二句:言孔子对《诗经》作整理,也未收入此文,好比拣了星星,丢了日月。掎摭:采拾。羲,羲和。古代神话中相传羲和驾日。此借指太阳。娥,嫦娥。古代神话中嫦娥盗不死药而奔月。此处借指月亮。
[22]好古:韩愈以好古自命,以复古为己任。
[23]涕泪:涕亦泪。滂沱:大雨貌,形容泪下如雨。
[24]“忆昔”二句;宪宗元和元年(806)六月,韩愈由江陵法曹参军被召返京为国子博士。
[25]故人:旧友,姓名不可考。右辅:即凤翔府。汉时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唐时沿袭此称。右辅即右扶风,在今陕西凤翔。
[26]度量:测度计量,这里用作动词,设法之意。臼科:坑穴。石鼓埋土中,故须掘坑起之。
[27]“濯冠”句:谓郑重地向国子监祭酒郑馀庆报告石鼓事,以下十四句为请求的说辞。《礼记•礼器》:“浣衣濯冠以朝。”濯(zhuó):洗。祭酒:学官名,唐时为国子监的主管。当时郑馀庆任此职,他曾把石鼓移至凤翔。
[28]立致:立刻取来。
[29]荐:供献。诸:之乎合音。太庙:帝王宗庙。比郜鼎:《左传•桓公二年》:“四月,取郜太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比郜鼎,以石鼓与郜鼎相比。郜,周文王庶子封国,为宋所灭。光价:犹声价。
[30]“圣恩”二句:建议将石鼓置于太学,供诸生观摩研究。圣恩:皇帝恩准。太学:唐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学等七学,是最高学府。这里太学也兼指国子监等学。切磋:《诗·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古以骨、象牙、玉、石四种加工分称为切、磋、琢、磨。后因以切磋、琢磨为钻研或培养之意。
[31]“观经”二句:承上言如以石鼓供太学,影响将超过汉代熹平石经。汉灵帝熹平四年,蔡邕奏请正定六经文字,使工刻石,置太学门外,供学人观摩校勘。史称熹平石经。鸿都:汉灵帝光和元年二月置鸿都门学士。诗以鸿都学士与石经事合写,是诗歌音节需要。填咽:阻塞,《后汉书·蔡邕传》记,熹平石经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坐,将然之辞,因石经观者填咽,而推想石鼓将使举国来瞻。
[32]“剜苔”四句:言如何董理与保护石鼓:去其苔蘇,安置平整,藏之深殿,可以历久不损。颇:偏,歪斜。期:期望,愿。佗:通他.读佗音。此指意外。
[33]“中朝”六句:言当事者老于世故,不纳以上建议,致使石鼓耗损沉埋。六年来自己因此感叹不已。按郑馀庆元和元年五月罢相为太子宾客,九月为国子祭酒,三个月后即拜河南尹,可能在祭酒任未久,未暇顾及石鼓事。至元和九年为凤翔节度使时,移石鼓于孔庙,已是韩愈作此歌三年后了。老于事:老于世故,不肯多事。郑馀庆当时罢相未久,未纳韩愈建议,也可能确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之意。诅肯:怎肯。讵:怎,岂。感激:感动奋发,与今义有异。徒:空。媕娿:敷衍推诿依违无主见。敲火:敲石取火。砺:磨。摩挲:把摩赏玩。铄:熔毁。就:趋向。六年:韩愈在元和元年为博士时就提议,至作诗时已经六年过去了。西顾:凤翔在长安西,愈在京,故西望。哦亦吟。
[34]“羲之”四句:以王羲之书法为时俗而被人所贵,反衬石鼓古文无人赏识。俗书,时俗的书法。羲之书法从唐太宗起就为唐人所尤重(参前《丹青引》有关注释),流行甚广,相对于古文,其体颇多创新,在好古的韩愈看来就秀媚有余,古朴不足了。换白鹅:《晋书·王羲之传》:“性爱鹅,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买)之。道士云:如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继周八代,周以下八代:秦、汉、晋、宋、齐、梁、陈、隋。理则那:天理何在?
[35]柄任儒术:重用儒学,委以权柄。丘轲:孔丘、孟轲。
[36]上论列:意谓放到议事日程上来。论列:议论。
[37]迫悬河:《晋书·郭象传》:“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后以悬河比喻好口才,今成语有口若悬河。
[38]蹉跎:虚度岁月。此为空费口舌之意。
参考资料:1.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2.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中华书局 2015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