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启蒙 > 诗歌篇 > 唐诗三百首 > 卷六《五言绝句》二十九首 >
弟子规

玉台体 权德舆 著

  • 原文版
  • 注音版
  • 译文版
  • 评析
  • 朗诵版
  • 字帖版
  • 玉台体
    唐-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展开剩余的(50%)
部分展示

图片版

评论列表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 0

暂无评论
注音版
文档下载
纠错评论
玉台体[1]
唐-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2]
昨夜里裙带自己解开了,(是不是有酒食来呀,)今日里又见喜蜘儿双双飞来,(是不是有喜事降呀。)


铅华不可弃[3],莫是藁砧归[4]
要快快梳妆细细打扮,莫不是远出的夫君,今日要归来。




注释
[1]此题下,权德舆原作诗十二首,此为其十一,咏闺情。玉台体:指艳诗。南朝梁陈时诗人徐陵选编梁以前诗歌,共十卷,书名为《玉台集》,又名《玉台新咏》,所录多为艳诗,后世遂称艳诗为“玉台体”。
[2]裙带解:指裙带不解自开。古代民间习俗,认为妇女衣带自解预兆夫妇相聚。嬉子:一种长脚蜘蛛,也叫“喜子”,也通称蜘蛛为“喜蛛”。古代民间习俗,认为早晨看见蜘蛛则有喜事降临。“俗说:裙带解,有酒食,蟢子缘人衣,有喜事。其来盖远。”
[3]铅华:脂粉。
[4]莫是:“莫不是”之意。藁砧归:《玉台新咏》录《古决绝词》:“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藁砧为铡刀的垫具,铡藁草时用铁,即铡刀,言藁砧隐含鈇而谐“夫”音,山上加山为“出”字,大刀头有刀环,谐“还”音,圆月如镜,破而为二是半月。故全诗意谓“夫君出,半月还”。本诗仿之。藁砧:古时妇女称丈夫的隐语。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中华书局 2015

   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皆在“撰录艳歌”,徐本人是当时著名的宫体诗作者,故后多以玉台体指言情纤艳之作。权德舆此诗标明“玉台体”,也是此类诗作。但他写得感情真挚,朴素含蓄,可谓俗不伤雅,乐而不淫。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两种喜兆接连出现。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前句写这位女子昨夜裙带自解,后旬写今天早上这女子又看见长脚的蜘蛛飞来了。裙带自解是夫归之兆,蟢子飞也是喜兆,于是这女人满心欢喜,认为丈夫真的要回来了。蟢子飞,据刘勰《新论》:“野人见蟢子飞,以为有喜乐之瑞。”诗人通过对两种喜兆的描写,把小女子那种急切、思念、惊喜的复杂心理展现得极为生动、传神,让人玩味。

  诗的后两句写女子对喜兆的反应。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铅华,脂粉。莫是,莫不是。句意为:赶紧涂脂抹粉打扮一下吧,恐怕丈夫真的要回来了。藁砧,即稿砧,是丈夫的隐称。周祈《名义考》卷五:“古有罪者,席稿伏于椹(帖)上,用鈇斩之。言稿椹则言铁矣,鈇与夫同音,故隐语稿椹为夫也。”这女子见喜兆后的激动心态在诗人的笔下表现得是多么细致入微。

  然而这女子的丈夫回来没有?喜兆有没有应验?这位女子最终是欢喜还是失望?诗中并没有交代。诗人只是抓住了这女子思夫的一瞬间进行渲染,把这女子的思夫之情含蓄地表达出来,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未尽之意读者自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联想。

  这首诗,文字质朴无华,但感情却表现得细致入微。象“裙带解”、“蟢子飞”,这都是些引不起一般人注意的小事,但却荡起了女主人公心灵上无法平静的涟漪。诗又写得含蓄而耐人寻味。丈夫出门后,女主人公的处境、心思、生活情态如何,作者都未作说明,但从“铅华不可弃”的心理独白中,便有一个“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经·伯兮》)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通篇描摹心理,用语切合主人公的身分、情态,仿旧体而又别开生面。


参考资料:
1.《唐诗鉴赏大全集》编委会 唐诗鉴赏大全集 珍藏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权德舆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宪宗时,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书,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谥文,后人称为权文公。

四库全书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