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启蒙 > 诗歌篇 > 唐诗三百首 > 卷四《五言律诗》八十篇 >
弟子规

杂诗三首·其三 沈佺期 著

  • 原文版
  • 注音版
  • 译文版
  • 评析
  • 朗诵版
  • 字帖版
  • 杂诗三首·其三
    唐-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展开剩余的(50%)
部分展示

图片版

评论列表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 0

暂无评论
注音版
文档下载
纠错评论
杂诗三首·其三[1]
唐-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2],频年不解兵[3]
人道是,北疆的黄龙冈要塞,连年争战,从不撤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4]
可怜闺中人所凝注深情的月亮,常年照在夫君所在的汉家兵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5]
楼头少妇的相思情意,正是昨夜征夫想家之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6]
有谁能率领着精强的大军啊,一鼓作气,攻取那敌军的巢穴龙城。





注释:
[1]杂诗:多抒发人生感慨,离别相思。不拘流例,即时即物有感而发,《文选》有“杂诗”一类。《杂诗》原为三首,此为其三。为边塞诗,虽也咏闺怨征苦,但凄怨中仍含有积极进取之心。
[2]黄龙戍:因黄龙冈而建的边防要塞。黄龙冈山势委蛇,东连巨岭,西抵辽河,宛如龙形,故名。当时东北边地常受突厥、奚、契丹入扰,黄龙戍是必争之地。“然自黄龙举烽,无岁不战”(樊衡《为幽州长史薛楚玉破契丹露檄》),故诗人举此地而写边思。
[3]频年:连年。解兵:休战。
[4]“可怜”二句:意谓闺中少妇怀郎之情随月到边地军营。汉,唐诗中常以汉代唐。汉家营:即唐军军营。唐诗中常以汉代唐,避免直指。
[5]“少妇”二句:承上“闺里月”、“汉家营”,由物及人。良人,古代妻子称丈夫为良人。昨,对今而言,互文以见异地相思。
[6]“谁能”二句:用汉代卫青抗击匈奴事,意指平边安疆。将:率领。旗鼓:用以指挥进军。《左传·成公二年》:“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这里用以代指军队。将旗鼓,旗鼓为将军指挥号令所用,将旗鼓即率军之意。一为:一举。一是加强语气的助词。为是介词,读去声。龙城:汉代匈奴的名城,在今蒙古国境内。借指敌方要塞。据《汉书•匈奴传》:“匈奴诸土长少,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中华书局 2015

  自汉魏以来,诗人常以“杂诗”为题写诗,类似“无题”诗,内容多是慨叹人生或离别相思的。沈佺期写有《杂诗三首》,都写闺中怨情,流露出明显的反战情绪。这里选的是第三首, 首联“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语言平易似娓娓道来,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黄龙戍战火连年,可以想见征人久戍之苦,强烈的怨战之情溢于字里行间,“不解”与“频年”连用,增强语势,引起人们的联想与深思。

  颔联“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是借月抒怀。说今夜闺中和营中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对征夫思妇两地对月相思。在征夫眼里,这个昔日和妻子在闺中共同赏玩的明月,不断地到营里照着他,好像怀着无限深情;而在闺中思妇眼里,似乎这眼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因为那象征着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圆月,早已离开深闺,随着良人远去汉家营了。这一联明明是写情,却偏要处处说月;字字是写月,却又笔笔见人。短短十个字,内涵极为丰富,既写出了夫妇分离的现在,也触及到了夫妇团聚的过去;既轮廓鲜明地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图,也使人联想起夫妇相处时的月下双照的动人景象。通过暗寓着对比的画面,诗人不露声色地写出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邈深情。见月怀人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而这里只写月不写人,意象反而更丰富生动。这“闺里月”既是思妇的眼中月,又是征人的眼中月,既有千里共婵娟之意,又有思妇心神飞度,想见征人之意。诗意双关,征夫、思妇相思之情之景俱在其中,显得清新别致。

  颈联“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紧承上联进一步抒写离人相思。“春”而又“今”,“ 夜”而又“昨”,分别写出少妇“意”和良人“情”,其妙无比。四季之中最撩人情思的无过于春,而今春的大好光阴虚度,少妇不禁倍觉惆怅。万籁无声的长夜最为牵愁惹恨,那昨夜夫妻惜别的情景,仿佛此刻仍在征夫面前浮现。“今春意”与“昨夜情”虽是互文对举,却可以作为“夜夜”来读。可是细味“今春意”却有着独特的表现力。“昨夜情”,也对得十分工巧,不仅表现出良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而且还表现出思念之切。他回忆往日夫妻的恩爱,觉得恍如昨夜事一般,不因经久分离而淡薄。可见他们的情意是多么美好、真挚、深厚而动人。

  尾联“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抒写出了征夫、思妇的愿望。他们希望能有良将出马,克敌致胜,结束他们长期分离的痛苦。但诗以问句的形式,倍增感慨深沉的意味。这里照应首联回答了“频年不解兵”的问题,表明是将领无能,指挥不得力以致连年征战,这是写透夫妇别离的痛苦以后自然生出的意思。

  这首诗构思新颖精巧,特别是中间四句,在“情”、“意”二字上着力,翻出新意,更为前人所未道。诗中所抒之情与所传之意彼此关联,由情生意,由意足情,势若转圜,极为自然。从文气上看,一二联都是十字句,自然浑成,一气贯通,语势较和缓;第三联是对偶工巧的两个短句,有如急管繁弦,显得气势促迫;末联采用散行的句子,文气重新变得和缓起来。

参考资料:
唐诗鉴赏诗词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12月版 第36-37页

沈佺期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人。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佺期与宋之问,尤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四库全书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