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启蒙 > 诗歌篇 > 唐诗三百首 > 卷六《七言绝句》五十一篇 >
弟子规

杂诗 佚名 著

  • 原文版
  • 注音版
  • 译文版
  • 评析
  • 朗诵版
  • 字帖版
  • 杂诗
    唐-无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 jiào
    duì
    zhōng
    qǐng
    xiān
    kàn
    zuǒ
    yuán
    wén
展开剩余的(50%)
部分展示

图片版

评论列表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 0

暂无评论
注音版
文档下载
纠错评论
杂诗[1]
唐-无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2],著麦苗风柳映堤[3]
寒食节的前两天,春雨绵绵,芳草萋萋,春风吹拂着麦苗摇摆,堤坝上的柳树成荫,相得益彰。


等是有家归未得[4],杜鹃休向耳边啼[5]。
都是有家不能归,那失国的冤魂杜鹃啊,再不要向我耳边悲啼: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注释
[1]杂诗:不拘流例,随感而咏之诗。前屡见。此诗写有家未归者的愁思。
[2]寒食:民俗清明节前二日冷食不举火,称寒食节。相传晋文公大臣介子推不愿为官,避入山林,文公下令焚山,企图逼他出来,但介子推坚持不出,被活活烧死。文公于是下令这天全国禁火吃冷食。寒食的风俗即由此而来。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3]著麦苗风:吹拂麦苗的风。著:吹拂。
[4]等是:同样是。
[5]杜鹃:杜鹃鸟,又名“子规”,相传是古代蜀王杜宇冤死后魂魄所化,啼声凄切,仿佛是在叫“不如归去,最能动思乡人之旅思。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全解 中华书局 2015

      这是一首游子思归的诗,因为是无名氏所作,因此诗的具体情感指向无法判断,但其所传达的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因此依旧可以理解和分析。

      前两句是一幅寒食风雨图,春草茂盛,春雨绵绵,令人心情如雨丝一样紊乱没有头绪。风吹进麦田,麦苗随风起伏,人的心情也好像在随着麦苗起伏不定。“柳映堤”的景象同样风情旖旎,令人遐思。如此良辰美景,别人都可以阖家团圆,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归去,依旧在外面漂泊?杜鹃鸟就不要在这个时候在自己的耳边啼叫了。可以设想,可能此时真有杜鹃鸟在鸣叫,更加重了诗人的烦恼和郁闷。四句景语,用一愁字贯穿,将主观情感注入到景物中,情景融为一体,抒情是很成功的。

      还须指出,本诗的句法很有特点,一般七言句式都是二、二、二、一,如“蜀相祠堂何处寻”、“锦瑟无端五十弦”者是也。或二、二、一、二,如“花近高楼伤客心”、“漠漠水田飞白鹭”者是也。总之,前两个音部普遍为二、二,本诗前两句却是一、二、一、一、二的句式,在意义上是“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刚开始阅读感觉不顺,但仔细琢磨,与表达的内容很契合,是一种创造。

      最后简单说明一下“等是”的“等”字,解法很多,或云等于,或云都是,或者干脆把“等是”改为“早是”,都未妥帖。解释为“低是”,即为什么虽可通,但我觉得与原诗之意不十分契合。我以为,“等”是同等、同样之意,这样全句的意思就是:同样都是有家有口,我为什么偏偏回不去?这样不是更准确吗?如果“等是”是“等事”的话,解释为“底事”则绝对正确,而“等是”与“等事”是不同的,需要仔细斟酌。




佚名

佚名,无名氏,身份不明,尚未了解姓名的人。

四库全书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