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百千”三大蒙学为主,使儿童能够较为轻松的接受和入门国学知识。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百家姓》是中国汉姓记载书,成书于北宋初,编者为钱塘县的一位士大夫。据有关资料记载共收录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千字文》原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南朝梁(502年─549年)周兴嗣所作的一首长韵文。它是一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文章。据说是梁武帝取了王羲之写的一千个字体,令其亲人练习书法,而后觉得杂乱无章,于是又命周兴嗣(470年─521年)编为一篇文章。
声律启蒙是中国旧时学校启蒙读物之一,为康熙年间进士车万育所著。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含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对等。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组对,读起来如唱歌般朗朗上口,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的《三字经》、《千字文》更见韵味,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笠翁对韵》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创作的文集,是一本关于声律启蒙的蒙学读物,全书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也从音律上教授了对一、二、三、五、七乃至十一字对的方法,声韵协调,可以让儿童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